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其他防护林实施方案

其他防护林实施方案

中央财政预算内基建专项资金 年 度:2009 草原防火等林业建设工程项目

金坛市2009年其他防护林项目工程实施方案

金坛市林业技术指导站 二O一O年二月 第一章 前言 1.1项目提要 项目名称:金坛市 2009年其他防护林工程项目 建设单位:金坛市林业技术指导站 项目第一责任人:孙伟忠 建设内容和规模:营造人工林1500亩 建设期限:人工造林2010年完成,连续抚育3年。 项目投资:总投资4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30万元,占67%,地方配套15万元,占33%。 项目效益:项目建成后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可起到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等作用,项目建设过程中还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力的就业。

1.2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09年草原防火等林业项目建设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基建支出预算(拨款)的通知》(苏财建[2009]324号)和省林业局《关于下达2009年中央预算内林业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的通知》(苏林计[2009]83号)文件精神。根据《江苏省营造林作业设计规范(试行)》要求,以金坛市森林分类区划调查成果资料为基础,深入项目区薛埠镇上阮村、方麓村开展工作。 本次实施方案编制工作自2010年1月18日至2010年1月28日,历时10天,参加内外业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共6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2人。

第二章 基本情况 2.1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金坛市地处江苏省南部、苏锡常都市圈的西缘,位于东经119°17' 45" —119°44' 59" ,北纬31°33' 42" —31°53' 22",为宁(南京)、沪(上海)、杭(杭州)三角地带之中枢。境内水陆交通便捷,常州至溧水公路和沿江高速公路东西横贯,镇江至广德公路和扬溧阳高速公路南北穿越。东邻武进区,西倚茅山与句容市接壤;南濒洮湖,与溧阳、宜兴市依水相望;北与丹阳市、镇江丹徒区毗邻。南北宽35公里,东西长38公里,全市总面积975.49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81.2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94.22平方公里。金坛市地处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常年平均气温15.3℃。降水量1066.2,无霜期220天,日照2035.5小时,四季分明,物产丰富,盛产稻、麦、油、茶、蚕茧、螃蟹、板栗、西瓜、毛竹等,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乡”、“茶叶之乡”。 金坛属半丘陵半平原地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山丘、平原、水域齐全。境内西部为丘陵岗地,属宁镇山脉东缘的茅山山脉及其余脉,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道教圣地;中部为低洼圩区,河荡密布,是闻名的鱼米之乡;东部为高亢平原,属太湖平原的一部分。全市土壤种类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类是自然分布的黄棕壤,酸性或微酸性,主要分布在西部的丘陵山区;另一类是经过改造的水稻土,酸性或微酸性,分布在平原圩区和山区的谷冲地。

2.2社会经济条件 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7个建制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共有157个行政村,19个居委会。林业系统共有国有林场1个。2007年末,全市总户数21.34万户,常住总人口54.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8万,非农业人口28.16万,人口自然增长率0.01%。金坛市200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3亿元,人均GDP由上年的41023元增加到48257元。工农业总产值481.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49.2亿元,农业总产值32.5亿元)。 2.3林业基本状况 金坛市自然植被为亚热带落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常见树种有榉树、枫香、朴树、冬青等。建国后,我市从外地引种了很多优良树种,目前人工营造的马尾松、国外松、杉木、国外松、毛竹、茶树、桑树、水杉、意杨等,已成为我市的主要绿化树种。 (1)2007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 全市土地总面积97549公顷,其中林地面积18154.75公顷,占18.5%;四旁树占地面积1147.98公顷,占1.18%,森林覆盖率达18.5%。 在林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12371.33公顷,占68.14%;灌木林地面积4542.15公顷,占25.02%;未成林地面积717.19公顷,占3.95%;苗圃地面积366.2公顷,占2.02%;无立木林地面积8.39公顷,占0.05%;宜林地面积140.06公顷,占0.77%;辅助生产林地面积9.43公顷,占0.05%,森林活立木蓄积量315302.26立方米。 (2)2009年森林资源增长情况 2009年净增森林资源1326公顷,全市合计森林覆盖面积20366公顷,其中有林地13350公顷,灌木林地4652公顷,四旁树占地面积2364公顷。经过全面测算,我市2009年森林覆盖率为20.87%,林木覆盖率为22.62%。 第三章 建设布局及建设方案 3.1建设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 2.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原则。 3.坚持科技兴林,集约经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原则。 4.坚持各级目标责任制,下级向上级负责的责任制。 3.2建设目标 根据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从金坛市实际出发,确定项目建设总体目标是:以现代林业为宗旨,以分类经营为基础,以森林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以科学管理为手段,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通过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相结合,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防护林,从而达到提高生态效益,促进林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目的。 3.3项目布局 根据省林业局文件要求,选择薛埠镇丘陵岗地作为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成片造林和采石宕口复绿,确定两个村:上阮村和方麓村大石塘。 3.4建设内容 根据省林业局要求,金坛市2009年其他防护林工程项目建设通过人工造林,多树种配置达到优化环境,保护、恢复和发展森林植被。其主要内容是:营造人工针、阔混交林1500亩。 3.5建设期限 人工造林2010年一月完成作业设计,在2010年9月前完成造林整地及苗木栽植等营造林工作,并规划3年抚育管理。 第四章 项目实施技术设计 4.1树种选择 根据项目区的自然条件和项目树种选择的原则,确定项目营造树种包括:国外松、榉树、枫香、女贞等树种。 4.2造林方式 造林整地采用大穴,一般要求机械整地的挖1.5米见方的植树坑,回填好土,修成大鱼鳞坑后植树;人工整地的挖成1米见方的栽植坑,或修成直径1米以上的鱼鳞坑。道路两侧每侧一行,株距4米,植树坑为1米见方,整地规格60×60×40㎝。栽植密度:国外松2×3m,其他树种3×3m。有条件的采用地膜覆盖、柴草覆盖树盘或采用保水剂、生根粉等搞旱造林技术,以提高成活率。 4.3苗木采购 所需苗木:一年生国外松6万株,榉树、女贞、枫香等阔叶树6.5万株,同时对新栽幼树进行人工松土、除草,每年不少于二次,促进树木快速生长,对林分内无培养前途的杂灌草进行清除。 第五章 灾害防护措施 5.1森林防火。建立健全项目区森林防火制度,完善森林防火措施,杜绝烧荒、烧纸、野炊,做好森林防火宣传工作,建立护林防火人员巡护制度,签订护林防火责任状,清理杂草,杜绝隐患。

5.2病虫害防治。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落实病虫害防治“目标责任制”,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项目区一旦发生病虫害,采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合理使用农药,充分利用天敌,维护生态平衡,做到治早、治小、安全、有效、持久地控制病虫害发生和蔓延。共需配备弥雾器10台。

第六章 科技支撑措施 1.本项目区所在镇技术人员力量充足,有高、中级林业技术人员12名,以金坛市林业技术指导站为技术服务和指导,镇林业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因此,可以保证项目实施所需科技的要求。

2.在防护林建设管理方面,应用割灌机等机械设备,现则适当的除草剂等进行林地抚育、清理、除草,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管护质量。

3.积极培训现有科技人员,抓好科技推广,进行知识更新,推广营造防护林新技术,积极建设好高标准的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促进林业科技推广网络建设。 第七章 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单位:万元 投 资 概 算 预算明细 预算金额 备注 合 计 46.5 1、种 苗 20 2、整地、开穴 3 3、人 工 管 护 3 4、施 肥 2 5、灌 溉 1.5 6、补 植 1.5 7、抚 育 5 8、病虫害防治 4.5 9、调 查 设 计 2.5 10、检 查 验 收 1 11、管 理 费 1.5 12、其 他 1 资 金 筹 措

合计 45 1、中央财政补助 30 2、地 方 财 政 15 3、单 位 自 筹 4、其 他 第八章 防护林建设效益 1.防护林工程建成后,由于有林地面积的增加,使森林覆盖率提高。2.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流失量减少,增加林地土壤肥力。 3.生态坏境进一步改善,防灾和减灾能力得到增加。 4.防护林建设主要以针阔和阔叶混交为主,其对病虫害抵抗力增加,病虫害减少。林相逐步改善,植被增多,抵御灾害性天气的能力增加,灾害减少,农田和城市得到保护,项目区农作物增产、稳产。 5.社会效益进一步增加。防护林建成后,大量的木材和林副产品能带动木材加工业、畜牧业等产业的发展,扩大了社会就业。可以增加旅游景点,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全市绿化造林工程,实现“绿色金坛”的宏伟目标。

第九章 组织管理 1.组建防护林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规划设计、资金筹措、劳力安排、苗木调运等工作。同时组建一支以市林业站技术骨干为主的工程监督小组,协调各方面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积极推进项目领导负责制,加强工程建设监督检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降低工程费用。 3.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建立健全资金制约措施,实行专户存储、专人管理、专款专用,严防挤占、挪用,做到制度完善、管理严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