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种子生产技术
一、向日葵生物学特性
地下部分的生长向日葵的根系由主根、侧根、须根和根毛组成。主根下扎深
度可达2-2.5 米, 苗期主根生长速度比茎秆快得多, 当株高5 厘米时主根巳长达
14 厘米, 约为株高的3 倍。现蕾前后根系生长最快。根系的深度, 取决于当时
土壤水分和养料的供应状况, 土壤湿度较小时根系下扎得较深。所以现蕾前不宜
过早浇水, 以免根系浮浅, 降低抗早能力。苗,期早间苗、早定苗、晚浇头水, 实
行蹲苗。以控制植株高度, 使之发育成株低茎粗盘大的丰产株型。
二、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 温度 向日葵原产热带,但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是一种喜温又耐寒的作物。
向日葵种子耐低温能力很强,当地温稳定,在2℃以上, 种子就开始萌动;4~5℃
时,种子能发芽生根;地温达8~10℃时,就能满足种子发芽出苗的需要。发芽的
最适温度为 31~37℃,最高温度为38~44℃。 向日葵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只要
温度不低于10℃,就能正常生长。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发育越快。
2. 水分 向日葵植株高大,叶多而密,是耗水较多的作物。它的吸水量是玉米
的1.74倍。但因其生长发育多与当地雨热同步,水分供求矛盾不突出。 向日葵
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差异很大。从播种到现蕾,比较抗旱,需水不多,仅
为总需水量1.9%。而适当干旱有利于根系生长,增强抗旱性。现蕾到开花,是
需水高峰,需水量约占总需水量的43%。此期缺水,对产量影响很大。此阶段恰
逢雨量较多,基本上能满足向日葵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如过于干旱,需灌水
补充。开花到成熟需水量也较多,约占总水量38%。如果水分不足,不仅影响产
量,而且还降低油 脂含量。
3. 光照 向日葵为短日照作物。但它对日照的反应并不十分敏感。在天津市的
日照条件下,无需特殊处理,都能正常开花成熟。向日葵喜欢充足的阳光,其幼
苗、叶片和花盘都有很强的向光性。日照充足,幼苗健壮能防止徒长;生育中期
日照充足,能促进茎叶生长旺盛,正常开花授粉,提高结实率;生育后期日照充
足,子粒充实饱满。
4. 土壤 向日葵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各类土壤上均能生长,从肥沃土壤到旱
地、瘠薄、盐碱地均可种植。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向日葵茎秆高大粗壮, 往往
给人以“ 费地” 的印象, 实际情况并不尽然。它的主根扎得深, 能吸收土壤深
层的养料; 茎叶繁茂, 能抑制杂草生长, 吸收土壤中氯、钠元素的能力较强, 能降
低土壤盐分含量。
每生产1 00斤葵花子需吸收纯氮6 斤、磷酸2 . 6 斤、氯化钾钾1 8 . 6 斤。
钾肥消耗量比一般作物多。 已对氮磷钾三要素吸收的规律是: 从出苗到现蕾吸
收的磷肥最多; 从现蕾到开花期吸收的氮吧最多; 从现蕾到开花结实一直延续到
种子蜡熟期陆续吸收钾肥。根据它的需肥规律, 应重施基肥并掺用磷肥, 现蕾前
追施氮肥及钾肥。
三、三系的繁殖
生产上种植的油用向日葵基本上均为三系杂交种(不育系× 恢复系),亲本有雄
性不育系(A)、雄性不育保持系(B)和雄性不育恢复系(R)。亲本繁殖和配制
向日葵杂交种需要设立3 个隔离区, 分别是不育系繁殖田、恢复系繁殖田和杂
交种制种田。本文根据油用向日葵亲本繁殖及杂交种制种的程序和标准,制定了
相应的技术要求,供生产单位参考。
1 向日葵不育系的繁殖
(1) 隔离区的选择
向日葵不育系的繁殖要根据需种量的大小来选择隔离区的规模和方式。
空间隔离向日葵是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属于虫媒花,主要是依靠昆虫(蜜
蜂)传粉,所以,在选择隔离区时要充分考虑到蜜蜂的最大飞行距离。
蜜蜂在采花蜜的时节里, 在无障碍影响和没有负重的情况下, 每一次的飞行距
离最远不超过5 000 m,因而隔离区应该选择在其周边5 000 m 范围内没有其他
向日葵品种种植的区域。
时间隔离繁种的时间隔离是在空间隔离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方法。
时间隔离的依据是选择适当的播种期, 在开花期与相邻的其他品种不相遇,互
不影响,从而达到隔离目的。
屏障隔离屏障隔离就是利用自然屏障或人为制造屏障进行隔离繁殖。例如:
利用山区的山梁林木阻隔昆虫(蜜蜂)的出入;人为搭建纱网棚或扣纱网罩控制
昆虫(蜜蜂)的进出,从而达到隔离目的。
(2)不育系的播种
不育系繁殖时,不育系(母本)与保持系(父本)要按一定的比例种植,比例的
确定要根据保持系(父本) 的花粉量的大小和散粉时间长短、当地气候条件、
繁殖田的土壤条件等而定。一般情况下不育系与保持系的播种比例以4∶2 或
2∶1 为宜,原则是保持系要保证有足够的花粉量确保不育系完全结实。如果只
为繁殖不育系, 在授粉完全结束时要将保持系全部砍掉,这样更有利于不育系
后期的生长成熟。如果不育系和保持系同时繁殖, 那么就要在不育系或保持系
的区行内种几株标志作物, 预防在收获时造成不育系与保持系的混杂。
(3)去杂去劣
苗期拔杂去劣首先必须熟悉和掌握两个亲本的特征特性,结合间苗和定苗进
行严格的拔杂去劣。
现蕾期拔杂去劣向日葵在现蕾期植株生长快,植株间差异容易显现出来,便
于鉴别和去杂。
开花期拔杂去劣开花期的拔杂去劣要做到干净彻底,特别对不育系中散粉植
株要及时去除,防止散粉植株的散粉。拔杂去劣完成后要适时地采取蜜蜂或人工
辅助授粉,以提高不育系的结实率,增加繁殖产量。
(4)成熟和收获
向日葵成熟后,首先要将两个亲本的界限分清,如有分不清的植株一定要当
做杂株处理。界限分清以后,原则是先收获保持系,保持系收获完成要检查清理
干净,确信没有遗漏时再收获不育系。两系要分别脱粒、精选、晾晒,精心保管。
向日葵恢复系的繁殖
向日葵恢复系是一个稳定的自交系。植株类型有两种:单秆型和全分支型。
无论是那一种类型的恢复系,在杂交种配制的制种过程中作为父本使用。其繁殖
的程序和条件要求与常规品种的繁育相同。
四、 杂交种制种技术
(1) 严格隔离措施
油用向日葵制种采用空间隔离,隔离半径3 000m以上,隔离区内无任何向
日葵植株。
(2)制种田选择
不能选重茬、迎茬或有自生向日葵的农田作为制种田。选近3 年没有种植
向日葵且中等肥力以上、水源有保障的田块。
(3)播前准备
不育系和恢复系种子要用种衣剂包衣, 种衣剂中的甲霜灵、菌核净等成分
可防治霜霉病、根腐病。不育系和恢复系要用不同颜色的包衣剂加以区分。
(4)播种
1 整地质量
掌握墒情,适墒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墒、净”标准。
2 播种期
在墒情合适的情况下,当8 ~ 10 cm 土层温度稳定在8 ℃以上时开始播种。
滴灌田可滴水出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早播,以避过花期高温,提高结
实率。
3 行比
父、母本可按2 : 6 的行比同期播种或错期播种,确保花期相遇。
4 播种方式
播种采用气吸式点播机点播, 行距可采用等行距或宽窄行,平均行距50 ~ 60
cm,裸地播种深度为4 ~ 5 cm,铺膜滴灌播种深度3 ~ 4 cm。
2.4.5 种肥
播种时带种肥,播撒三料磷肥10 kg/667 m2 ,尿素3 kg/667 m2。
(5) 田间管理
1 定苗
幼苗长出1 ~ 2 对真叶时开始定苗, 母本留苗密度6 000 ~ 7 000 株/667 m2。
分枝型父本要适当降低密度。
2 中耕追肥
2 对真叶时进行第1 次中耕,5 ~ 6 片叶时进行第2 次中耕,中耕深度12 ~ 16
cm,同时追施三料磷肥8 kg/667 m2 , 尿素10 kg/667 m2, 现蕾期开沟培土,
追施尿素15 ~ 20 kg/667 m2。
3 灌水
蕾期灌头水,二水紧跟,花期要水分充足,终花后15 ~ 20 d 停水。滴灌地
可少量多次滴水、滴肥,肥料选用速溶性肥料,最好选用专用滴灌肥。
(6)田间去杂
根据亲本典型性状,分阶段去杂。幼苗期可去除优势株和病、弱株;蕾期去
除优势高大株、母本行分枝株及各类异型株; 开花期要在未散粉前及时去除母
本行可育株和父本行不育株。去除的可育株花盘应扣在地上,避免散粉影响杂交
种纯度;母本开花结束后要及时砍除父本。
田间去杂可根据3 个时期不同长势进行去杂,苗期按胚茎色去杂,结合田间
间苗、定苗分2 次拔去异色幼苗。按株型、叶形、叶色去杂。开花期可拔去早
花和高大株,拔掉母本里的可育株、父本里的不育株,去掉的花盘要带到地外埋
入土中。按分枝的有无去杂拔掉有分枝的植株。按舌状花、柱头、花药颜色去杂。
成熟期主要按种子大小、颜色、长宽、条纹、性状剔除杂盘。父本开完花,授粉
结束后,必须全部割除,以利于通风透光和防止人为混杂,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
(7)辅助授粉
1 放蜂授粉
在母本开花前4 ~ 5 d 将蜂箱运入制种田,安放在制种田附近。放置蜂群3 ~ 5
箱/hm2,制种田终花期后移出制种田。
2 人工授粉
使用粉扑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授粉时要轻扑,避免损伤母本柱头。父母本开
花后,于每天早上露水散尽后开始授粉。每隔3 ~ 4 d 授粉1 次,全期授粉3~ 4
次。
2.8 收获
收获前仔细去除制种田遗留的杂株和父本植株,检查合格后开始收获母本。
提前检查、清理收获及运输机械、工具、晒场及清选设备,严防机械混杂。母本
达到生理成熟期后,花盘呈黄褐色,茎杆中上部叶片变黄脱落,此时采用机械或
人工收获杂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