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对古琴艺术传统的认识与发展思考

浅析对古琴艺术传统的认识与发展思考

龙源期刊网

浅析对古琴艺术传统的认识与发展思考

作者:齐菲

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4期

【摘要】古琴主要代表的是一种有形的器物,作为琴的俗称,对于古琴的称谓我们可以追溯到唐代时期,而不是由现代人所创造。而由古琴衍生出来的古琴艺术具有较为丰富的审美品格、民族精神以及人文内涵,基于此,文章对古琴艺术的传统认识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促进了古琴艺术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古琴;艺术;传统认识;思考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传统艺术的文化范畴内,古琴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位于文人四艺的首位。在古琴艺术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之后,就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但是,从事古琴艺术、对古琴艺术有充分了解的人却少之又少,甚至一些人对古琴艺术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统意识下,不利于古琴艺术的发展。因此,文章从古琴艺术的传统认识入手,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 古琴艺术文化属性分析

在古琴艺术早期的发展过程中,其审美观念与中华文化的君子以玉比德实现了相互融合,使古琴经历了器-艺-学的发展历程。从古琴转变成为琴学,更加奠定了其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而且,渐渐的古琴又走上了道德发展路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都是在儒、道、佛的基础上进行传播的,古琴作为一种文化乐器,将我国儒道思想表现的淋漓尽致。首先,儒家思想一向具有教化作用,在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中,古琴起到了音乐思想载体的作用,本身也具有了教化功能。其次,道家与儒家的教化功能有所区别,它比较注重道法自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完善人们对古琴艺术的认识。最后,佛家思想将古琴音乐的美学思想全部集中在了禅宗中,使古琴艺术的文化属性得以体现[1]。

二、 对古琴艺术传统的认识

(一) 区别于其他乐器的文化属性

作为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主要载体,古琴不单单是传播音乐的主要乐器,也是实现儒家、道家、佛家三种思想完全统一的重要武器。首先,我国古琴音乐被称为文人音乐,而中国文人具有较强的人生哲学思想,这一点在古琴音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倡导“士无故不彻琴瑟”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弹琴已经成为了我国文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并将会弹琴、弹好龙源期刊网

琴当作自己对道德情操的追求,这也是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重要体现。对于古琴艺术而言,不仅要体现出宁静致远的特色,还要表达出古琴弹奏的严肃,由此可见,古琴艺术与当代的音乐艺术有着一定的区别,再加上古琴艺术中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导致其失去了跟随时代发展、不断创新的力量,不能完全与当今时代融合在一起,进一步拉大了古琴艺术与大众需求之间的距离。其次,古琴音乐的审美标准、蕴涵的思想与现如今的审美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无法满足现代人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使古琴艺术陷入了其他音乐艺术所不能企及的境地。

(二) 当代人文环境中的尴尬境地

古琴的发展史非常漫长,从上古至明清,经历众多朝代,但是,仍然没有走出以儒道思想为主的文化统治环境。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传统的文人群体慢慢消逝,古琴也走出了雅文化的局面,再加上“五四”運动中“破四旧”原则的影响,对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审视,古琴逐渐失去以往和谐的人文环境,遭受到了新社会文化的严重冲击,导致古琴艺术正在面临着非常严重的危机。其危机主要包括琴社的落败、琴学研究的落后等,制约了古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持续发展。

(三) 古琴美学与主流审美的差距

对于音乐的美学理念而言,经常会藏身于音乐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而且对音乐意识形态的发展和流行具有直接影响。古琴音乐的意识形态和音乐美学思想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这种关联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古琴沉重的文化与现代古琴音乐的审美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古琴不像美学思想那样中正、平和和严肃。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具有非常久远发展历史的古琴文化仍然处在迷茫中,退也不可、进也不可,人们之所以感受不到古琴艺术的内涵,是由于现代音乐的影响,人们的审美心理、态度等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并且对多元化的音乐有了更高的需求,目的是要满足他们的个人情感以及娱人娱己的心理。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持续发展的角度上对待古琴艺术,尤其是其中娱己不娱人的思想,必须要进行转变,防止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古琴艺术的持续发展,才会在现代社会中大放光彩[2]。

(四) 不被大众认可的关键因素

在古代,古琴之所以会成为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因为文人雅士的加入。而在现代,不管是普通民众还是知识分子,都缺乏对古琴的了解和认识,在这种环境下,古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必然现象。通过分析2007年一份关于中国古琴网的调查可知,目前参与古琴活动的人群,只有2%左右是专职的古琴工作者,而剩余的全部是受个人爱好所驱使。在业余爱好者人群中,很难切身感受到古代琴学传统以及教学形式,与古代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虽然现阶段古琴爱好者越来越多,但是能够真正领略琴学内涵的却没有几人,在这种情况下,古琴艺术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五) 古琴艺术家的内心担忧 龙源期刊网

对于现代社会的音乐工作者和古琴艺术家而言,他们非常殷切的希望为古琴艺术的发展寻找一条适合的道路,但是,通过分析目前的实际情况,发现与古琴类似的乐器非常受大众的喜爱,如二胡、古筝以及琵琶等。每年学习这些乐器的人数在不断上升,这与大众审美心理、意识等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能够充分体现人民的情感,将人们的生活状态表现出来,从而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比如,古筝和琵琶的制作形状以及演奏手法在当今社会中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是因为它们能够与现代文化生活融合在一起。但是,古琴从古至今不管是在形状上还是演奏手法上,都没有产生太大的改变,所以无法与现如今的文化环境相适应,这是古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其他民族乐器的创新发展活动,在不改变古琴艺术传统内涵的同时促进古琴艺术的持续发展,争取进行更多的实践,使古琴艺术的内涵得到传承和延续。

由古代的各种传说到周代时期,古琴才正式走向历史的舞台,自那之后,古琴逐渐兴盛,直到近代古琴艺术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本世纪初期,古琴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内,从而才重新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为了避免古琴成为博物馆中死板的艺术收藏品,我国的古琴艺术家和音乐工作者一直在为古琴的发展不断奋斗,经过长期的探索和不懈努力,已经确定了古琴在当今社会中发展的思路和方向。冯光钰曾经说过:自从古琴被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古琴的保护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国务院在之前颁布的文件中提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坚持保护为主、传承发展的原则。可见国家对古琴的定位和要求都非常明确,要想实现古琴艺术的发展,一定要先保护,之后才能实现传承和弘扬,这对古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非常有利。

三、 古琴艺术的发展前景思考

(一) 加强古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

对于古琴艺术而言,保护和弘扬是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内关于古琴的流派主要包括梅庵派、广陵派、岭南派以及虞山派等,每个派别中都具有代表性的琴家,要想实现古琴音乐的传承和保护,首先要对传承人进行保护,保护他们不受世俗的影响,仍然坚持传统古琴音乐的原生态文化。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怎样才能在当今时代中发挥出古琴的音乐魅力是我们目前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这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职责。有一点是我们必须要确定的,我们要保护的是古琴和古琴艺术,并不是圣人之器,也不是蕴含在古琴中的文化和哲学态度。如果想要实现古琴和古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注重古琴传统文化的原生性;第二,在不改变我国传统文化优秀的保护方法基础上大力引进和借鉴国外国家的保护方式,从而建立更加完善的保护体系,促进古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第三,为古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开辟出一条适合的道路,从根本上实现古琴艺术的保护和发展[3]。

(二) 注重古琴弹奏技巧的提升

通过近年来古琴音乐的挖掘和普及,一些音乐工作者和古琴演奏家发现,在传承古琴的过程中不仅丧失了相应的审美意识,其演奏技巧也基本上全部改变,目前大多数的古琴学习者根龙源期刊网

本没有充分掌握古琴曲调的含义以及音乐要想表达的意境,缺乏对演奏方法、古琴艺术的深刻认识,所以很难弹奏出像古代一样的效果。如果想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全面学习古琴艺术史、古琴记谱法、古琴调弦技法以及古琴演奏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其次,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应该给古琴艺术留出相应的发展空间,构建与古琴有关的教学体系,编写符合教学内容的教科书。另外,可以在電视、新闻媒体以及演艺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古琴艺术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对古琴艺术产生了解,从而实现古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

(三) 促进古琴艺术的持续发展

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重要文化遗产,古琴应该是我们重点保护的对象,而且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有效的传承。要想使古琴真正为大众所接受,并达到普及发展的局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强化,促进古琴艺术的持续发展:首先,通过分析古琴艺术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得知,对于古琴艺术的保护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古琴音乐的挖掘和整理,并加强对琴人的保护,这样不仅能够为古琴在当代的发展奠定基础,还能实现古琴艺术的有效传承[4];其次,在保护古琴艺术原生性的基础上将古琴展现在大众的视野中,用古琴音乐感动更多的人,使大众感受到古琴艺术的自身魅力。这种行为并不是要将古琴艺术推向通俗的道路,其本质正好与之相反,是为了促进古琴艺术的持续发展,进而提高大众的审美水平;最后,自从古琴被纳入打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内,它就成为了的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人们接受古琴艺术的体现,因此,我们应该以身作则,为古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贡献一份力量,在尊重历史、瞭望未来的原则下促进古琴艺术的持续发展,使其在当代社会中获取更好的发展空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古琴艺术的保护和发展并不在于大量生产古琴或者是进行一些其他商业行为,而是要从审美品格、民族精神以及人文内涵等方面进行传承和弘扬,这不仅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目标,也是古琴艺术在当代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于珊珊. 对古琴艺术传统的认识与发展思考[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03:5458.

[2]张海涛. 古琴艺术当代发展思考[J]. 民族艺术研究,2011,02:5257.

[3]楚小庆. 中国古琴艺术的基本范畴及其美学内涵[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04:10-16+183.

[4]刘小萌. 古琴、古琴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J]. 音乐传播,2016,01:1113. 龙源期刊网

作者简介:齐菲(1987—),女,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族:汉,职称:实习研究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古琴乐器,弦乐器。单位:吉林省文化科技研究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