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江雇 学 2012年第10期 固
文献著录格式:吴利强,李娜,李辉,等.衢州市霾天气特征及成因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2(10):1453—1455
衢州市霾天气特征及成因分析
吴利强,李 娜,李 辉,黄用辉 (浙江省衢州市气象局,浙江衢州32400)
摘要:根据衢州市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观测资料,对衢州市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和成因进行 分析。结果表明,近4O年来,衢州市年度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2年以来呈现急剧上升趋势。衢州 市秋冬季的霾天气日数占全年的72.6%左右,夏季最少。最多的月是12月,最少的月是7月。衢州市的地形地 貌、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以及气象条件的变化是衢州市霾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主要 原因。 关键词:灰霾;气候特征;成因;衢州 中图分类号:S 1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2)10—1453.02
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
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的空气普遍混
浊的天气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
使黑暗物微带蓝色…。霾大气成分中含有大量
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有毒有害物质附着在气
溶胶中可被人体呼吸道吸入,尤其是亚微米粒
子会分别沉积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从而 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 。由于霾的主要
成分是细粒子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这些颗粒
物和气态污染物通过对太阳光的吸收、散射或
反射,降低大气能见度,会导致交通事故增加,
危害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同时霾还会降低 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衢州市所处的长三
角地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 的地区之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工业耗煤量、机动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量的
不断增加,使衢州也同时成为我国四大霾严重
地区之一。为此,作者根据衢州近40年的观测 资料,分析了霾的年、季、月变化特征以及成
因,旨在为衢州市霾天气的预测预警、防治及
其影响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来源
所有资料均来自衢州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
1971—2010年的气象观测数据。 2结果与分析
2.1霾气候特征
2.1.1 年际变化
从图1可以看出,1971—2010年衢州市年均 霾天气日数为54.7 d,霾日数最少的年份出现在
1997年,为5 d,最高值出现在2004年,为
121 d
1 1 1 田
j斗
年份 图1 1971—2010年衢州年霾日数的变化
表1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近10
a年均霾日数较多,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年均
霾日数相对较少。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衢
州市霾Et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到90年代初一直维
持在较高的水平,日数较多,变化幅度也不大,从
90年代初开始到21世纪初呈下降趋势,霾日数维持
在较低水平,2003年起霾天气日数急剧上升,
2003—2010年年均霾天气Ft数高达104.6 d,是历史 平均值的近2倍,有记录以来年霾日数超过100 d
的5个年份都出现在2003年以后。
收稿日期:2012-07.15 基金项目:浙江省气象局重点科技专项(2008ZD06) 作者简介:吴利强(1978一),男,工程师,本科,从事气象服务和管理工作,E-mail:qzwlq@sina.colrll。
田田 渺江学 学 2012年第10期
表1 衢州市不同年份年平均霾日数的比较
年份 年平均霾日数/d
l971一l980 1981—1990 1991—2000 2OO1—20l0 l97l一2OlO 40.5 55.8 27.0 95.6 54.7
2.1.2 月、季际变化
图2是衢州市1971—2010年各月平均霾日数。
从图2可知,衢州市不同月份的霾日数明显不同。
霾日数最多的是12月,平均11.6 d,其次是1月, 平均8.0 d,最少的是7月,平均0.9 d。历史上月
霾日数最多的是1988年12月为25 d,次多的是
2006年10月为23 d。除1997年12月没有出现霾
天气外,其他年份的12月均出现了霾天气。1月
和11月有92.5%的年份都出现了霾天气,2001年 以来的10 a间更是有高达95%的月份都出现了霾
天气。
1124
糕10 囊 8
4
0
图2 衢州市各月霾日数的变化
从表2各季平均霾日数分布中可以看出,冬季
(12—2月)霾日数占全年的45.7%,秋季(9— 11月)霾日数占全年的26.9%,秋冬季的霾天气
日数占全年霾总日数的72.6%,夏季(6—8月)
相对较少,仅占全年的8.2%。
表2 衢州市各季平均霾日数的比较
2.2成因分析
2.2.1 地形地貌
从地形上看,衢州地势特征为南北高,中部
低,西部高,东部低,中部为浙江省最大的河谷盆
地一金衢盆地之西半部,自西向东逐渐展宽,市区 常年盛行东北风,这种地形和盛行风向很不利于大 气污染物的扩散。
2.2.2 气象条件
衢州霾天气出现日数呈现秋冬季多、春夏季少
的特点,主要是由于秋冬季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
衢州常受北方冷高压脊或变性高压脊控制,空气较
为干燥,气压稳定,降水偏少,风力较弱,近地面 常有逆温层形成,地面的污染物难以扩散,从而容
易导致霾天气的出现。而春夏季节则是衢州降水集
中期,锋面、低槽、切变线等降水系统活动频繁, 时常形成阴湿多雨的天气,空气中的尘埃、烟粒等
污染物易随雨水降至地面,不利于霾天气的形成。
2.2.3 大气污染物
多年来随着衢州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
推进,城市和工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衢州化工、 水泥、治金等高耗能工业快速发展,煤炭等能源消
耗增多和机动车车辆猛增,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增
强;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致空中悬浮颗粒物明显
增多。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和空气污染加重而导致的 气溶胶粒子浓度急剧增加是霾天气出现频率增加的
重要原因。
3 小结
对衢州市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和成因分析结果表 明,1971—2010年衢州市年均霾天气日数为
54.7 d,霾日数最少的年份出现在1997年,为 5 d,最高值出现在2004年,为121 d。20世纪70
年代中期开始,衢州市霾日数明显上升,到90年
代初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90年代初开始到
21世纪初呈现下降趋势,霾日数维持在较低水平,
2003年起霾天气日数急剧上升,2003—2010年年
均霾天气日数高达104.6 d,是历史平均值的近 2倍。霾日数最多的月是12月,平均11.6 d,最
少的月是7月,平均0.9 d,历史上月霾日数最多
的是1988年12月为25 d。秋冬季的霾天气日数占 全年霾总日数的72.6%,夏季(6—8月)仅占全
年的8.2%。地形地貌特点、气象条件的变化、城
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 量的大量增加是衢州市霾天气形成和发生变化的主
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金均,吴建,蔡菊珍,等.杭州市灰霾天气基本特征及成 因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32(5):62—67. [2] 刘爱君,杜尧东,王惠英.广州灰霾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J].气象,2004,30(12):68—71.
澎江学 种学 2012年第10期田雷
文献著录格式:裘希雅,蒋玉根,许杰,等.富阳市香榧产业发展的土壤环境适宜性评价[J].浙江农业科学,2012(10):1455—1458
富阳市香榧产业发展的土壤环境适宜性评价
裘希雅 ,蒋玉根 ,许 杰‘,顾万帆 ,陆春莲 ,陈 瑛。
(1.浙江省富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富阳311400;2.富阳市新登镇农业公共服务站,浙江富阳311404)
摘要:以中国香榧之乡诸暨市香榧基地的土壤环境为参照,通过对富阳香榧产区土壤类型、海拔高度、 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等环境、肥力指标进行比较,及对香榧单果粒重、油脂组成等品质指 标进行综合因素比对研究,探讨富阳市香榧产业发展的土壤环境适宜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香榧;立地条件;土壤肥力;香榧品质;富阳 中图分类号:S 6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2)10—1455-03
香榧(Torreya grandis),又称为中国榧,为红 豆杉科榧树属常绿乔木,中国原产树种。香榧为我
国特有的珍稀干果,是榧树中的优良变异类型经人 工选育后嫁接繁殖栽培的优良品种 。榧树主要
分布在浙江、江西、福建、贵州、江苏、安徽和湖 南等地,以浙皖两省最多 ,浙江省主要分布在
诸暨、富阳、临安等20个县市 。
富阳市地处浙江省西北部,属浙西山地丘陵
区,地理坐标为119。25 一120。09 E,29。44 一
30。11 N,境内海拔为6~1 068 m,平均海拔300.5 m。全市地貌类型复杂,有低山、低丘、高丘、谷
地、盆地、平原等多种地貌,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 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为原生榧树生长提供
了良好的条件。据研究人员调查,富阳境内洞桥
镇、新登镇、高桥镇、湖源乡等地均有原生榧树生
长,个别地区存有较大范围的榧树群,树龄从 300~500多年不等。虽然原生榧树由来已久,但
富阳市香榧产业由于起步较晚,尚未成熟。作者主
要从土壤类型、海拔、土壤肥力、香榧品质等方面
对富阳市香榧种植的适宜性进行分析。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通信作者, 1材料与方法
选取富阳市南部与诸暨市相邻的洞桥镇、万市
镇、新登镇、常安镇、常绿镇、湖源乡、高桥镇、 鹿山街道8个香榧主产区,对该地的土壤类型、土
壤肥力、海拔高度、香榧品质等指标进行调查,并
与当今香榧栽培最为集中的诸暨市赵家镇钟家岭村
及其附近的7个村庄的条件进行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立地条件
香榧对土壤有较广泛的适应性,但要高产优 质,却对土壤环境要求较严。有关研究表明,香榧
适生在海拔200 m以上,成土母质以凝灰岩、流纹
岩为主,以残积相为主的砂壤土、壤土上,要求土
层厚度50 cm以上,疏松肥沃,氮、磷在中等水平 以上,含钾量丰富,pH值5.2~6.8 ,诸暨市香
榧古树全部分布在红壤和黄壤上,就亚类而言,以
黄红壤亚类和黄壤亚类的数量占优势 。影响香
榧结果性状的土壤因子比较多。一般而言,土层厚
20l2_(】7—12 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技术研究社会发展项目(2010C33SACO005);杭州市农村农业科研推广专项(20101032B56) 裘希雅(1978一),女,浙江富阳人,农艺师,从事土肥技术研究工作。E—mail:nyjtfz@163.corn。 蒋玉根,E—mail:nyjtfz@I63 tom。 “-4-”-4-”-4-”+・・+・・+・・+・・-4- [3] 史军,崔林丽,贺千山,等.华东雾和霾日数的变化特征 及成因分析[J].地理学报,2010,65(5):533—542 :6] [4] 张宝贵,孙丽华.秦皇岛市空气污染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9,25(4):43—47. [5] 林俊,刘卫,李燕,等.大气气溶胶粒径分布特征与气象 条件的相关性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2009,25 (1):1—5. 刘和平,代佩玲,张青珍,等.郑州市大气能见度变化特 征及与空气污染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科学,2008,31 (4):44—46.
(责任编辑:张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