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种植技术

水稻种植技术

1、水稻叶片对产量的贡献度:剑叶(52)%、倒二叶(22)%、倒三叶(7.7)%、倒四叶(17.7)%。

2、水稻“三化一管”栽培技术是指产品(优质)化、旱育壮秧(模式)化、全程(机械)化、突出本田叶龄诊断(计划化)管理。

3、水稻壮苗标准的量化指标:地上部分(3、3、1、1、 8);地下部分(1 、5、8、9) 。

4、水稻稻瘟病的种类主要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

5、水稻施肥种类可根据施肥时期的不同分为(基)肥、(蘖)肥、

(调节)肥、(穗)肥。

6、绿色植保技术的用药原则是(安全)(高效)(广谱)(低毒)(环保)。

7、水稻移栽田分期施除草剂时,第一次施药在移栽前(5-7)天,第二次施药在移栽后(15-20)天。

8、垦区推荐防治水稻稻瘟病主要药剂有(75%三环唑)(25%咪鲜胺) 、 (加收米、多菌灵)等。

9、玉米的“棒三叶”是指果穗叶及上、下两片叶。

10、水稻苗床摆盘时,装盘土厚度标准为 2 公分

11、11 片叶的水稻品种盛蘖叶位为第 6 叶。

12、水稻移栽时的“三带”是指带肥、带药、带增产菌下地。

13、玉米播种深度正常情况下为 3-5cm 。

14、玉米缺(N 或氮)表现为株型细瘦,叶色黄绿,影响光合作用,延迟雌穗分化等;缺(K或钾)表现为生长缓慢,叶片黄绿或黄色,叶片边缘象烧边;缺(P或磷)表现为幼苗根系减弱,生长缓慢,叶色紫红。

15、水稻冷害的类型有哪些,防御障碍性冷害的时期、方法?

分为延迟型冷害——营养、障碍型冷害——生殖、稻瘟病型冷害、混合型冷害防御障碍性冷害在剑叶叶耳正负 5 厘米,遇低于 17℃以下的温度时,灌水层17厘米以上,以水保温。

16、防止水稻倒伏的主要做法有哪些?

1)选择抗倒品种

2)改进施肥措施:①有机肥+化肥提高土壤肥力,是防倒的最重要措施。②减氮;增磷钾;调整比例,增施钾肥、硅肥。③调整基氮,防前期过旺。倒3、4叶(有效分蘖后期)追肥最危险。

3)适期早插秧:(晚插则遇高温、肥效集中,积累少、茎秆软弱,早插(T较低)则营养生长长,生长慢、积累多„)

4)密度:控制密度,密植倒伏的原因,就是长势旺,节间细长,皮层薄,木质结构差。

5、灌溉:有效分蘖终止期至颖花分化始期晒田,十分有效。粘土和高产田要彻底晒田。

6)防治病虫害

7)(日)间株或割株 :

17、水稻盐水选种比重为多少?如何确定?

盐水比重为 1.13,可用鲜鸡蛋法,可将鸡蛋横浮于水面中,露出

5 分钱硬币大小时,盐水比重为 1.13。 也可用比重计测量。 18、水稻秧田管理四个关键时期的标准是什么?

①、第一个时期――种子根生长期 从播种到不完全叶出生,时间

7-9 天,管理的重点是促进种子根健壮生育,根长的粗长,根毛多、须根 多。育苗先育根,育根先育种子根。种子根 1 条,种子根充分发育,则秧苗茎基部变粗,吸收能力增强,秧 苗能早期超重(秧苗在离乳期前超过自身种子重量) ,分蘖芽发育好。种子根发育期管理重点是控制温度最 高不超 32℃,最适温度 25-28℃,最低温度大于 10℃,温度超过 32 ℃及时通风。水分管理不使床土过干、 过湿,即保证幼苗的生理需水,又要保证床土有足够的氧气,提高胚乳转化率,使种子根伸长、长粗、长出 较多的须根和根毛。中茎长度不超 3mm,覆土过厚处适当挠掉,露种处适当覆土。此期不浇水,缺水落干处 适当补水。

②、第二个时期――第一完全叶伸长期 从第一叶露尖到完全展开,时间 5-7 天,此期管理重点做好调温控水,地下促发与第一叶同伸的鞘叶节 5 条根系,地上部第一叶鞘高 3cm 以内,不得使其伸长过长,以控制与第一叶鞘同伸的第二片叶的长度,防 止徒长。出苗

80%左右,在早晚及时撤出地膜,增加光照,促进绿化。棚内温度最高不超 28℃,最适温度 22-25℃, 最低温度大于 10℃。 晴好天气自早 8 时至下午 3 时要打开大棚两头或多设通风口, 阴天也要通风,

散出潮气,降低棚内温度、湿度,练苗控长,如遇冻害,早晨提早通风,缓解冻叶枯萎。此期不浇或少浇水, 使床土保持旱育状态,苗床过干处适当浇水,使秧苗生长整齐一致。

③、第三个时期――离乳期从2叶露尖到3叶展开,经过二个叶龄期,时间10-14天,此期间胚乳养分耗尽,第2叶生长略快,第3 叶生长略慢。管理重点是地下部促发不完全叶节根8条根系生长,地上部控制第1叶与第2叶、第2叶与3叶的叶耳间距各1cm左右,即第二叶叶鞘高 4cm第三叶叶鞘高 5cm。棚内温度最高 25℃,最适温度20-22℃,最低温度大于 10℃,多设通风口,加大通风量,进行大通风练苗。要掌握“低温有病,高温要命”的道理,在连续低温过后开始晴天时,要提早开通风口,并喷浇 PH 值 4.5 的酸水,防止出现立枯病,高温晴天也要提早通风,严防高温徒长。如有冻害在棚内加设增温措施防止冻害。如已有冻害,也要提早开口通风,缓解叶尖萎蔫。在水分管理上,做到“三看”浇水,一看土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情况;二看早晚叶尖 水珠大小;三看午间高温时心叶是否卷曲。如出现床面发白、根系发育良好、早晚叶尖水珠变小、午间心叶 卷曲,要在早晨 8

时前(越早越好)适当浇水,一次浇透。苗床用水必须在晒水池(水罐)内增温后使用,水温最好在 16-20℃。 ⑴防止水稻早穗 水稻秧苗

2.5 叶期,棚内温度不能超过 25℃,这是防止早熟品种早穗的主要措施。⑵防治水稻立枯病发现中心病株及时喷药防治。

⑶秧田化学除草 10%千金 60-80 毫升/亩,兑水茎叶喷雾或与排草丹混用防除秧田杂草。 ④、第四个时期――移栽前准备期秧苗

3.1-3.5叶(钵摆大苗4.1-4.5叶),时间2-3天,管理重点控制水分,此期不浇水,蹲苗、壮 根,使秧苗处于饥渴状态,以利于移栽后发根好、返青快、分蘖早。移栽前一天做好插前三带工作。⑴磷酸二铵

125-150 克/平方米,均匀撒在苗床上,用喷雾器喷少量的水,使肥料粘在苗床上,防止运秧肥料损失。⑵70%艾美乐6-8克/100平方米,兑水6公斤喷在叶片上,预防前期潜叶蝇危害。⑶天然芸苔素、生物肥等,按照使用说明书使用。

19、水田两秋、三常年:秋整地、秋做床,常年固定、常年培肥地力、常年制造有机肥

20、六大制度:轮作制度、耕作制度、用种制度、施肥制度、植保制度、灌溉制度

水稻生产技术措施

1、优质稻品种不断优化

1.1 品种选择 优质品种是发展优质稻生产的前提,要选用经过审定推广并符合国家粳稻优质稻谷标准,适应市场需要优质粳稻品种。根据 GB/T17891—1999 的标准,以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品质作为主要定级标准,其余各项指标如有两项指标不合格,但不低于下一个等级指标的降一个等级,任何一项指标达不到 三级标准的,不能作为优质稻谷。

1.2 严格控制品种熟期的选择 从寒地及井灌特点出发,选用当地安全抽穗成熟的中早熟优质品种,确保低温年份正常成熟。以11片叶极早熟品种为主。

1.3 提高供种质量 统一加工,质量达省一级标准,使用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的本区域品种,按原种生产“育、繁、推” 一体化工程,实现生产用种原种化。良种良法配套,防止异品种混杂,造成商品品质等级下降。 1.4 根据需求安排生产根据市场及订单需求,有计划的安排生产名、特、优系列品种。

2、提高旱育壮秧技术

2.1 旱育秧田规范化 本着确保旱育、便于管理、利于培育壮秧、运苗方便等要求,选择地势高爽平坦、土壤肥沃偏酸、背风 向阳、排水良好、水源充足、无农药残毒的旱田或水田,设臵适当集中的固定高台秧田,做到合理布局。秧田内建成具有井(水源)、池(晒水池) 、床(秧床地)、路(运输道路)、沟(排水及引水沟)、场(堆肥场、堆床土场)、林(防风林)等基本设施。坚持做好两秋(秋整地、秋作床)、三常年(常年固定、常年培肥地力、常年制造有机肥和培养床土)。育秧棚型,由中棚尽快向钢骨架大棚方向过渡,消灭稻田内小棚平地育秧。积极发展育秧微喷技术。

2.2 旱育壮秧模式化运用“增氧壮根、提高胚乳转化率、器官同伸”等理论,按不同苗类型育出标准壮秧。

2.2.1 选定秧苗类型根据所用品种熟期和移栽方式,在保证安全抽穗成熟的前提下,选定育苗的秧苗类型。机械插秧,用早中熟品种,用中苗移栽,中苗叶龄3.1—3.5叶,秧龄 30-35 天,苗高13厘米左右,地上部茎叶结构为“3、3、1、1、8” ,即中茎长不超过3毫米,第一叶鞘高3厘米以内,1和2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2和3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3叶长8厘米左右,地下部根数为“1、5、8、9”,即种子根 1 条,鞘叶节根5条,不完全叶节根8条,第1叶节根9条分化待发。百株地上干重3克以上,每盘播芽谷100-110克。人工插秧 和摆栽钵苗,用中、早熟品种,以大苗为主,大苗叶龄4.4—4.5叶,秧龄

35-40 天,苗高17厘米左右,带1-2 个分蘖,地上部茎叶结构为“3、2.5、1、1、1、11”即中茎长不超过3毫米,第一叶鞘高 2.5厘米以内,3个叶耳间距各为 1厘米左右,4 叶片长 11厘米左右;地下部根数为“1.5、8、9、11”即第2叶节根11条分化待发,其余与中苗相同,百株地上干重 4 克以上,每平方米播芽谷 200-250 克(6 盘)。人插中苗每平方米播芽谷 250-300克(6 盘)。钵育大苗,选用486孔钵盘,每钵播芽谷 3-5粒,育成 2-4 苗。

2.2.2 做好臵床,配好床土臵床上秋季整地做床高出地面 8-10厘米,早春除雪晾地,大中棚3月中旬扣膜,促进土壤化冻,提高土温。每 100平方米臵床施腐熟优质有机肥 200-250公斤,尿素2公斤、磷酸二铵5公斤,硫酸钾 2.5公斤,均匀撒施并耙入臵床0-5厘米土层内。摆盘播种前1天,每 100平方米用1%硫酸水(1公斤硫酸加100公斤 水)300公斤调酸,使土壤PH值达到 4.5-5.5,5小时后用 30%恶霉灵(土菌消)每 100平方米 3-4毫升或30%瑞苗青水剂120毫升加水 300 公斤浇施。床土配制,按 3份土、1份腐熟有机肥,均匀拌好过筛。用壮秧剂调酸消毒施肥时,按产品说明书的用量混拌均匀,闷好待用。用移栽灵防治苗期立枯病,床土可调酸,按常规施肥,播种前每平方米苗床用移栽乐 2 毫升对水3升均匀喷施。

2.2.3 做好种子处理种子出库后,选晴暖天气, 晒种 2-3 天,

结合脱芒进行风筛选。按每公顷本田用 70 千克种子,用比重 1.13

盐水(50千克水加大粒盐12.5千克,搅拌溶解均匀)选种,选好的种子用清水漂洗 1-2次,洗去附着盐分。用25%咪鲜胺(施保克、使百克)

乳油 25 毫升+0.15%天然芸苔素乳油 20毫升或0.13%康凯,兑水

100-120 公斤,浸种100公斤水稻种子。水温保持 11-12℃,浸种消毒

5-7 天,使用催芽器催芽。根、芽露出1毫米 左右呈“双山”形为准,在阴凉处晾芽待播。

2.2.4 摆盘、装土、播种 在臵床上浇透底水,进一步整平的基础上,在播种前 2-3 天摆盘,装床土厚2.5厘米,喷足底水,播种 压入土中,覆土0.5-0.8厘米。用钵盘育苗时,在臵床浇足底水基础上,趁湿摆盘将钵体压入泥中,每钵装 土深四分之三,浇水后播种覆土(播种后覆土时,不要用含壮秧剂的土覆盖,以免发生药害)

2.2.5 秧田播种期 要严格掌握播种期,育大苗要早播、中苗后播,一般以当地气温稳定通过 5-6℃时开始保温育苗播种。最 佳播种期为 4 月10-15日间。三覆盖(大棚膜、小棚膜、地膜)可在 4 月

1-10 日间播种,也可以以插秧期倒算日数确定播种期,中苗在播前

30-35 天,大苗在插前35-40天。大力推广机械播种。

2.2.6 秧田管理以稀播为基础,以同伸理论为指导,以壮苗模式为标准,以调温控水为手段,抓住管理关键时期,培育标准壮秧。第一个时期:种子根发育期(播种至第一叶露尖)约 7-9 天。以培育种子根为主,棚温 33℃以上要开膜 通风,床土过湿处要散墒,缺水或顶盖处适当补水,露种时适当覆土。第二个时期:第 1 完全叶伸长期(约

5-7 天),管理重点:地上部以调温控水,控制第一叶鞘高不超过 3 厘米,地下部促发与第 1 叶同伸的鞘叶节 5 条根系。出苗 80%时撤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