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乌 贼 骨 、 贝母 、 丹 皮 、 子 、 草 。 浙 牡 栀 甘
《 胃论 ・ 胃盛衰论》 :形体劳役则脾伤 , 脾则倦 怠嗜卧 , 脾 脾 云 “ 病
四肢 不 收 , 便 泄 泻 。 脾 即 病 , 其 胃不 能独 行 津 液 , 亦 从 而 大 则 故 病焉 ” 脾 、 。 胃一 主受 纳 , 主运 化 , 者 更 虚 更 实 , 互 配 合 , 一 二 相 完 成消 化 吸 收 过 程 。 胃通 降 失 和 , 往 引 起 脾 运 失 健 。 次 ,饮 食 往 其 “
以“ 胃中空 虚不适 , 似痛非痛 , 似饥非饥 , 似胀 非胀 , 莫可名 状” 为主要表现者属“ 嘈杂 ” 范畴。
首 先 ,久 劳 疲 惫 、思 虑 过 度 是 导 致 慢 性 胃炎 的 起 始 病 因 。
郁清热 , 可选用化肝 煎( 景岳全书》 合左 金丸( 丹溪心法》 为 《 ) 《 ) 主方加减 。 药物 : 柴胡 、 赤芍 、 青皮 、 陈皮 、 龙胆草 、 黄连 、 吴茱萸 、
也 会 影 响 肝 主 疏 泄 的功 能 , 致 肝 气 壅 塞 , 导 胃实 气 滞 久 则 导 致
少, 脉细。治 当养 阴生津 , 胃和 中, 益 可选 用沙参麦冬汤( 温病 《
条辨 》 为主方加减 。药物 : ) 沙参 、 麦冬 、 生地 黄 、 竹 、 玉 百合 、 乌
药、 石斛 、 手 、 甘 草 。 佛 生 1 胃络瘀阻证 . 6 胃脘 痞 满 或 刺 痛 , 有定 处 而 拒 按 , 痛 纳
者 , 紫苏梗 、 橼 皮 ; 虚便 溏者 , ( ) 加 香 脾 加 炒 白术 , 姜 炭 ; 滞 炮 气 腹胀者 , 加厚 朴 、 腹 皮 ; 热 偏 盛 者 , 蒲 公 英 、 杖 。 大 湿 加 虎 2 中 成 药治 疗 香 砂 六 君 丸 : 次 9g每 日 2次 ; 参 健 脾 丸 : 次 1 , 每 , 人 每 2g
气滞 , 加之每 E仍需 进食 , l 易导致食滞 , 因寒邪 、 且 郁热 、 浊 、 湿 血淤等病理因素存在 , 故有实证的表现。 胃虚易受邪 , 又 阳虚则 易受寒邪 , 阴虚则易受热邪 , 故本病 的病机 以本 虚标 实 、 虚实夹
杂 为 多 见 。 虚 主 要 是 脾 气 虚 和 胃阴 虚 , 实 主 要 是 气 滞 、 热 本 标 湿 和 血 淤 , 脾 虚 、 滞 、 淤 是本 病 的 基 本 病 机 。治 疗 上 可 虚 实 故 气 血 兼顾 , 正驱邪 。 扶
(景岳全书》 为主方加减 。 《 ) 药物 : 柴胡 、 附、 香 枳壳、 白芍 、 陈皮 、
佛手 、 合 、 药 、 草 。 百 乌 甘 1 肝 胃郁 热 证 . 4 胃脘 灼 痛 , 势 急 迫 , 烦 易 怒 , 酸 , 痛 心 反 口干 口苦 , 便 干 燥 , 质 红 , 黄 , 弦 数 。治 当疏 肝 和 胃 , 大 舌 苔 脉 解
■ 0固回国国目圈回国窜
浅 谈 慢 性 胃炎 的 中 医治 疗
张 军 霞
( 山西省荣 军慢性 胃炎是指不 同原 因引起 的 胃黏膜 的慢性炎 症或萎缩
性病 变 , 临床 以 胃脘 疼 痛 、 杂 痞 闷 、 气 泛 酸 或 上 腹 部 不 适 、 嘈 嗳 纳呆 为 主 要 表 现 。 属 于 中医 学 的 “ 其 胃痛 ” “ 满 ” “ 、痞 、 胃痞 ”“ 、虚 痞 ” “ 杂 ” 范 畴 , 中 以 胃脘 胀 满 痞 闷 为 主 证 者 , 于 “ 、嘈 等 其 属 痞 满”“ 、 胃痞 ” “ 痞 ” 以 胃脘疼 痛 为 主 证 者 , 于 “ 或 虚 ; 属 胃痛 ” 畴 ; 范
脾虚 , 虚则气化不畅 , 脾 水液反成痰 , 而变生气 滞痰湿 。因此 , 病
变 常 涉 及 脾 、 、 三脏 。胃病 责 之 于 痰 湿 、 积 , 胃 肝 食 脾病 责之 于 中 气亏虚 , 病责 之于气机阻滞 , 肝 三者 在 慢 性 胃炎 发 病 中 常 合 并 出现 , 在 不 同 的 阶段 三 者 的 主 次 有 所 不 同 。 性 胃炎 , 史 较 或 慢 病 长, 久病 成 虚 ; 一 方 面 , 另 胃病 则 功 能 不 足 , 降 失 司 , 中常 有 和 胃
差, 多纳则胀 、 嗳气 、 嘈杂 , 面色暗滞 , 黑便 , 舌质暗红或有瘀点 、 瘀斑 , 弦涩。治 当活血化瘀 , 脉 理气通络 , 可选 用丹参饮( H- <- <, J 方 歌括》 合失笑散( 太平惠 民和剂局方》 为主方加减 。药物 : ) 《 ) 丹 参、 檀香 、 砂仁 、 蒲黄 、 五灵脂 、 香附 、 延胡索 、 三七粉 。 随证加减 : 胃脘冷痛 , 喜温喜按 , 得食 痛减 者加桂枝 、 白芍 ; 胃脘灼痛 、 嘈杂反酸者 , 加黄连 、 吴茱 萸 ; 郁热反酸嘈杂者 , 加乌 贼骨、 浙贝母 、 瓦楞子 ; 秘者 , 便 加瓜 萎仁 、 火麻 仁 、 枳实 ; 食 伤 者, 加神 曲、 炒 ) 菔子 ; ( 莱 呃逆 嗳气者 , 加柿蒂 、 沉香 ; 痞满 明显
1 胃阴亏虚证 . 5
胃脘痞 闷不适或 隐隐灼痛 , 嘈杂如饥 ,
饥不 欲食 , 口燥 咽干 , 瘦食少 , 形 乏力 , 大便干结 , 舌红 少津 , 苔
自倍 , 胃乃伤 ” 《 肠 ( 素问 ・ 痹论 》 饥饱失常 , ) 饮食 湿痰 停积 胃腑 , 导致 胃失和降。 再次 , 志恼 怒 , 情 紧张焦虑 , 导致肝气疏泄失职 , 肝气横逆 , 肝木乘脾 。脾虚则运 化不及 , 胃实则 通降不畅 , 反之
1 肝 胃气 滞 证 I 3
胃 脘 胀 闷 , 撑 作 痛 , 痛 连 胁 , 闷 攻 脘 胸
不舒 , 嗳气 频 作 , 便 不 爽 , 因 情 志 因 素 诱 发 或 加 重 , 质 淡 , 大 常 舌 苔 薄 白 , 弦 。 治 当 疏 肝 解 郁 , 气 和 胃 , 选 用 柴 胡 疏 肝 散 脉 理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