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中甸水利枢纽鱼类增殖放流站实用价值分析

小中甸水利枢纽鱼类增殖放流站实用价值分析

第48卷增刊(1) 2 0 1 7年6月 人 民 长 江 Yangtze River Vo1.48,Supplement(I) June, 2017 

文章编号:1001—4179(2017)SI一0077—02 

小中旬水利枢纽鱼类增殖放流站实用价值分析 

王 彪 

(云南省迪庆州小中旬水库管理局,云南迪庆674499) 

摘要:小中甸水利枢纽鱼类增殖放流站是硕多岗河流域鱼类资源保护的重要水生生态补偿工程,对保护当地 土著鱼类中甸叶须鱼和短须裂腹鱼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小中甸增殖放流站选址、设计以及运行管理的基础 上,探讨了工程对硕多岗河流域鱼类资源保护的意义和实际价值。鱼类增殖放流站建成投入使用后,既可有 效保护当地的土着鱼类资源,又可产生一定的直接经济效益。 关键词:鱼类增殖放流站;土著鱼类;小中甸水利工程 中图法分类号:TV697.25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17.S1.020 

小中甸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市小中 

旬镇境内,是具有发电灌溉旅游供水等综合利用效益 

的枢纽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非常显著,但该水 库建设将对硕多岗河的水生生物资源带来一定的负面 影响,需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补偿。根据我国现行相关 

环保法律法规以及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硕多岗河小 中甸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相关批复意见 

的要求,结合该工程的建设特点及环境保护要求,为有 效保护国家珍稀动物及特有鱼类,建设了增殖放流站 以满足硕多岗河水生生物保护要求。 

1鱼类增殖放流站概况 

1.1 地理位置 

增殖站位于214国道至副坝和主坝的永久公路 旁,邻近舍池河,高程在3 239~3 245 m之间,面积约 1.67 hm ,距香格里拉市36 km。该营地距放流地点 最远距离为20~30 km,最近只有70~80 m,水源为阿 

布吉雪山山泉水,水量稳定,泉水水量为0.1 m /s,符 合GB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上游无工业污染, 

满足建设增殖站基本条件,且生活工作便利,便于管 

理 1.2主要建筑及建设规模 

增殖站主要设施及建筑物包括:蓄水池、鱼苗培育 

车间、催产孵化及开口苗培育车间、小规格鱼种池、环 

形亲鱼池、后备亲鱼池、亲鱼池、大规格鱼种池、生物进 

化池、污物存放池、防疫隔离池等,增殖站具有从亲鱼 饲养到大规格鱼种培育一整套人工繁育系统。 

增殖站总用地面积约1.67 hm ,其中办公楼占 

546.28 m ,催产孵化及开口苗培育车间占471.83 m , 

苗种培育车间471.83 m ,蓄水池站400 na ,小规格鱼 

种池0.024 hm ,环形亲鱼池0.019 hm ,亲鱼池0.03 

hm ,后备亲鱼池0.12 hm ,大规格鱼种池0.4 hm ,污 

物储蓄池20 m ,防疫隔离池70 m ,绿地率59.31%。 

2增殖站主要工作任务 

2.1放流鱼类的确定 

根据当地鱼类资源状况、生物学特性、生态环境变 

化趋势、技术经济可行性等方面,坚持统筹兼顾、突出 重点的原则,在已确定的保护对象中,远近结合,合理 

优化,最终确定短须裂腹鱼和中甸叶须鱼两种重点保 

护鱼类作为放流对象。短须列腹鱼和中甸叶须鱼均属 

收稿日期:2016一ll一19 作者简介:王 彪,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灾害处理施工建设与工程监理工作。E—mail:42748874@qq.corn

 78 人 民 长 江 

于高海拔鱼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金沙江水系,其肉 

质鲜美细腻,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是该区主要的经 济鱼类。虽然目前这两种裂腹鱼的人工驯养繁殖的技 术尚不成熟,但有多种裂腹鱼人工驯养繁殖成功,具有 

可借鉴的成熟技术和经验,且当地河流湖泊中还有一 定的生物量资源,可以从野外收集亲本。与此同时,技 

术人员可对裂腹鱼人工驯养繁殖技术进行技术攻关, 以期解决裂腹鱼人工驯养繁殖难题,最终形成一套完 整的人工繁育系统,以达到工程的预期目标,因此将中 甸叶须鱼和短须裂腹鱼作为增殖放流对象是适合韵。 

2.2放流鱼种质量 

放流的幼鱼必须是由野生亲本人工繁殖的子一 

代,放流苗种必须无伤残和病害、体格健壮。 

2.3 放流数量 

增殖放流数量的多少一般与增殖放流的目标,放 流水体自然环境、水文气候、理化性质、饵料生物资源、 

鱼类资源现状和种群结构特点以及放流对象生物学特 性、规格大小与质量、放流频次和时间等相关联。由于 

增殖放流数量的确定需要考虑的因素较为复杂,不确 

定的因素较多,针对开放性的天然水体合理放流数量 的确定很困难,没有统一规范的计算方法。根据调查 江段渔业资源现状及建设运行后水域面积,初步确定 

年放流苗种30万尾。其中中甸叶须鱼20万尾,短须 

裂腹鱼10万尾。根据鱼类资源的监测情况,放流数量 可作适当调整。 

2.4放流规格 

放流苗种的个体大小对放流效果影响很大。若放 

流苗种太小,抵抗风浪等自然环境影响的能力差,活动 力弱,易被凶猛性鱼类捕食,则存活率低,直接影响放 

流效果。但放流苗种过大,则需要更多的经济投入。 

一般而言,放流鱼种应以鳞被形成期为标准,此阶段鱼 种的眼、口和消化道功能已完全形成,已经从内源性营 

养转化为主动从外界摄取食物,并形成了自己固有的 生活方式。 同时,鳞被形成后体表皮肤的各种机能已趋于完 

善,皮肤分泌的黏液能够减少水体对鱼体的阻力,保证 鱼体在水中的游动速度,可更高效地捕食和更好地躲 

避其它鱼类的捕食。 不同规格苗种放流数量的确定需要考虑苗种生产 的实际情况而定,同时根据苗种生长、苗种来源、水域 

生态环境状况以及凶猛性鱼类资源等灵活掌握。一般 放流苗种规格以当年可培育成大小为准,不宜盲目追 

求大规格越冬后放流。本工程鱼类放流苗和规格如表 1所示。 表1放流苗种数量和规格 万尾 

3增殖站的价值与意义 

3.1增殖站的价值 

3.1.1 科研价值 

根据历史资料,中甸叶须鱼是高度适应静水环境 

的鱼类,原来主要生活于中甸地区属都湖、纳帕海和碧 塔海等沼泽湖泊中。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鱼类 

组的调查资料显示,目前该鱼类的最大群体保存于碧 塔海。中甸叶须鱼是中甸地区特有鱼类,分布区狭窄, 

现存资源量非常有限,由于相关研究基础较为薄弱,目 前还没有驯养繁殖成功,需要开展驯养繁殖技术研究。 

小中甸水利枢纽工程以中甸叶须鱼和短须裂腹鱼作为 

重点保护鱼类,开展中甸叶须鱼和短须裂腹鱼的人工 繁殖和放流技术的研究,力争尽快突破其人工繁殖的 

技术瓶颈,为恢复和增加其在库区的种群数量奠定物 质和技术基础以及储备重要的种质资源。 

3.1.2人文价值 

在工程影响区的15种土著鱼类中,属于中甸地区 特有的鱼类只有1种,即中甸叶须鱼,其余14种鱼类 均广泛分布于金沙江上游干流中。中甸叶须鱼还与当 

地文化有着深远的联系,当地素有杜鹃醉鱼和老熊捞 鱼等古老传说。因此,中甸叶须鱼不仅是中甸地区特 

有的鱼类,而且是当地的文化鱼类,是当地的旗舰物 

种。通过建设鱼类增殖站,不仅能提高当地珍惜鱼类 生物资源,同时起到了一定的文化推广作用。 

3.1.3 经济价值 

中甸叶须鱼和短须裂腹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 养丰富,但数量稀少,市面上的价格昂贵。增殖站建成 后可生产20万尾中甸叶须鱼和10万尾短须裂腹鱼, 

可直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在设施建成以及养殖技 术提高后,按现有设计规模,以后每年还可生产5 000 

kg左右的商品成鱼,经济效益更大。 

3.2增殖站的意义 

由于香格里拉是旅游胜地,中甸叶须鱼和短须裂 

腹鱼作为当地的文化鱼类、特有鱼类,在餐饮行业上为 

当地居民增加收益,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甸叶须 

(下转第88页)

 88 人 民 长 江 

区东南部平原区降水年际变化较大,西北部山丘区相 对较小。 

6雨量频率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金坛区降水量年际变化相对较大, 

本文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金坛区降水量进行频率计算, 以P一Ⅲ型曲线适线,目估适线法进行调整,分别计算 

近60 a系列与近40 a系列各频率年雨量值,见表3。 表3金坛区年降水量频率计算成果 

7结论 

本文利用近50 a各站雨量资料分析金坛区降水 

量时空分布和趋势等,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可为区域水 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1)空间上,受地势影响,金坛区雨量由西北山丘 

区向东南平原区逐渐减小,但变化梯度不大。 

(2)时间上,受季风活动影响,金坛区年内降水分 配很不均匀,汛期雨量相对集中,且最大1,3,7,15,30 

d等特征值主要出现在汛期的梅雨季节。 (3)从降水周期性特征来看,随着高温日数以及 

大暴雨、连续暴雨、持续高温等极端事件增多,金坛区 降水具有3,5,7,9~10 a的年际周期变化和14 a的年 代际周期振荡特征,年际变化相对较大。 (4)从降水峰值特征来看,金坛区降水在20世纪 

90年代形成一个高值期,2004年以后降水量呈下降趋 

势。 (5)受气象、地形、水利工程等因素的影响,金坛 区东南部平原区降水年际变化较大,西北部山丘区相 

对较小。 

参考文献: [1] 左洪超,吕世华,胡隐樵.中国近50 a气温及降水量的变化趋势 分析[j].高原气象,2004,23(2):238—244. [2] 任国玉,吕虹,陈正洪.我国降水变化的空间趋势特征[J].应用气 象学报,2000,11(3):322—329. [3] 汪丽娜,李粤安,陈晓宏.合水水库降水径流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分 析[J].广东水利水电,2008(5):3—7. [4] 刘泓志,肖长来,张岩祥,等.吉林省西部52 a降水量分布演变特 征及趋势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5,33(6):11—14. [5] 曹永强,张亮亮,王学凤,等.近50 a辽宁省气温及降水量变化趋 势与突变特征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6,34(1):6—9. [6] 高西宁,王耸,郝志新,等.东北地区近50年降水变化特征的分区 [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5,46(3):270—276. [7] 汪红洲,陈錾.近50 a南昌市城郊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分析[J].中 国水运,2015,15(6):110—113. [8] 高荣.通辽市近51 a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J].现代农业,2015, 12(1):111—112. [9] 王政祥.长江流域年降水量变化及系列代表性分析[J].人民长 江,2008,39(17):90—92. [10] 李芸,李宝芬,罗丽艳.云南抚仙湖流域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研究[J].人民长江,2016,47(21):48—51. (编辑:刘媛) 

(上接第78页) 鱼和短须裂腹鱼为杂食性鱼类,对维持水体生态平衡 和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中甸叶须鱼和短须 

裂腹鱼的人工繁殖和放流活动,有助于河流及水库的 

环境保护及改善,并为这两种鱼类的种群恢复及种质 资源保护带来积极影响。 

4结语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水电站建设对鱼 

类的影响也备受关注,如何有效保护鱼类资源已成为 

水电工程开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云 南藏区修建水库后对于网捕及过鱼设施均有一定限 

制,因此修建鱼类增殖放流站成为这一地区鱼类保护 

措施的首选,而如何更好地体现鱼类增殖放流站的保 护价值已成为环保工作者研究的课题,项目参建各方 

需要树立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只有 具备了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在项目 

设计过程中,才能更好体现出生态友好型和资源节约 型的设计理念,在实施过程中,才会尽量避免对自然生 

态不必要的毁坏,并能够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编辑:常汉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