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菜生产现状

油菜生产现状

1

油菜生产现状、趋势和育种目标

黄山市农业技术指导站

张跃飞

二○一一年八月 2 一、世界油菜生产基本情况

2010年油菜主产国面积、单产、总产

国家 面积 单产

公斤∕亩 总产量

主要

品类 万

亩 占世界总面积(%) 万吨 占世界总产(%)

中国 12000 31.6 115 1380 32.7 甘蓝型

为主

印度 7000 18.4 70 490 11.6 芥菜型为主、白菜型次之

加拿大 8000 21.1 100 800 19.0 白菜型50%、甘蓝型50%

法国 1700 4.5 190 323 7.7 甘蓝型为主、少量

白菜型

德国 1800 4.7 240 432 10.2 甘蓝型为主、少量

白菜型

澳大

利亚 2500 6.6 100 250 5.9 甘蓝型为主,白菜型占20%

全球

合计 38000 111 4220

全世界种油国24个,总面积3.8亿亩,各大洲面积大 3 小依次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南美洲。世界油菜平均单产111公斤,欧洲平均单产190公斤以上,尤其是德国平均单产高达240公斤;单产最低的是印度,亩产仅70公斤左右。

加拿大1942年开始引种油菜,澳大利亚1970年才开始发展油菜,是油菜生产的一个新区。而我国油菜种植已有数千年历史,油菜单产和品质都不及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国。

二、中国油菜发展史

﹤一﹥中 国 油 菜 发 展 历 程

50-60年 60-80年 80-90年 90年代初以后

白菜型

芥菜型 甘蓝型常规品种开始试种

(混合型) 开始推广甘蓝型杂交种、单低甘蓝型常规种

(少量白菜型) 开始应用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

<3000万亩 <4000万亩 <8000万亩 1.1~1.2亿亩

<40公斤 <50公斤 <80公斤 >100公斤

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油菜面积、单产增加了3倍多,总产增加了10倍多。 4  目前,我国油菜面积、总产约占世界的30%,是最大的油菜生产国。湖北省油菜面积、总产约占全国的1/6;我省油菜面积、总产约占全国的10%(1150万亩、160万吨)。

2010年全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2500万吨,目前国产食用植物油不足1000万吨,自给率约37%(粮食自给率95%,石油自给率55%),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自给率>60%才是比较安全的。我国上年进口油菜籽200万吨。2011年我国菜籽油进口量将会达到100万吨、豆油300万吨、棕榈油200万吨、葵花籽油20万吨、花生油5万吨、橄榄油5万吨、亚麻籽油2.1万吨。

﹤二﹥中 国 油 菜 单 产 与 品 种 改 良

年代 平均单产

(公斤/亩) 品种类型

50

60

70

80

90

2000-10 31

32

43

77

89

115 白菜型、芥菜型

白菜型、甘蓝型为主

普及甘蓝型常规品种

甘蓝型双高杂交种占10-20%(开始推广单低品种)

双低甘蓝型杂交种30-40%

双低甘蓝型杂交种50-70%

——油菜品种改良对产量的贡献率估计超过45%

5 三、油菜生产发展的趋势

(一)油菜生产面积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1)我国油菜油总量约500万吨,仅占国产食用植物油50%左右,有很大需求量。

双低油菜油的品质好,消费量增加;低硫苷饼可作饲料,市场需求量大。

油菜是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与粮食争地矛盾少,发展油菜生产是解决食油和蛋白饲料供应的重要途径

(2) 我国还有冬闲田约1亿亩,利用3000—5000万亩发展油菜生产,即从现在油菜面积1.2亿亩(湖北省约1900万亩)发展到1.5亿亩,茬口条件是具备的。

当然,能不能种植这么大的面积,还有许多限制条件,如劳力、经济效益等等因素。

(二)杂交油菜面积仍将继续发展

 1972年华中农业大学发现油菜波里马雄性不育(Pol

cms),被认为是“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

 1985年,陕西农垦中心育成第一个油菜杂交种“秦油2号”

 加拿大是发现双低油菜最早的国家,1968年育成第一个低芥酸品种“欧罗”,1974年育成第一个双低油菜品种“托尔”(都是常规种)。

 澳大利亚太平洋种子公司1988年育成第一批pol cms双低杂交种Hyola38、hyola40等。

 油菜杂交种应用的第一个十年(1985-1994),全世界(加、澳、中、丹等国)总共审定了22个油菜三系杂交品种,其中17个注明不育系来源的品种中,就有13个是利用pol cms的杂交种(76%)。 6  双低杂交种与双高常规品种产量和品质对比

品 种 产量(%) 硫 苷

(μmol/g) 芥 酸

(%) 油 酸

(%) 亚 油酸 (%) 亚 麻酸 (%) 油 份(%)

双 高

品 种 100 120 42 17 13 10 36-38

双 低

杂 交种 125 20-28 0.5 62-65 25 5 41-45

目前我国审定的油菜杂交种90%以上为双低杂交种。80年代中期,加、澳、欧洲等国就实现了油菜双低化,因此我国农业部2003年明确规定,今后培育的食用油菜品种(组合),如不达双低标准,含油量不超过40%的,各地品种审定委员会一律不予审定通过。

油菜品质改良是各种农作物中最有成效的作物之一:

(1)不但改良了主产品(油)的品质,而且改良了副产品(饼粕)的品质;

(2)品质改良的幅度很大,从根本上改变了菜油的品质;

(3)“双低+杂优”,品质和产量上得到同步改良;

(4)“优质+杂优”解决了优质与高产矛盾,杂交种已在国际范围内普及,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7 棕榈酸 C16: 0

↓ 硬脂酸 C18: 0 ↓

油酸 C18: 1 →二十碳烯酸C20: 1→芥酸C22: 1 ↓ ↖阻上碳链延长 (二十二碳烯酸)

亚油酸C18: 2 ↓← 阻止减饱和作用

亚麻酸C18: 3

目前世界各国杂交油菜占油菜总面积的比例平均为50%,其中:

 中国:约65%

 加拿大:>70%

 欧洲27国:平均50%

其中:德国55%、法国50%,英国45%,丹麦45%,捷克35%,波兰25%,瑞典70%,瑞士80%,乌克兰50%。

 澳大利亚约5%

 印度:很少

——只经过25-35年,杂交油菜从无到有,全世界已达50%,欧洲预计10年内杂交油菜面积将达到80%。油菜是各种大田作物中杂交利用最快的作物之一。

(三)轻简化栽培发展迅速

 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轻简化栽培的发展,免耕直播、免耕移栽、棉林套播等技术都已大面积示范、推广,我省免耕直播、移栽等轻简化栽培面积已达70%。

 我国油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活化劳动成本 8 高。每亩10个工计算, 成本600元左右。

 栽培要低耗、高效,必须合理密植(欧洲油菜常规种每亩25000-36000株,杂交种20000-25000株/亩),充分利用光能、节约肥料。

 我国油菜栽培存在问题是密度过稀,特别是迟播油菜,应以密补迟,如江苏大丰,2009年示范400亩华杂7号,10月30日撒播,撒播5-6万株,产量超过120Kg/亩。

(四)油菜品质改良进一步提高

加拿大最近公报的双低油菜的标准是:油中芥酸含量<2%,饼粕中硫苷<30umol/g。

双低油菜的定义:双低油菜是指菜油的脂肪酸组成中,芥酸含量低于2%,每克菜籽饼粕中硫甙(硫代葡萄糖苷)总含量低于30微摩尔的油菜籽。

硫甙其本身无毒,但在芥子酶的作用下会产生有毒物质:

芥子酶

硫代葡萄糖苷 ——→恶唑烷硫酮、异硫氰酸盐、腈

目前食用油的品质改良,主要是在双低的基础上降低饱和脂肪酸、亚麻酸含量,提高油酸含量。

不 同 食 用 油 的 脂 肪 酸 组 成 9 食用油种类 饱和脂肪酸(%) 油酸

(%) 亚油酸

(%) 亚麻酸(%)

芥酸(%)

双高油菜油

双低油菜油

向日葵油

玉米油

橄榄油

大豆油

花生油

芝麻油

棉籽油

猪 油

棕榈油 >15

<5

12

13

15

15

19

12

27

43

51 17

65

16

29

75

23

48

43

19

47

39 15

25

71

57

9

54

33

45

54

9

10 10-11

<3

1

1

8

0

1

少 41

0-2

0

0

0

0

0

0

0

0

0

 资料来源:根据加拿大Pos Pilot Plant Corporation,Saskatoon,1994的资料作了一些补充。

芥酸既是人体不能利用的脂肪酸,又是食后促使皮肤黄花老化的有害物质之一。

油酸含量高、饱和脂肪酸含量低,是衡量食用油脂肪酸组成品质的重要指标。吸收过多的饱和脂肪酸,易使胆固醇升高,患心脏病的危险增大,也易得肥胖症。

油酸能降低血内总胆固醇,特别是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利的),而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利的),减少心血管疾病。

加拿大、芬兰、瑞典、美国科学家研究证明,食用双低油菜油其胆固醇总量较常规饮食的人群低15-20%,其胆固醇中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较常规饮食人群也低15-20%,说明双低油菜是最有利于健康的食用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