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线粒体抗体

抗线粒体抗体

抗线粒体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08-07-29 发表者:唐先平 (访问人次:2822)

抗线粒体抗体(AMA)由Maokey等于1958年首次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
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血清发现,是一种无器官特异性也无
种属特异性的自身抗体,以后的研究发现,AMA也见于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
线粒体抗原位于真核细胞线粒体膜内,抗原成分为2-氧酸脱氢酶复合体的亚单
位,为一组自身抗原。AMA靶抗原分为9型(M1-M9)。M1为线粒体外膜的
心磷脂;M2是PBC患者血清中AMA反应的主要成分,其本质是线粒体内膜上
的丙酮酸脱氢酶和α-酮酸脱氢酶的复合体;M3的本质尚不清楚;M4为亚硫
酸氧化酶;M5是一种65kD 蛋白;M6、M7、M8的性质不明;M9是一种糖原
磷酸化酶。
标本采集: 静脉血2ml,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参考值: 正常人血清A M A 为阴性 间接免疫荧光法 小于1:10(阴性)。
临床意义:AMA是一种抗线粒体内膜脂蛋白成分的抗体,无器官和种属的特
异性,可为五种免疫球蛋白的任何一种,是主要出现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人
的血清中的一种自身抗体。常用于黄疸及肝病病因的辅助诊断。 阳性见于:原
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有50%以上的这类病人血清抗线粒体抗体的滴度(即血清稀
释的倍数)可达到1:200~1:3200。 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
疮、类风湿关节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也可见阳性。
由于抗M1抗体即抗心磷脂抗体,目前不列入抗线粒抗体中。抗M2见于9
0% 的PBC患者,常用作该病的重要实验室诊断指标,但AMA与PBC的病期、
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均无相关性。除PBC外,抗M2也见于慢性活动性肝
炎(CAH)、HBsAg阴性的肝病。抗M3 AMA见于吡唑酮(pyrazolone)系列
药物诱发的药物性红斑狼疮(PLE)综合征患者;抗M4 AMA也见于PBC;抗
M9见于PBC早期;抗M5见于SL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抗M6见于异丙
烟肼(iproniazid,一种单胺氧化酶抑制药)诱导的肝炎;抗M7出现于一些原因
不明的心肌病患者,它的靶抗原有器官特异性,存在于心肌细胞的线粒体中。由
于线粒体抗原成分复杂,对很多抗原的性质尚不了解,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
者几乎都出现高效价抗M2 AMA,因此,目前AMA(或抗M2AMA)测定主要
用于PBC的诊断。
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肝内及中等大小胆管的慢性淤胆性炎症
性肝病。由于胆管的破坏和闭塞,导致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最终死
于各种并发症。PBC常伴有高滴度的抗线粒体抗体(AMA),病程早期就出现AMA
是本病的特点。PBC的患者90%为中年女性,年龄在30~65岁之间。PBC患者
血清中可检出自身抗体,如抗线粒体抗体、抗核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Lamin
抗体等)及抗平滑肌抗体等,但以抗线较体抗体检出率最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