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英交替传译中口语性_书面性偏移的描述性研究_以两场记者会现场口译为案例

汉英交替传译中口语性_书面性偏移的描述性研究_以两场记者会现场口译为案例

2011年 第2期No. 2 2011731. 导语口语性是口译的一个本质特征。口译界通常认为,口译不仅应忠实于原文的内容,而且要忠实原文的语体风格(如Herbert, 1952; Seleskovitch, 1978等)。但是,相关实证研究显示(Shlesinger,

1989;参见,Pöchhacker, 2004),同声传译的过程

会改变一篇讲话的口语程度,也就是说,同声传译会将一篇口语性强的讲话变得更加书面,将书面性强的讲话变得更加口语。然而这些研究仅限于同声传译这一口译方式,交替传译中是否存在类似的偏移现象,目前尚未见相关研究。有鉴于此,本研究以两场现场记者会交替传译为案例,采用描述性的方法探讨汉英交替传译中口语性的偏移,并探讨导致偏移的可能原因。2. 文献综述Shlesinger(1989)发现,同声传译中存在口语性偏移现象。为了判断同传是否会使一篇讲话的口语性/书面性发生偏移,Shlesinger选择了四个参数作为衡量篇章口语性的基础,即计划程度(degree of planning)、共享的内容和知识(shared content and knowledge)、词汇(lexis)和参与程度

(degree of involvement)。在比较了四篇同传译文与原文的口语性之后,Shlesinger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同声传译对语篇在口语-书面语连续体上的位置会产生“中和作用”(equalizing effect)(参见Pym,2007),也就是说,当源语讲话口语性比较强时,同声传译会降低其口语性;当讲话书面语性比较强时,同声传译会降低其书面性,从而缩小

了同传中口语程度的变化范围。鲍刚(2005)也探讨了口译的口语性。鲍刚认为,译员的译语在一般情况下必然会与普通口语一样具备某种即席性(事先译好发言稿并在现场进行“念稿翻译”的情况除外),从而有着类似于普通口语的即席特点、口语结构性规律特点和修辞特点,如:不可避免地出现语音、语法、信息等失误,句子结构相对书面语也更加松散,有时会使用仅在口语中能使用的某些语言结构或修饰手段等,因此我们无法要求译员的译语像笔译所用书面语那样严谨、漂亮。但是译员在译语信息清晰度、语音清晰度、节奏和音量控制、言语结构和措辞等方面优于一般口语,因为译员受过一定训练或者或多或少地拥有一定的经验。其结果是,口译工作的言语必定存在着一种有异于普通口语的职业标准,它不会等同于一般的交际口语应用标准,也有异于笔译的标准。这一论点和Shlesinger的口译“中和作用”有一定的相似度,即口译目标语的口语性不如普通口语那样强,书面性也不如笔译使用的书面语那样强。鲍刚对口译口语性的阐述较为笼统,没有区分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Shelesinger的研究仅仅涉及同声传译。由于两种口译模式在工作程序、译员注意力分配、记忆方式、转换技巧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两者的口语性偏移可能也有不同。目前文献中尚未见关于交替传译中口语性偏移的研究,因此,本文选择汉英交替传译作为研究对象。

3. 研究假设

本文就交替传译口语性可能存在的偏移提出

汉英交替传译中口语性/书面性偏移的描述性研究*─以两场记者会现场口译为案例洪磊 王斌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 要:本文对汉英交替传译中的口语性/书面性偏移现象进行了描述性研究。依据相关研究,本文首先总结出衡定口语性/书

面性的10项参数;以此为基础,对两场记者会的现场口译进行了典型案例分析。第一个案例中,源语语篇口语性比较强;第二个案例中,源语语篇书面语特征比较突出。定量分析显示,第一个案例中现场译员的交替传译目标语与源语比较,口语性显著降低;第二个案例中则书面性显著降低。本文利用顺应论和口译过程中译员精力分配模式对交替传译中的口语性/书面性偏移现象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关键词:汉英交替传译;口语性/书面性偏移;描述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 (2011) 02-0073-05中 国 翻 译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74以下假设:交替传译会使过于口语或过于书面的篇章在口语-书面连续体上的位置发生偏移。当原文口语性比较强时,汉英交传会降低语篇的口语性;当原文书面语性比较强时,汉英交传会降低语篇的书面性。4.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对两场记者招待会的汉英交替传译进行案例分析。其中,一场记者会的源语口语性非常强,另一场记者会的源语书面性非常强。本文列出了十项与口语和书面语相关的特征,将其作为区别口语性和书面性的标准,统计这十项特征分别在原文和译文出现的频率,并利用卡方测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判断各项特征在原文和译文的出现频率是否有显著增加或减少。从频率的变化的显著性可以看出讲话的口语性/书面性是否发生偏移。5. 口语/书面语特征的参数口语和书面语有许多不同特征,本文选取了十个汉、英语共有的、较有代表性的口语/书面语特征作为衡量篇章口语性的标准。这些特征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表达方面的特征,即,在口语中,讲话人或译员可构思斟酌其语言表达的时间非常有限,如果开口时仍未构思好要如何表达,那么产出的语言可能难以达到流畅,甚至会支离破碎。以下是表达类的口语特征:(1)有声停顿(filled pauses)。正常的停顿大多是讲话人(或译员)在构思自己的语言表达时不由自主的行为(薛汉荣,2003;Mead,2000、2002)。停顿分为无声停顿和有声停顿,但由于无声停顿比较难辨识,本文只考察有声停顿,如“err”, “um”, “well”, “I think”, “you know”, “you see”, “I mean”, “sort of”, “if you see what I mean”, and “嗯”, “啊”, “那”, “这个”, “那个”, “那么”等。(2) 更正(correction)。在即兴讲话的交传中,可供讲话人或译员反应构思的时间极其有限,导致口误的出现,需要讲话人或译员及时进行更正,如 “He’s, he wasn’t certain which one to choose.”(3) 冗余啰嗦(redundancy)。有时讲话人或译员会出现冗余、重复和啰嗦的现象,在即兴话语中,也许这样可以获取更多时间构思其想法和语言表达,如“You, you can tell them what you want. You can explain something to them. You can explain a mispronunciation to them.”(4) 语气助词(Modal Particles)。在口语中,讲话人或译员为了表达他们的感情、心情或态度,通常会使用一些语气助词,如“oh”, “wow”, “aha”, “呢” , “啦”, “啊”等。另一类口语/书面语特征可归为语法类特征。在即兴讲话或口译中,由于讲话人和译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构思词语和句子,他们通常会使用一些较为常用简单的词汇和表达,而且口语讲话中的句子结构也通常没有书面语那么复杂有条理,以下为语法类的口语/书面语特征:(1)名词化(Nominalization)。这是书面语的

一个典型特征。书面语中大量的名词化使得书面语具有比口语更高的词汇密度。比如说,“I thank you all for coming” 是一句非常口语的表达,通过

名词化,可以变得更加书面,如“I’d like to express my heartfelt thanks for your presence.”

(2)从属连词(Subordinating Conjunction)。一

篇明显书面化的讲话通常含有许多从属连词,其作用是明确相邻分句或从句之间的逻辑联系,使得句子结构更加清晰有条理。常见的从属连词包括“before”, “after”, “although”, “however”, “moreover”, “in spite of”, “so that”, “虽然”, “尽管”等。(3)并列连词(Coordinating Conjunction)。口

语中大多的句子都是由“and”, “but”, “then”, “so”, 这种并列连词连接起来的,因为使用并列连词不需要理清句子间的逻辑联系,花费的脑力比从属连词要少,在限时的压力下,大多的讲话人在口语中都会更多地使用并列连词连接句子。(4)句子结构破碎(broken sentences)。口语中

许多句子结构支离破碎,甚至不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在即兴讲话中常常会发现许多内容相关,但语法结构却支离破碎的句子,这也是衡量篇章口语性的一个重要指标。(5)插入语(Parentheses)。这是口语的一个特

征。插入语与主句之间的联系是比较松散的,通常是事后补充上去的评论或观点,可以出现在句子的开头、中间或结尾,如“Dinner – if you could call it dinner! – was not served until ten o’clock. ”

(6)语法错误(grammatical mistakes)。在即兴

讲话或翻译时,由于讲话人和译员没有时间组织构思他们的语言来确保其通顺、无语法错误,所以口语中的语法错误通常比书面语要多得多,因此语法错误也是衡量口语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将以上述列举的特征为衡量原文和译文口语性/书面语性的标准,通过统计比较各个特征在原文和译文中出现频率的分布,考察交传的过程中口语性/书面语性是否发生偏移。在这十项特征中,除了名词化和从属连词体现书面性外,其他八个特征都是口语的特征。如果口语特征出现的频率增加,那就意味着交传使篇章的口语性增强;而如果书面语特征出现的频率增加,那就意味着篇章的口语性减弱。6. 交替传译案例分析

案例一的口译源语讲话取自在广州举行的“亚奥理事会新闻发布会”上中文发言人的现场发言,在统计了上述十个口语性/书面性特征在原文和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