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风景油画作品中的“留白”

浅谈中国风景油画作品中的“留白”

浅谈中国风景油画作品中的“留白”提要油画自清末传入中国之后,中国的美术家与美术工作者依照中国画的审美观与哲学观,对油画表现特色与表现技法进行了改进,使之具备了浓郁的中国风格。

其中,尤其是“留白”的运用,更彰显出中西审美观合璧的特点。

“留白”在现代风景油画的重要作用,包括完善构图,丰富黑白灰效果与色彩效果,以及增强画面节奏感,体现东方哲学与审美的精髓。

留白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因具体情况而异。

中国现代风景油画中留白表现,注重中国式的诗意化的“留白”表现,以及用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丰富“留白”表现。

中国现代风景油画中留白所表达的韵味、意境,主要有以虚代实,以少道多,以气守形。

现代风景油画中的留白技法,是中国风景油画中的一个标志性亮点。

关键词:风景油画;留白;意境;情趣目录提要 (1)一、中国风景油画中“留白”的演变发展 (3)二、“留白”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应用 (4)(一)云 (4)(二)气 (5)(三)山石 (5)(四)光 (5)(五)雪景 (6)(六)水 (6)(七)树、屋舍、人物 (6)三、中国风景油画中留白的表现手法 (6)(一)中国画式的诗意化的“留白”表现 (7)(二)注重用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丰富“留白”表现 (7)四、中国风景油画中留白所表达的韵味,意境 (8)(一)以虚代实,以少道多,用“留白”表现虚无的宇宙观 (9)(二)以气守形,用“留白”强化画面的感染力 (9)五、“留白”在风景油画中的价值和意义 (9)(一)完善构图,丰富黑白灰效果与色彩效果 (9)(二)有效地增强画面节奏感 (10)(三)体现了东方哲学与审美的精髓 (10)六、结论 (10)参考文献: (10)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互联网以每小时10.8 亿公里的光速传递着信息,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奏。

经济、文化全球化浪潮扑面袭来。

就目前来讲,我们正处于文化交融空前繁荣的时代,这种交融的深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情况造成了当代相当复杂的文化现象。

艺术作品是人类精神智慧的结晶这是毋庸置疑的,既然它是人类精神智慧的结晶,那么就必须有它的民族精神的体现,优秀的民族文化精髓是艺术家积淀学养、陶冶情操的根本保证。

中国油画应当以油画艺术的发展形态为背景,吸收和利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创作与理论的精华。

本文以中国油画中“留白”现象为着眼点,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中国风景油画中“留白”的演变发展油画自清末传入中国之后,中国的美术家与美术工作者依照中国画的审美观与哲学观,对油画表现特色与表现技法进行了改进,使之具备了浓郁的中国风格。

其中,尤其是“留白”的运用,更彰显出中西审美观凝聚结合之后对中国式油画的创作理念之改观。

中国式油画既具有严谨的透视与结构,又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的空灵缥缈之美,画面意境较为含蓄淡雅,虚实相得益彰,绘画者的主观意趣尽得彰显,有天人和一、自然洒脱的韵味。

在中国油画发展史上,刘海粟先生最早提出“油画民族化”的概念,对于油画风景画等,充分运用了传统中国画的留白等技法。

如,刘海粟先生风景油画作品《顶散绮》,在这幅作品中,刘海粟先生既汲取了后印象派及现代派艺术的技术精华,又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写意特色十足,笔触间有意多处留白,可以看出是受塞尚画风和中国写意画的气韵连贯、分黑布白等特点的双重影响;意到笔不到,却给人以举重若轻、挥洒自如之感,同时,“留白”对构图上的黑白灰分布起了的重要作用。

①中景留出的房屋,有点睛之效用,如果填上色,无疑会气韵尽失。

全画痛快潇洒,气韵生动,一气呵成,非常整体,毫无草率之感,是刘海粟先生关于“油画民族化”的精髓之作,也是留白油画的代表性作品。

在被称为“中国现代绘画之父”的徐悲鸿的引领与倡导下,中国式油画在留①夏可君;;修性_基督化_自由感_当代中国艺术宗教精神的三种可能性[J];国画家;2010年01期白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

徐悲鸿在其油画作品中,也有留白的尝试与运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油画家与油画工作者创作了大量的具有留白特色的作品,油画留白,已逐渐成为很多致力于将中国传统绘画观与西方油画技法融合为一体的中国油画家与油画工作者的自觉尝试。

如陈丹青的风景油画《西藏组画》中,无论是人物、还是背景,都有十分精妙的留白运用。

兼融中西画风的吴冠中先生,兼绘油画国画,探索中西绘画艺术结合,在这件《鲁迅的故乡》的风景油画中,运用了自然的留白技法,将该画面中的房子表现得自然简洁而颇具神韵,同时使此画呈现出强烈的国画韵味。

二、“留白”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应用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是山水画表现形式之一。

通过比对传统与现代山水画,通过对留与白的研究,研究留与白的关系和黑白关系。

中国画中白的概念,含有纸体之白和创意之白两个方面。

黑与白,是辨证而统一的。

留白,是中国山水画的精髓思想。

最初,山水画具有“以形媚道”和神气通贯评判标准,宗炳《画山水序》理论基础,加上老庄的关于自然之色的认识,使中国山水画留白形成了理论基石。

石涛“一画论”,提出“一”是万物之始,是简化留白的依据。

近现代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的探索发明,使留白向多元化发展。

贾有福、卢禹舜、白云乡、林容生当代画家留白的探索,使中国山水画留白内涵达到新阶段,留白理论研究研究进入深层次阶段。

中国山水画中在表现技法方面对的留白内容的应用主要有:(一)云云,是中国山水画中的典型物象。

云本身是白的,乌云,虽然黑暗,但一般画家也不去表现,这是积极“畅神”的传统审美意识所致。

山水画中留云,清白纯洁与洁身自好,皆可实现。

有的云,为突出树木、山势、人物等而留白;有的云的表现,以线界边,留白而成;有的云的表现,象画山石一样分出三面(明暗调子),更实写,具有体积感与层次感,厚深而轻盈。

在构图上,云属于虚多实少的物象,表现它是表现自然与表现画面的需要。

在实际绘画时,先从白处着手,依势让云烟富有色与形的变幻,或空出云烟的位置,在绘制山树等形象后,以顺其自然之势表现云烟。

云烟留白,在意境表达上,注意虚实、大小、形态贴切生动。

注意依势留白,以清水笔由云脚向云身涂画,至云头处,笔已半干,继续揉擦,并选用淡色墨,需要融浑处,趁湿用清水笔染渍。

干透后,以染法用清水,对深远处染一二遍。

(二)气气的运用,要清,不可有黑气。

气属于浅层次的留白运用,所谓“气韵飞动”,要注意线条的柔美,注意凸显纯白的纸质。

气升空,积多成云,云即为气,气即为云。

二者处理方法有更多的相似。

留气的留白,是作者气质的自然流露,需要心胸开阔,能容让,日常修炼,不断充实,这样,所画山水气势就大。

画中气势与作者本人气度密切相连。

(三)山石山石留白的应用,要注意因白而峻岗峦之姿,峰岭之貌,坡崖之态,丘陵之形,使势态各有特色,如,山巅有平夷之势,峦有圆浑之势,悬崖有危险之势等。

龚贤画石块,上白下黑。

沈周的《庐山高》,最突显于眼的,是正中一块白山,层次脉络逼真,结构分明,十分厚重,留白处理的很好。

留白的应用,可贴切表现石质凹凸与山形起伏,阴阳错布是山石相背的主要表达方式,落笔时注意高下参差关系,尽量使效果如自天成。

②(四)光光的留白应用,与阴阳理论密切相关。

在西方明暗技法传入中国后,对于光的表现,有传统的“白”与西画的“白”两种。

天下事物,不外乎阴阳。

留白表现光,也要依循明为阳而暗为明的原理。

以宇舍论,外曰阳,内曰阴。

以物而论,高处曰阳,低处曰阴。

以土丘物象而论,凸处为阳,凹处为阴。

人的脸面受光部与背光部也以阴阳相论。

笔有虚实,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虚者从有至无渲染,实者见迹见痕,虚是阳之表,实是阴之里。

高低凸凹全凭虚实留白。

欲使某种物象醒目,应从留出最纯最白的纸的底色开始,以墨色调水因势表现光、反光、阴影、留白等物象。

李可染的榕湖夕照图,画面中某些地方画得黑一点,符合光的原理,感觉舒服,光影存在反衬出留白重要性。

中国山水画不是素描稿,要通过留白突出光影重点。

(五)雪景雪景的留白应用,在中国山水画中应用较多,所占绘画面积往往比较大。

干净寂静,是历代画家对雪景描绘的精神主题。

白雪是即白,以斑斑驳驳表示露裸的土层、岩石,体现了黑白对比。

白的面积要有对比,有主次,若不如此,满山遍野都用留白处理,恐怕就是白纸一张了。

画雪景留白要有合理性,需要依照层次去深入,如,阴面的雪与阳坡的明度不同,纯度不同,描绘形式语言也不应相同,笔墨语言尤其留白的语言要协调合理。

雪,有风雪,有江雪,有雪雾。

留得好也就得到雪的精神。

(六)水水的留白应用,在中国山水画中表现最多,十之八九皆为水、为白。

水属于阴凉之物,纯净、白洁,把石头山体树木用墨表现形体画黑,用黑厚重到位后,留挤出白纸,以外形留为水口,水边,水花及其它。

水属于脉气,穿插于画面之中。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与道家“无为”相联系,“水”之特性正好是“无为”,没有意志和主动行为,依地形而动笔势,用绘制纷繁物象倒影之方法来表现水的特质,用纷繁物象在水中的倒影变幻来表现水的动静与清浊。

(七)树、屋舍、人物至于树屋舍人物等,在中国传统画中均有很多巧妙运用,均深含东方哲学的精华,限于篇幅,本文不一一探讨。

纵观山水画发展历程,每一幅作品都有留白,不管画境有多少,“对比”与“气韵生动”都作为品赏山水画的首要条件。

中国山水画由散点透视关系发展到今天,受西方绘画素描、形体造型及明暗光影等影响,在构图、笔墨方面,使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产生新的涵意。

“留白”概念,涉及范围广,形式多样。

儒、道、法、老诸家学说,传统的西方文化皆对其有影响。

“留白”一直贯穿于中国山水画创作之中,尤其当代审美意识被西方观察表达方式影响时,产生了新的矛盾,如何“留白”成了美术界的一个重要问题。

只有把“留白”问题认识透彻后,才能把传统山水画与当代审美思潮有机融为一体。

三、中国风景油画中留白的表现手法说起来,风景油画留白,非国人首创。

在野兽主义绘画大师德朗的《科里乌的渔夫》作品中,画家将天空、海水与灯塔等各种对比色触点于白底的画布上,笔触间又留有许多空白,不经调和的对比色,在白色底子的衬托下,显得十分鲜亮,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盛夏悠闲的幸福之感。

而中国画家的油画作品中对“留白”的理解和应用,更注重对意境的表达。

(一)中国画式的诗意化的“留白”表现中国画家吴冠中先生曾提出,以虚代实,用“留白”表现虚无的宇宙观。

他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在蒙胧中显现某种意象,虚无中泛起某些联想,自然而然中形成的意境使你在不知不觉中淡化了对客观真实形态的要求,从有限的空间进入广阔的无限天地。

如图,作品《邻家屋子》,吴冠中先生在画中将留白的表现手法运用的淋漓尽致,在画面中表现拂晓时淡薄柔和的光,简洁完美的作品形式,正是这种画面因留白而形成的未完感”,营造出时间与空间融合的意境,给人以安静祥和、超脱无忧的美妙画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