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韦立富教授针灸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

韦立富教授针灸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

上海针灸杂志2014年6月第33卷第6期 ·499·

文章编号:1005-0957(2014)06-0499-02 ·名医经验·

韦立富教授针灸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

李季

(南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宁 530000)

【关键词】 针灸疗法;名医经验;医案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志码】 A DOI:10.13460/j.issn.1005-0957.2014.06.0499

韦立富,男,1939年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县,为朱琏针灸学术继承人,全国第3批名老专

家,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广西针灸学会名誉会长,并参加《新针灸学》第3版的整理编写工作。1993

年其所发表论文《4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灸治疗观察》、《针灸治疗131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

观察》、《针灸32例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获南宁市科协优秀论文3等奖;1994年所

发表论文《针灸配合雀啄灸治疗遗尿99例》获广西科学技术学会优秀论文3等奖;参加市科委下

达的科研课题“血清离子(钾、钠、钙、镁)浓度与人流术针刺镇痛效果的关系”的研究,获首届“生

命力杯”世界传统医学优秀论文奖,获南宁市卫生局科技进步1等奖。《针灸治疗多发性抽动秽语

综合征15例》一文参加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10周年学术大会交流,并在《中国针灸》杂志上

发表。曾参加援外医疗队赴尼日尔首都尼亚美医院工作,应邀赴波兰讲学,赴泰国进行学术交流。

韦立富教授从事中医针灸临床50余年,擅长运用

缓慢捻进针法及独特的针刺手法治病,对疾病的治疗

有着显著的疗效[1-6]

。作为上世纪针灸界泰斗——朱琏

老师的弟子,韦立富教授在长期跟师应诊过程中,熟练

掌握继承并发扬了朱琏老师的针刺手法,在理论和实

践上积累了丰富的针灸临床经验,并且颇有深刻的见

地,现举其要者,介绍如下。

1 缓慢捻进针法

韦立富教授在临床中,擅长使用缓慢捻进针法,并

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针刺风格。在

韦立富教授参与编写的朱琏遗著《新针灸学》中写道:

“缓慢捻进针法,主要用于毫针针治,一般适宜慢性

病、年老体弱及初诊患者。毫针不论长短,针刺方向不

论是直刺、斜刺和横刺,进针时都可以采用缓慢捻进

法。它有一个特点,就是会使患者产生皮肤感觉。根据

现代神经生理学说,皮肤上的某一点在大脑皮层上都

有它相应的代表点。所以,在运用这种进针法操作时,

必须要细致并有耐心,急于求成则欲速而不达。”根据

这一理论,韦立富教授认为缓慢捻进针法应做到如下

手法,用一手的拇、食指或拇、食、中指的指面“指实”

(手指紧握针柄)执针(以免消毒过的针掉下来)。执针的姿势要求平肘、举腕、抬手,接着将针尖近、轻、稳

地落在穴位皮肤上,要注意避开毛孔和痛点。针尖接触

穴位皮肤后,将针在原地“指虚”(执针的手稍微放松

地)速捻,几秒钟后停留一下。再“指虚”速捻,捻捻留

留,留留捻捻,反复数次,给皮肤的末梢神经一种持续

的良性刺激,促使患者皮肤产生感觉,又不发生疼痛,

在大脑皮层上,起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然后,“指

实”稍加压力,速捻,将针尖捻进皮下,立即停止捻针,

这就完成了缓慢捻进法的进针。为了便于记忆,且能更

形象地运用缓慢捻进针法,在《新针灸学》中还编写了

缓慢捻进法的口诀:“指实心清紧执针,针尖刺穴近轻

稳;肘平腕举手抬起,虚实交替指捻入。”

2 因病施治的刺激手法

韦立富教授认为,进针后在刺激手法方面必须根

据疾病的特点而进行不同的针刺手法。韦立富教授根

据朱琏针灸手法,将针刺手法分为“兴奋法”与“抑制

法”。“抑制法”可以起到镇静、缓解、控制和增强正

常的抑制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疼痛、痉挛、哮喘发作、

高血压危象发作与精神运动兴奋状态等方面的疾病;

而“兴奋法”起到促进生活机能,解除过度抑制、唤起

正常兴奋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休克、虚脱、弛缓性麻痹、感觉减退或丧失、张力不足、反应迟钝等方面作者简介:李季(1983 - ),女,主治医师,硕士 ·500· Shanghai J Acu-mox, Jun 2014, Vol 33, No 6

的疾病。韦立富教授认为,这两种针刺手法在病种上虽

然有所差别,但在治疗原则上不是绝对的、孤立的。即

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和当时神经机能状况,

以及患者对针灸的反应来灵活运用两种针刺手法。有

的病可以单独采用某一种手法,但对有些病,也可以同

时运用两种手法操作。例如对小儿遗尿症的治疗,就可

以取下肢的足三里或三阴交或阴陵泉穴,用“抑制法”

手法;同时又可取下腹部的关元或中极穴,用“兴奋法”

手法进行治疗,收效更佳。

3 把握起针的方法

韦立富教授认为,根据《新针灸学》中的内容,针

灸治病不但在进针、行针方面要根据疾病的类型而不

同,同样在起针方面,也要因施针工具的长短及患者的

年龄、性别、病情的具体情况等差异使用不同的起针

方法。韦立富教授认为,起针的方法分为以下3种,其一,

轻捻提出法,这是指用较长的毫针,刺入穴位深部以后

的起针法。它不用押手,只需要执针的手指轻微地捻动

针柄,边捻边提,捻捻提提,提提留留,慢慢地分段把针

退出。即在起针的过程中,分深部、浅部和皮肤(古人

说分天、地、人)3层退出人体。每退出一段,要留针轻

捻几下,往往可再出现缓慢捻进时,各层曾出现过的针

感。其二,平稳拔出法,用于较长毫针刺入深部以后的

起针法。可以用押手,即将押手的食、中指夹着针体,

压在穴位处的皮肤上,另一执针的手轻巧敏捷地将针

体垂直拔出。也可以不用押手,要毅然、果断、轻巧、

敏捷地将针拔出。一般用于以下2种情况,一种是针刺

治疗到一定时间,患者觉得全身很轻松,针刺局部没有

不舒服的感觉,起针时可以不必把针捻动,就可平稳垂

直拔出,以防止不恰当的捻针起针而引起局部沉重感

觉;另一种是针治某些疾病,为了提高疗效,起针前要

用直捣或斜捣,有意识地给患者的局部造成沉重感觉,

然后适时地将针平稳拔出,让其保持一种持续性的沉

重感觉。其三,迅速抖出法,适用于短针速剌浅刺的起

针法。起针时,操作的动作要轻巧敏捷,在针刺入0.4~

0.6 cm后,随即迅速地进行直捣或混合捣,趁着捣动时,

把针拔出,给神经以一种强烈的刺激。这种方法进针快,

起针也快,刺入浅,针孔出血的现象也很少。

4 病例介绍

4.1 眩晕

患者,女,61岁,退休人员,2012年2月27日就诊。自

诉于2009年6月出现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四肢

乏力,曾经在某医院就诊,行头颅CT排除脑血管意外疾

病,并诊断为眩晕症,予改善循环、止眩晕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无明显恶心呕吐、四肢乏力,但仍有头晕

等。近3年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现症状再次发作并加

重,患者不敢睁开眼睛,否则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加剧,

卧床时亦不敢轻易翻身,特在家人的搀扶下来针灸治

疗。韦立富教授详细询问病史并体格检查后,诊断为眩

晕,当即予针刺治疗。取印堂、足三里(双)穴,用缓慢

捻进法进针,患者出现线条样舒松感向前额、足背、足

趾扩散后,患者眩晕症状渐止,留针30 min,每隔10 min

行针1次,起针后症状明显减轻。第2天,取风池、太冲

(右)穴,使用缓慢捻进针法及“抑制法Ⅰ型手法”(即

取穴少,留针时间长,缓慢捻转,快慢配合的一种针刺

手法),使风池的针感向头颞部、前额扩散,太冲穴的针

感向足尖及脚踝部扩散。起针后,眩晕已消失。第3天

为巩固已有疗效,取左侧风池、太冲,进针及操作手法

同上,出现良好的针感后留针30 min。经过3次针刺治

疗后,患者病愈。

4.2 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男,45岁,在职人员,2012年5月就诊。自诉于

2010年出现腰部疼痛,疼痛放射至右侧臀部、右下肢,

曾在某医院行腰椎MRI示L3/L4、L4/L5

参考文献 腰椎间盘突出,

并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近2年来上症反复发作,口

服止痛药症状缓解。10 d前因弯腰搬重物不慎“闪腰”,

引起右侧腰腿牵扯样疼痛复发,且逐日加重,行动不便,

遂来韦立富教授诊室就诊。韦立富教授做了必要的检

查后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韦立富教授嘱患者取左

侧卧位,患侧腰腿部在上,双下肢屈曲成90°,选环跳,

右手持长75 mm毫针针柄,缓慢捻进法进针,进针后不

断捻针,当针体深入到一定肌层,使患者产生针感从臀

部向下肢、足背、足趾放射闪电样感觉,当患者出现2~

3次闪电样感觉后,留针30 min,留针中每隔10 min行针

1次。配合气海俞拔罐,留罐10 min。治疗1次后,患者

右侧腰腿放射样疼痛减轻。次日针秩边(右),用缓慢捻

进针法,得气后留针,大肠俞拔罐10 min。连续针灸8

次,患者症状已经基本消失,行动较自如。

[1] 岳进,潘小霞,韦立富.韦立富主任医师针灸临床经验摭拾[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3):42-43. [2] 潘小霞,岳进,韦立富.韦立富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J].中国民间疗法,2005,13(10):5-6. [3] 岳进,韦立富.针刺兴奋法治疗晕厥48例[J].上海针灸杂志, 2005,24(3):25. [4] 潘小霞,韦立富.韦立富针灸治疗痉挛性斜颈经验[J].中国民间疗法,2006,14(9):3-4. [5] 岳进,黄婕.韦立富针刺手法总结[J].四川中医,2008,26(7):3-4. [6] 潘小霞,韦立富,岳进.朱琏针灸兴奋法在中风病偏瘫中的运用[J].上海针灸杂志,2009, 28(2):72. 收稿日期2013-10-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