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环境影响报告书

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环境影响报告书

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镍钴锰 三元电池材料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 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盖章) (一)建设项目概况 1.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 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坐落在湖北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3年12月4日由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设立,注册资金万元,在册员工200余人,是湖北省循环经济示范单位、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国家循环经济先进单位和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是荆门市环境友好企业。 近年来,人们陆续开发出Ni-Co,Co-Mn,Mn-Ni等混合氧化物体系,而Mn-Ni-Co 三元体系更是成为电池工作者的研究焦点。因为三元体系具有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安全性能好、价格低廉、易于合成等优点,良好的解决了动力电池材料的性能与电容量的平衡,基本满足了动力电池材料的全部需要,被公认为是最有前景的钴酸锂替代材料之一,给动力电池的产业化带来了新的希望。镍钴锰三元材料等金属作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材料、高新技术和新型材料的支撑原料,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需求量也逐年增长。 其前端产品——Ni1-x-yCoxMny(OH)2粉体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其物理特性的控制则决定了层状LiNi1-x-yCoxMny(OH)2的物理化学性能。目前国内在层状LiNi1-x-yCoxMny(OH)2的研究方面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本项目的开发可推动我国层状LiNi1/3Co1/3Mn1/3O2作为动力电池材料的进程。 为了推动我国层状LiNi1/3Co1/3Mn1/3O2动力电池材料发展的进程,格林美公司拟在格林美预留厂址内建设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项目,由于该项目生产废水日排放量为5500t/d左右,本项目配套建设6000t/d污水处理设施,对项目废水进行处置,并达标排放。 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拟在荆门市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公司厂区预留地内建设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项目,总投资58240万元,项目性质为改扩建,本项目建成后,年产氢氧化钴镍锰材料5000吨,氢氧化钴2000吨。 项目环保投资20265万元,占总投资的%。 2.项目建设内容、生产工艺、规模、建设周期及投资 (1)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 1)拟购置国产和进口设备约691台套(其中进口102台套)。 2)新建建筑物面积8480m2,主要包括原料预处理、酸溶浸出、萃取提纯及三元前驱体及氢氧化钴的合成、扩建6000吨/天污水处理设施。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见表1。 表1 主体工程一览表 类 别 建设单元名称 设计能力 备 注

主体工程 原料预处理 200t/d 实物量 酸溶浸出 200t/d 实物量 萃取提纯 16t/d 金属量(其中其中钴萃取8吨/天,镍萃取4吨/天,锰萃取4吨/天) 锂电池用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生产线 5000t/a

氢氧化钴 2000t/a 硫酸钠 462000t/a 副产物 硫酸铵晶体 1000t/a 副产物

贮运工程 新建建筑物面积 8480m2 生产设施合成车间、原料与产品库房、 原料仓库 3600m2 利用现有 成品库房 1600 利用现有

公用工程 给水 1374710t/a 纯水制备 50t/h 新建 供配电 372万 220V/380V出线 供热系统 蒸汽()13200t/a 由公司附产供应 环保工程 污水处理装置 6000/d 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扩建 废气处理设施

筛分尾气收集处理 1套布袋除尘设施

符合GB16297-1996 二级标准 干燥尾气收

集处理 1套布袋除尘设施

氨回收装置 水洗吸收+酸洗吸收 符合GB14554-93二级标准、副产硫酸铵 车间尾气净化 酸洗涤吸收 符合GB14554-93二级标准

噪声治理 消声减振装置 厂界噪声符合GB12348-2008 3类区标准要求

固体废弃物 综合利用+安全处置 全部无害化处置 绿化 绿化率20% 现有 (2)生产工艺 1)生产技术方法 在制备三元氢氧化镍钴锰前驱体材料过程中,格林美创造性的将物理选矿技术用于废旧电池的物理分解与初步分离,完美的实现了低端干电池向高端镍钴锰三元动力电池的高技术循环。本项目采用控制破碎,将各种废旧电池破碎成一公分左右的碎片,用磁选去除电池钢壳与镍电池的负极钢带,经涡流分选去除锂电池的铜铝正极,余下各电池的极粉。极粉经溶解后,经萃取分离提纯出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等高纯物质供三元动力电池使用。 而其他非废电池类的含镍废料、含钴废料、含锰废料则按照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3000吨/年超细镍钴锌粉体材料及镍铁合金项目所用的工艺流程得到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等高纯物质。 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采用的“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技术”工艺可以实现对产物指标的精确控制,拥有“无惰性气体保护制备球形前驱体技术”、“前驱体中阴离子洗涤技术”、“混料技术”、“多段连续高温焙烧技术”等多项专有工艺技术,对提高产品稳定性、提高产品性能、降低制备成本具有独有的作用。 本项目主要工艺包括原料配比计算、称重,氢氧化钠过滤除杂,溶解除杂,共沉淀法制备共沉淀物。 本项目产品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1-x-y)NiSO4+xCoSO4+yMnSO4+2NaOH→Ni(1-x-y)CoxMny(OH)2↓+Na2SO4 (x、y均小于1) (3)生产规模及产品结构 生产规模:年生产镍钴锰三元动力电池材料5000吨,电池级球形氢氧化钴2000吨;配套本项目污水处理新增日处理6000立方米废水处理厂及相关配套设施。 产品方案:项目建成达产后,形成年产7000吨锂电池用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镍钴锰三元动力电池材料5000吨,电池级球形氢氧化钴2000吨)生产能力。 本项目生产的镍钴锰复合氢氧化物加工出的Ni1-x-yCoxMny(OH)2有好的加工性能、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且合成的材料可逆容量高,循环性能好,解决了国内厂家的产品振实密度低、加工性能差的问题。 (4)建设周期 拟建项目实施进度详见表2《实施进度计划表》

表2 实施进度计划表 时间进度 计划及目标

~ 1、立项、可研报告、工厂选址及环境评价; 2、规划、部分土建、配套工程,厂房设计设计; ~ 1、进行部分土建建设、完成部分设备选购; 2、进行人才招聘与培训; ~ 完成基建与设备购置;

~ 粗加工车间安装阶段,完成粗加工线安装与设备调试,进入试运营。

(5)总投资 拟建项目总投资5824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026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3. 产业政策及工程厂址环境可行性 本项目的产品是动力电池用镍钴锰前驱体,本项目的建设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版)》鼓励类“九、有色金属: 4、信息、新能源有色金属新材料生产…高容量长寿命二次电池电极材料”;同时也是属于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还是“三十八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 15、“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符合国家及地方各产业政策要求。 扩建项目位于荆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属于规划的建设用地。其建设符合荆门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及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在工程实施污染防治措施后,拟建工程对周围环的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在此基础上,拟建工程厂址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是可行的。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1.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 项目所在区域内各监测点PM10日均值、SO2和NO2小时值均远低于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限值;项目区大气环境氨、HCl和硫酸雾小时均值均小于TJ36-79中标准限值。杨树港水质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体标准要求。拟建项目区昼夜间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3类标准要求。土壤各监测点监测因子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要求。地下水各监测因子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水质标准要求。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以车间排气筒为中心点,半径为2.5km的圆形区域,总面积19.63km2。评价范围见下图:

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杨树港排污口上游500m到下游2000m,共2500m的河段。评价范围见下图。

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水位地质条件较简单,地下水流速不大,调查范围小于20km2,根据总纲,预测一般小于现状调查的原则,因此本项目地下水评价范围为5 km2。评价范围见下图。 声环境评价范围:厂界及厂界外200m范围内的居民等环境敏感点。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主要措施和效果 1.主要污染类型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1.废气污染源 本项目废气主要为控制性破碎粉尘、脱氨装置尾气、筛分装置粉尘尾气及车间通风系统收集尾气,其中酸浸工序废气排放主要为水汽和二氧化碳,基本不含有重金属污染物、氨等有害组分,下文不再赘述其对外环境的影响,其他各类废气分述如下: (1)控制性破碎粉尘 项目控制性破碎是在密封的情况进行的,出风口用袋式除尘器收集尘料,该尘料全部回用于生产工序中的酸浸工序。 (2)脱氨装置尾气 本项目在工艺设计中对废水中所含氨进行回收以降低氨氮的排放量,设计采用高效氨氮吹脱回收塔对氨进行回收制备氨水直接回用于生产(处理流程见图),尾气进一步通过硫酸吸收装置吸收后排放。通过上述处理,可达到氨回收90%以上,总净化效率大于%,经处理后尾气中氨排放速率约0.069kg/h(a),可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83二级标准要求。 (3)筛分、干燥粉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