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铀资源隐忧

中国铀资源隐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铀资源隐忧
作者:张慧
来源:《能源》2012年第10期

核电重启在即,铀资源问题重新受到关注。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未来大量核电站的建
设,天然铀能否满足“贫铀”的中国?

自今年5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核安全规划》征求意见稿之后,9月环保部加
快了对核电企业的准入申请审批和环评审批。很多迹象显示,核电项目重启已箭在弦上。

然而,随着我国核电规模不断扩大,铀矿储量能否满足未来核电发展需求,再一次引起业
界担忧。

在可查到的公开资料中,国内的铀资源数据并不乐观。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2009年
版铀红皮书《2009铀:资源、产量和需求》中,中国探明的铀矿储量只有17.14万吨。据了
解,除去核电站新开工期需填装的燃料,每百万千瓦机组一年大约消耗160-180吨铀。那么,
即使按照核电总装机到2020年6000万千瓦算,每年大约需耗铀超过1万吨。因此,一些人士
担忧,对于中国未来的核电发展,铀资源的供应很可能成为一大障碍。

但也有专业人士指出,未来中国核电发展,不必过分忧虑铀资源。“中国对铀矿储量的数
据是保密的。目前,大家看到的数据都是中国向国际原子能机构上报的数据。一般情况下,我
们国家都会少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徐玉明对《能源》杂志记者说,“可以肯定是,
储量肯定比这些数据大。”

另一方面,有观点认为,发展核电,并不需要资源本土化。“全球核电发展呈现特点是,
发展核电最多的十个国家,极少产铀,而产铀最多的十个国家,不发展核电。”相对于美国、
日本等国,中国国内所产的铀矿已经不少。

“事实上,对铀资源问题,如何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在近期为将来的核发展,奠定资
源基础,才是值得探讨的命题。”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核电专家对《能源》杂志记者说。

开采难题
“目前国内对于铀矿的勘探情况,按钻探工作量看,历史上是150万米/年。目前平均是70
万米/年,也就是说,不到最高年份的一半。”一位勘探铀矿多年的地质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一直关注铀矿勘探问题的还有张金带。他是中核集团地矿事业部总工程师,从80年代起
就开始从事铀矿勘探工作,那几年刚好是国内铀矿勘探的鼎盛时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令张担忧的是,经济在发展,国内对于铀矿勘探的力度却出现了下降。他也曾在多个场合
呼吁,我国虽然有很大的铀储量“挖潜”空间,但勘查程度总体较低,投入也显不足。

目前勘探铀矿的地质队,一部分属于中核集团,一部分已经归属地方。针对铀矿勘探,国
家财政专门设立了铀矿地质勘察基金。据了解,今年国家财政出资约4亿元用于铀矿勘探,中
核集团另外投入约1亿元。这5亿元资金,相比较前几年的几千万投入,确实有了不少提高。

但跟国家每年拨款用于固体矿产勘察的总资金相比,则占比太少。包括国家财政和企业投
入,全国每年用于固体矿产勘察的投入约有400亿元,铀矿地质勘察的费用只占了其中的
1.25%.

加上近年来,国际铀价一直处于低位,对于国内铀矿的勘探和开采也带来一定的消极影
响。至发稿时,国际铀价(指八氧化三铀),现货价为47.4美元/磅,中期期货价为54美元/
磅,长期期货是60美元/磅。

国内铀矿价格与国际接轨,这等于说,目前国内正在开采的铀矿成本,必须低于60美元/
磅,否则就意味着亏本。这对国内采矿企业的积极性打击较大。

“目前国际油价低,从战略角度上看,现在确实应该多进口海外铀矿,适时地保护国内铀
资源,未开采的矿山可以先缓一缓,”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核电专家说,“但是,未来铀价是具
有不可测性的,对铀矿的勘探工作不能放缓。”

而对于采矿企业来说,采矿的另一大挑战,则是遇到铀矿和其它矿种伴生。根据目前我国
铀矿的探明资料,铀矿与其他矿种伴生的情况并不在少数。新疆以及内蒙古多个地区都已经发
现了伴生矿。

鄂尔多斯盆地一度成为矿业开采的焦点,因其底下发现大量铀矿,但与煤炭伴生。在鄂尔
多斯煤炭工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如果保护铀矿成为中核集团焦灼之事。

目前我国的铀矿开采权集中在中核集团下属的8家铀业公司。但是国家的矿权多是按照地
域来划分的,属于其他能源企业。“这就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即使中核知道某处有铀矿,有开
采权但没有矿权,而他家有矿权但没有开采权。”中国工程院院士、核材料与核燃料专家陈念
曾对记者说。

目前,伴生矿的开采只能处于“两方企业都未动工”的两难境地。“如果只是不开采,那倒
不是问题,最害怕的就是煤炭或其他矿种的开采等不了铀矿开出,破坏了铀矿。”上述专家指
出。

海外风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果未来国内核电装机容量有大幅度的增加,国内提出的目标是,铀矿的自给率要达到
40%以上。”徐玉明对记者说。由此可见,海外铀资源的获取将成为中国核电未来发展的重要
保障。

事实上,其对于中国未来铀资源的信心,很大部分来自于目前国际铀资源市场的情况。日
本福岛核事故以后,全球核电发展出现下滑趋势,多国表示减少或放弃核电。“现在铀资源市
场,属于买方市场,很多国家都在急于出手铀矿。”

中国利用海外铀矿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贸易进口,一种则为在海外投资矿山。
但由于全球铀矿的定价权掌握在国外少数买家中,中国很难在“贸易进口”这一途径中获得话语
权。要确保未来中国在未来能通过海外获得足够的铀,在海外投资矿山成为可依赖的方式。

“目前,在海外铀矿开发这一块,中核正在积极推进。只要有机会,中核就会争取。” 中核
集团总经理助理曹述栋对《能源》杂志记者表示。中核集团目前已在蒙古、尼日尔、津巴布韦
等国有铀矿合作项目。

而相对于中核,中广核在海外获矿的脚步则迈得更大。在几年中,中广核先后在澳大利
亚、哈萨克斯坦等铀矿资源大国收购铀矿。但收购过程,阻扰繁多,并非一帆风顺。

“在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做项目,法律健全,但受到投资政策限制较大,环保要求高,进
入的门槛也高,”中核集团海外铀业公司副总经理陈跃辉告诉记者,“除此之外,由于这些国家
的铀资源都控制在少数几大公司手中,议价困难。”

相比于中广核,中核似乎更愿意在经济欠发达的非洲地区或者是小国家内做项目。其在尼
日尔的铀矿项目已经进行试生产阶段,在蒙古的项目也于今年7月获批。

“像非洲的一些国家,环保、法律政策宽松,进入的门槛低。但后期却存在较大风险。法
制不健全、政府工作效率低,罢工、政府更替等事件都是碰到过的。”陈跃辉说。

据中核集团一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中核在尼日尔的项目有2个,除了开始试生产的阿泽里
克项目,还有一个在特吉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