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合同法强制实际履行制度

试论合同法强制实际履行制度

前言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群众法制意识的逐步提高,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法制氛围。但社会实践中仍普遍存在着合同某一方当事人不主动履行合同约定的内容或履行内容与合同约定的要求不相符的现象。因此,为了迎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将强制实际履行认定为一种违约责任方式规定在合同法中,以保障合同守约方的合法权益。但强制实际履行制度作为大陆法系国家最为常用的违约责任救济方式,一开始并未立即成为一个成熟的违约救济方式,也是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曲折成长,直到被大众所认可。与英美法系国家相比,大陆法系国家更尊重强制履行制度。在德国法律中,强制履行是违约的首选补救措施。被守约一方当事人在实践中广泛应用,但是守约一方当事人在使用该制度时也受到了履行不能规则和《德国民事诉讼法》第886条、第887条及第888条款内容的限制,本规定规定,只有在标的物不能恢复原状或者恢复原状仍不足以赔偿守约人造成的损害时,仍应当支付不适当的费用,只有通过货币赔偿,我们才能对守约方遭受利益的损害进行补救。我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则清楚表达,若有一方不按要求履行合同义务或拒绝履行合同义务,该当事者就必需承担履行的违约责任,该规定对实际履行拟定了大体的行为框架结构。同时,我国《合同法》也对货币性和非货币性债务的实际履行作出了更为详细的规定,彰显在《合同法》第一百零九条和第一百一十条中。因此,强制实际履行制度在大陆法系中虽然被较为广泛的使用,但仍受不同因素的限制和影响。由于该制度使用时具体情形的划分较为明确,所以实践中,强制实际履行一般都应用于非金钱债务的履行。然而,目前随着损害赔偿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在市场经济作用范围内的突出表现,许多人认为损害赔偿则为更有益于解决纠纷、承担违约责任的处理方式,其优势地位和使用的范围、效率等层面所属的价值意义更受到当事人的青睐。相比而言,强制实际履行制度在这些层面则稍有逊色,其曾经作为首要的违约责任承担方式的优势地位则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
本论文从强制实际履行制度的界定、特点及与其他违约责任承担方式的对比等方面入手,针对现阶段前面临的境况、存在的问题作以阐述和讲解,并针对其提出几点建议,以便强制实际履行制度能更好的应用在具体案例中。
试论合同法强制实际履行制度
刘郁昕
【摘要】合同法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其目的是为了使经济化产值不断提高,同时也规范经济行为使其合法合规,维护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强制实际履行制度作为合同法中承担违约责任的主要模式,具有不

可替代的作用,但实践中强制实际履行的应用程度并不高,主要因为法官考虑到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平衡、履行可能性的大小及其他违约方式补充的影响,常以《合同法》第一百一条规定来规制当事人使用该制度。
【关键词】强制实际履行违约责任履行不能
On the system of compulsory performance in contract law
Abstract:Contract law is a product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Its purpose i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economic output value, regulate the economic behavior to make it legal and compliant, and maintain the normal market transaction order. Forced the actual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as a primary responsibility of breach of contract in contract law to assume way has an irreplaceable role, but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mandatory actual performance level is not high, mainly because the judge to consider the interests of the parties balance, the size of the possibility to perform and other modes of default, the influence of added, often in "contract law" the one hundred and tenth regulation to regulate the use of the system.
Key words: Compulsory performance Liability for breach of contract Performance cannot
一、强制实际履行的概述。
(一)强制实际履行的界定
强制实际履行又称继续履行、依约履行,是指遵守合同约定的一方当事人在另一方合同当事人不主动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条件的情状下,遵循合同的一方依靠国家司法机关的强制权力,要求违约一方继续履行合同原本约定的义务。强制实际履行制度作为弥补违约责任的途径之一,它的出现对规范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合同法》中相关条款对其制度的规定,明确了强制实际履行制度在实际合同适用中的特殊地位,其对于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有重大突出作用。-
(二)强制实际履行的特点
1.强制性
作为承担违约责任的一种方式,强制实际履行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强制"。强调该制度的应用必需借助于一定的国家强制力的授权、支撑。当违约一方当事人不主动履行其债务承担其违约责任,虽然守约一方当事人原则上不能够以自力救济的方式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可以借助国家的裁判机关采取强制手段将合同约定内容的实现。
2.实际性
继续履行违约的内容必须是原合同约定的内容,即应当履行的内容。但强制实际履行的履行义务人也并不仅限于违约方本人,也可由他人代为履行,该制度的本质目的仍是为了帮助守约一方当事人实现其合同原本约定的内容,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损害。该手段的使用只是为了惩戒、教育合同一方当事人在违约的情况下承受相应的不利后果或负担其相应的代价。
3.程序性
国家从实体法的角度出发,在违约责任层面规定了强制

实际履行,目的是使其程序法规定的相关内容相互衔接、对应。强制实际履行作为一种具有惩罚性质的违约承担责任的措施,其执行的方式可以直接或间接,甚至是代替执行。但是运用该手段必须符合法律要求,在其规定许可的范围能使用,经过程序上层层把关才可以落实强制实际履行的责任承担。
4.独立性
尽管强制实际履行也是合同约定内容继续的一种履行方式,但与普通的合同履行方式不同,它在时间上迟于原合同的履行时间,是履行义务的再一次执行。该次履行既有国家层面的强制,也有道德和法律层面对违约行为的否定评价,不再只是单纯的合同履行,所以整体花费的时间也就更多。此外,强制实际履行制度是一种独立的违约责任形式,不以其他责任的承担为前提,也与其他责任模式不相斥或冲突,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它可与赔偿金、违约金等承担责任的方式结合使用,但绝不可与解除合同的救济方式并用,即二者只能选则其一。
(3)强制实际履行的具体方式
1.直接强制
直接强制就当事人利益保护而言效果最好,不管守约的一方当事人想法如何只要其提出强制实际履行请求,其借助国家强制力即国家公权力,就可直接实现原合同约定的内容。
2.间接强制
与直接强制不同,间接强制更是直接从违约一方当事人的心理层面入手,对其施加压力从而促使其履行合同原本约定的内容,达到保护守约方利益的目的。
3.代替执行
代替执行是指法院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规定的行为,违约一方当事人没有依照执行要求履行或直接拒绝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委派相关单位或者其他人员履行,且因履行所产生的费用由原履行人即被执行人本人负担的方式。
2、强制实际履行制度的制度分析
(一)强制实际履行与其他救济方式的关系
1.强制实际履行与违约损害赔偿
曾经强制实际履行制度作为我国首要违约责任承担方式,解决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纠纷。但随着不同社会问题的不断涌现,强制实际履行制度并不能完善解决各个层面的违约情形,且履行起来难度较大,因此违约损害赔偿的出现则成为另一大违约补救措施,有效的弥补了强制实际履行制度的不足。
损害赔偿又称为赔偿损失,在《合同法》中是指合同一方不履行合同规定的内容或履行合同的内容不符合约定时,赔偿守约方所受损失的责任承担方式。违约损害赔偿的目的是对未违约方所遭受的损失及时给予补偿,并非是对违约方的惩戒,因此违约损害赔偿的标准并不受违约一方当事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该责任承担方式是以损害为赔偿的前提,若不存在损害,那么合同守约一方当事人则无权要求违约一方当事人承担该责任。
强制实际履行制

度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实现合同目的,保证合同原有内容的继续履行。同时,还能预防在很多损失难以确定的情形下,阻止合同某一方当事人借用违约的事实而参与其他行为,取得不正当利益,以及避免当事人承担因违约而造成损害的举证责任,更有利于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也更符合双方在签订合同时的期望。
这两种违约责任模式在我国的违约责任方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可以同时适用。当守约一方当事人若行使强制实际履行仍不能达到其预期的合同目的时,完全可以采用违约损害赔偿制度对其所遭受的损失进行补救,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的内容就规定了该权利。
2.强制实际履行与违约金
违约金是指在合同一方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约定或者法律直接规定的合同内容的情状下,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的当事人或者第三人的一定额度的金钱或者其他方法。违约金的通常表现为金钱,但也不限于此,还可以是物、权利,甚至是行为。
强制实际履行和违约金是承担违约责任的两种主要模式,但是与强制实际履行不同,违约金则具有赔偿和惩处的双重属性。是直接基于合同性质而自主订立的内容,必须要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必要条件。
若双方当事人在合同内容中规定了违约金,则在强制实际履行不能的情况下,只能要求其承担违约金。若强制实际履行和违约金指向的对象相同,那么二者只能选则其一,不可同时行使。若指向的对象不同,则二者可以同时使用。
(2)强制实际履行制度与其他制度的关系
1.强制实际履行与情事变更
情事变更原则,是指合同成立并依法生效后,由于产生了不能归责于当事人的事由,致使发生超出预期的变更,使合同不能发生原有效力,最终使合同发生变更或者终止的原则。情事变更原则在《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中的就明确体现了该原则制定的重要性。而强制实际履行制度的履行不能的限制情形中均带有情事变更原则的性质。譬如法定的非强制实际履行的情形中,合同债务在诉讼时效届满后转换为自然债务,而自然债务不适用强制实际履行,除非当事人自己主动作出履行这种情况的突变都情事变更在强制实际履行中的作用。以及基于公共利益和交易秩序的考虑,若当事人的强制实际履行的标的物在合同订立后,却因法律规定的变化而成为禁止流通物,则基于法律规定守约一方当事人也不得要求其强实际履行,也是情事变更原则在其制度内的体现。
2.强制实际履行与预期违约
预期违约制度,又称为先期违约,是指合同履行期在未到之前,虽然合同一方当事人没有正当理由,但却明确表示在合同履行期来临后将不会履行合同。预期违约虽是从英美法

系发展而来的违约责任承担模式,但在大陆法系依旧有重要地位。预期违约与强制实际履行均作为违约责任承担方式,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预期违约的标的是预期债权,而非实际债权,其损害范围更广。同时,预期违约的守约一方当事人提出请求的时间不同,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在预期违约的情状下,守约一方当事人应即刻提出请求,要求对方在履行期限来临前承担违约责任。然而强制实际履行是在履行期限到来后,对方发生实际违约,守约一方当事人才可在合理的时间限度内提出承担违约责任的请求,紧急性弱于强制实际履行制度,所以在当事人已预期违约时并不能同时适用强制实际履行。
三、强制实际履行制度现状和局限。
合同法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其目的是为了使经济化产值不断提高,同时也规范经济行为使其合法合规,维护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强制实际履行制度作为合同法中承担违约责任的主要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实践中强制实际履行的应用程度并不高,主要因为法官考虑到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平衡、履行可能性的大小及其他违约方式补充的影响,常以《合同法》第一百一条规定来规制当事人使用该制度。
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了不适用强制实际履行的四种情形,分别为法定或事实上的不能履行、债权的标的不适用强制履行、强制实际履行费用过高和守约方在合理时间限度内未要求履行。其中,强制实际履行费用过高和守约方在合理时间限度内未要求履行在司法实务中成为履行不能最为常见的情形。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合同法》中并未明确具体的规定强制履行费用过高和合理期限衡量的标准,所以在实务中往往由法官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和相关实务信息做出的判断,则该标准的界定完全依据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这就导致现实案例中的同类案件,其中有些可应用该违约责任的负担方式,有的无法应用,因结合多重因素考量,但多重因素却没有一个合适的标准规定,让许多合同的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仍然达不到合同的本来目的,或者违约一方实施强制实际履行却远远大于本身应承担的违约责任,故而造成许多纠纷。
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为例
甲乙双方进行楼房建设,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在两年内必须保证该楼盘修建完工,所使用的设备均为进口机械,由甲方提供,乙方作为承包方只需按照合同要求其保质保量完成,若造成损失则按照合同规定承担违约责任。其中该进口机械设备是甲方从国外一厂家丙方处购买,双方签订了五年购买合同,约定甲方所有进口机械均由丙方提供。但在施工过程中,某台大型进口机械设备因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