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文化传播视角下辜鸿铭英译儒经的翻译策略
文化传播视角下辜鸿铭英译儒经的翻译策略
收人所编文集 当中 ;中庸》 《 译本 10 年的伦敦单 98
行本至 12 年间重新刊印达四次 , 98 说明辜 氏儒经
者 的平衡发 展。能否提升 和强化软实力 , 系到 关
* 湖北 省教育厅科技处 优秀中青年人才项 目 (2011) 目名称 : 辜鸿铭英译儒 经之跨文化学传播研究” Q091 。项 6 “ 。
的理 解 , 所 采取 的 创新 性 的翻译 策略 很 成 功。在 当前 我 国经 济 实力 日益 提 高,迫切 需 他
要 大 力倡导 和提 高 民族文 化影 响 力的 背景 下 , 氏对 翻 译 策略 的把 握 和 创 新值 得 我 们 学 辜
习和借 鉴 。
关键词 : 辜鸿铭 ; 文化传播 ; 翻译策略; 创新性 的辜译儒经Biblioteka 问世之初却招来 以王国维为代表 的
一
批 学者 的批 评 。
辜氏相信儒家思想之道与西方的文学哲学 巨人之
道都 可 以成 为超越 民族 国家 界 限 的经 世 之道 , 儒
王国维认为辜氏《 中庸》 译本“ 大病” 有二 ,小 “
误 ” 干 。其 之 大病 者 , 若 一在 于 用空 虚 广莫 之语 翻 译儒 学概 念 , 导致 “ 人 之说 之 特质 , 不 可见 , 古 渐 所 存 者 肤 廓 耳 ” 二 在 于 “ 西 洋 之 形 而 上 学 释 此 ; 用 书 ”解 释 过 度 , 于 附 会 。 “前 病 失 之 于 减 古 书 , 流 之意 义 , 而后 者 失之 于增 古 书 之 意义 。吾人 之 译 古书 , 其量 而 止则 可矣 , 如 或失 之减 , 或失 之增 , 虽
中图分 类号 : 09 H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9—19 (0 10 —07 10 80 2 1)2 02—0 3
一
、
引言
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 前途 。胡锦涛在第八次文代会 、 第七次作代会上
的讲话 中明确指 出 : 造 民族 文化 的新辉煌 , 强 创 增
作, 分别为《 论语 》 中庸》 大学》 《 和《 。其 中《 论语》 译本 由上海别发洋行出版 ;中庸》 《 译本 10 年刊 94 载于《 日本邮报》 10 年 由上海英文《 ,96 文汇报》 社
首版 ;大学》 《 译本 11 年 由上海英文《 95 文汇报》 社
出版 , 其中以《 中庸》 本流行最广 , 译 被多位名家
文 化 传 播 视 角 下 辜鸿 铭 英 译 儒 经 的翻 译 策 略 *
姚 刚 , 冯 婕
( 武汉 科技 大学 外 国语 学 院 , 北 武汉 406 ) 湖 305
摘 要: 辜鸿铭是我 国儒 经英译的先驱。虽然他 的儒 经译本 曾经受到一些学者的诟 病, 但在 读 者尤 其是 国外读 者 中却 收到 了很 好 的反 响 。就 其 原 因而 言 ,是 他 采 取 的创 新 性的翻译策略。从有利 于中华文化传播的视 角审察, 辜鸿铭对 中国儒 家文化精髓有深刻
收稿 1期 : 1 — 4 2 3 2 1 0— 6 0
作 者简介 : 姚
一
 ̄(90 , , 士 , 118 一)男 硕 ] 河北 沧县人 , 武汉科技 大学外 国语学 院讲师 , 研究方 向: 文化 交际 , 跨 翻译理论与实践。
72 —
姚
刚, 冯
婕: 文化传播视角下辜鸿铭英译儒经 的翻译策略
辜鸿铭 (88—12 ) 15 97 ,是 活 跃 在 清 末 民初 的
著名文化人物 , 与严复, 林纾齐名 , 并称“ 福建三 杰” 。与严复和林纾不 同的是 , 辜鸿铭热衷于中学 西译 , 用西文阐述中华思想文化 , 在将儒家文化与
西方强势文化进行 比较的过程 中, 更加推崇儒家 文化的济世理念 , 在西学东渐盛行 的时代独树一 帜 ,赢 得 了西 方 民众 的 尊 敬 , 可谓 是 当 时 时代 文 化界里的一朵奇葩 。辜鸿铭( 以下称辜氏) 自己 用
中学西渐 , 制造 中国形象 的局 面” 为国人赢得 了 , 对 自身传统文化 自主 阐释 的话语权 , 在世界舞 台
播过程 , 传播行为 , 传播意识和传播关系。翻译是
一
项复杂的跨文化传播活动 , 译者对 目的语 和来
上为中华文化的传播 打开 了一片新的天地 。从这 个意义上讲 , 氏的翻译 活动 在当时具有开创性 辜
源语的不同语言文字的精通和对两 国文化精髓 的 深刻把 握可 以起 到 促进 沟 通 , 强 不 同文 化 之间 增
相互影 响的桥 梁 作用 。 二、 辜鸿 铭 的儒 经翻 译及 其创 新翻 译策 略
意义 , 而且对当前我 国的对外 文化传播事业具有
非 常 重要 的启 示 。
辜鸿铭 一生 主要 翻译 了三部儒家 的经典著
阿瑟 . 密斯 牧师 之 间 , 史 让人 感 到 巨大 的差 别 。辜 ” 氏看来 , 方 的儒 家 之 道 与 西 方 的哲 人 之 理 没有 东 本质 差 别 , 所 谓 “ 不远 人 , 正 道 中西 固无 二道 也 。 ”
译本在国外读者 中很受欢迎 , 俨然成 了西方人 眼
中中 国儒 学 的权威 。然 而 在西 方人 眼 中广 受欢 迎
第 2 卷第 2 l 期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V 1 l o2 0 2 N . .
Jn .0 1 u e2 1
2 1 年 6 01 月 J U N L O H N ME A L R IA A A E ’ IS IU E O R A FWU A T L U G C LM N G RS N TT T
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 提升国家软实力 , 是摆在 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在建构国家软实
力的过程中, 博大精深 的文化传统是提升 国家软
实力取 之 不尽 的源 泉 。因此 ,当前 必 须加 大优 秀
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力度 。 文化传播 , 从传播学角度上讲 , 主要探讨传
创新性 的翻译实践“ 打破了由传教士 , 汉学家垄断
我国改 革开放 已经 3 年。3 0余 0多年来 , 我 国文化事业取得 了辉煌成就 , 但在某些 方面也表 现 出许多无奈。反思 3 年的发展 , 0 我们有成功的 经验 , 也有失误带来的教训。最深刻 的教训就是 ,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过程 中, 我们不能 片面强调经济建设 , 还应当重视文化建设 , 达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