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种植物源杀虫剂室内毒力测定1

几种植物源杀虫剂室内毒力测定1

几种植物源杀虫剂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方案

方案一、触杀作用的测定(点滴法)

1 材料

1.1 实验用具

1.电子天平;2.微量点滴器(或毛细管微量点滴器);3.培养皿;4.平头镊子;

5.容量瓶(10ml、25 ml、50 ml、100 ml);6.移液管;7.滤纸;8.烧杯;

9.计算纸;10.养虫盒;11.无毒饲料

1.2 供试药剂

甘肃联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哦五种植物源杀虫剂(注意:实验所用药剂必须为原药)

1.3供试溶剂:丙酮

1.4供试昆虫:3-4龄菜青虫(Pieris rapae)/小菜蛾幼虫(Heliothis armigera)

2 实验方法与步骤

2.1预备试验

用丙酮将药剂分别稀释成5000μg/ml、500μg/ml、50μg/ml、5μg/ml、0.5μg/ml,每头试虫点滴药量1.75μl,每浓度处理试虫不少于30头,待药剂干了以后,把5-8头试虫盛于装有无毒甘蓝叶片的培养皿中,作好标记,经24小时后检查试虫的生存及死亡头数,计算其死亡率,从这些浓度中找出合适的浓度,即以试虫死亡10%-20%浓度为最低浓度,死亡80%-90%的浓度为最高浓度,在这个浓度范围内按等差级数或等比级数,设置5-7个适宜浓度进行试验,根据预备试验结果进行试验设计

2.2实验设计

(1)药剂配制:在电子天平上称取待测药剂(当药剂为固体时)或用移液管移取(液体),用容量瓶稀释为一系列浓度,如本实验设置5个浓度,即50×、100×、200×、400、800×,每个浓度为一个处理,以丙酮为对照CK,每处理重复4次,每重复处理试虫10头,共40头,总计240头。

(2)试虫称重:将要处理的供试昆虫每10头为一组,在电子天平上称取总重量,然后求出平均体重,放入培养皿内,作好标记。

(3)微量点滴器的标定:微量点滴器在使用前首先要进行标定,标定的目的是测微尺每转动一格所推出的药量点滴在滤纸上的药斑大小一致,准确计算出每转动一格所推出的药量。

(4)试虫处理:将试虫置于微量点滴器针头下方,转动测微尺,将丙酮或药剂 1 推出滴于虫体胸部背面,先滴对照(即只滴不加有药剂的丙酮),然后点滴药剂,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点滴,每试虫点滴1.75μl,处理完后将试虫放入培养皿中,做好标记,并添加适量无毒饲料,然后将培养皿置于20-25℃条件下,分别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后观察记载试虫死亡情况。

3实验结果统计

按下式分别计算不同浓度处理的试虫死亡率和更正死亡率,并把结果填入下表。

死亡率(%)=100每一浓度处理试虫总数死亡虫数

更(校)正死亡率(%)=100-1-对照死亡率对照死亡率处理死亡率

注意:当自然死亡率超过10%时,说明实验方法有问题,应重做。

表1 微量点滴法测定杀虫剂触杀作用实验数据原始记录表

供试药剂 稀释倍数或浓

度μg/ml 点滴量μl 处理剂量μg/头×10 剂量对数(x) 参试

虫数 平均

体重g 处理24小时后死亡情况 更正死亡率几率值(y) 死亡虫数 平均死亡率(%) 更正死亡率(%)

药剂一 300

600

1200

2400

4800

对照

2.4.求LD50值

2.4.1绘图法

A.以剂量-死亡率作图,曲线呈S型

B.以剂量对数为横坐标,以死亡率机率值为纵坐标作图,对S型曲线进行拟合,所得图形呈直线,当纵坐标机率值为5时,横坐标数值的反对数值即为LD50值。

C.求回归直线方程y=a+bx:

1212xxyyb 11bxya

2.4.2计算法:

A.求直线回归方程y=a+bx 2 将所统计的试验结果代入下式,进行计算

54321xxxxxx;54321yyyyyy;

25242322212xxxxxx;5544332211yxyxyxyxyxxy

nxx nyy b=nxxnyxxy22)(

a=xby

当y=5时,(即死亡率为50%),求出x值,查反对数得LD50。

C.方差分析检验回归方程

nyyyyLyy222)()( 自由度=n-1

回归平方和 )(nyxxybu 自由度=(n-1)-(n-2)

剩余平方和 uLyyQ 自由度=n-2

回归均方=)2()1(nnQ; 剩余均方=2nQ

F=剩余均方回归归均>F0.01(34.12)或F0.05(10.13),(当n=5时),则证明回归效果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

2.5计算LD50标准误和置信区间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供试药剂对靶标昆虫的触杀作用。

3 方案二 胃毒作用的测定(叶片夹毒法)

1 供试材料

1.1实验用具

①培养皿;②打孔器;③电子天平;④微量进样器

1.2 实验材料

(1)供试药剂同上;

(2)供试昆虫:3-4龄菜青虫(Pieris rapae)/小菜蛾幼虫(Heliothis armigera);

(3)其它材料:5%的明胶液或自制浆糊;无毒甘蓝叶片;丙酮;

2 实验方法

2.1供试昆虫的停食处理

将采集的健康供试昆虫在实验前5-6小时停止饲喂,这样有利于昆虫取食。

2.2称重

从经过停食处理的菜青虫中,选取龄期大小一致的,并在电子天平上称取每一头试虫的体重并做好标记。

2.3 药剂配制

用丙酮将供试药剂配制成12个不同浓度,即50X、100X、200X、400×、800×液,做好标记备用。

2.4 夹毒叶片制备

将采集的包厚均匀的甘蓝叶片,用自来水冲取表面附着物,待表面水分挥发后,用直径8mm的打孔器制成叶圆片60片左右,放入培养皿中保湿备用。用微量注射器吸取10μl已知含量的杀虫剂丙酮液,均匀涂布在圆形叶片上,按编号顺序由低浓度到高浓度进行,待丙酮挥发后,再在另一圆叶片上涂上浆糊,与圆叶片已涂有药剂的一面粘合,即成夹毒叶片,另用10μl的丙酮液代替药剂制成不夹毒叶片,放入已编了号的培养皿中,并用湿棉花团保湿,通过叶片受药量及叶片面积,可计算出每平方厘米的药量 (mg/cm2),然后每个培养皿中放入一头已称好重量的幼虫,让其取食。每一浓度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4次,每一浓度处理20头试虫,并以丙酮液制成的不夹毒叶片为对照,若对照有死亡,应重作实验。

待夹毒叶片全部取食完了以后,再以无毒叶片饲喂,放在适宜条件下,6小时、10小时、24小时后观察试虫的中毒症状及死亡情况。

3. 结果观察及计算

观察记载试虫的取食情况,中毒症状以及吃完夹毒叶片的时间,用扩大镜或肉眼 4 观察计算食取多少小方格(1mm2/格),根据叶片每平方厘米的涂药量,计算其所取食药量,从而求出试虫单位体重所取食的药量(μg/g),经24小时后检查昆虫生存和死亡情况,并按下表记录。单位体重目标昆虫吞食药量可按下式计算:

)()/()()/(22gmmgmmgg昆虫体重药量吞食面积吞食药量

)()10()/()/(3ggmLggg昆虫体重滴加量药液浓度吞食药量

表2 杀虫剂胃毒作用实验数据统计表

编号 试虫体重

(g) 取食量 按昆虫体重计

食药量(μg/g) 取食后不同时间反应

叶面积mm2 药量(μg) 0. 5小时 1小时 6小时 24小时

Ck

根据每头幼虫所食药量多少,由少至多按顺序排列,注明试虫的生存或死亡反应,根据幼虫生死反应进行分组,可分为生存、中间、死亡三组,生存组和死亡组只作划分中间组的界限,即中间组既有死亡又有生存,在计算LD50时,将中间组的生存部分的每个浓度处理试虫取食药量累加其总和除以生存总头数作为A;同样把中间组死亡部分的每个浓度处理试虫取食药量累加其总和除以死亡总头数作为B,则

LD50=2BA(μg/g)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供试药剂对靶标昆虫的胃毒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