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贸易合同中退出机制的风险辨识

石油贸易合同中退出机制的风险辨识

石油贸易合同中退出机制的风险辨识

摘要石油合同格式化已成为石油资源市场的主要合同模式,然而随着石油合同格式化的发展,合同订立和运营中的风险也日益凸现。由于石油贸易中格式合同为事先拟定,所以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占据交易实际上的优势地位。推行公司级项目前期立项审核制,建立风险评估关键指标,确定盈亏指标,应收账款跟踪,建立更加完善、可具操作性的退出机制。加强风险防范,工程未动,预算先行,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收益评估机制。本文对合同中的退出机制条款的内涵、经济效益以及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目的是强化石油贸易合同中退出机制的应用,应对法律和经济风险。

关键词格式合同石油贸易风险防范退出机制

一、前言

石油贸易中格式条款为事先拟定,所以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占据交易实际上的优势地位,并可能依据这种优势地位来滥用格式条款,给后续合同履行带来风险,影响项目预期收益和应收账款。因此,在低油价严峻的经营形势下,对有效解决外部法律纠纷、压减应收账款、合同执行,尤其是针对重大石油贸易风险类项目,如何建立更加完善、可具操作性、可具执行性的退出機制等方面的迫切性随之增加。面对法律及经济收益风险,增强合同风险辨识能力,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收益评估机制,加强

项目进度节点管控和应收账款管理,进一步增强公司适应市场化竞争的能力,强化石油贸易合同中退出机制的应用。

二、建立合同风险防范体系

有效防控项目风险,对于具有特殊的高风险、高成本、高科技3个属性的石油工业来说,控制风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建立全方位的格式合同风险防范体系是石油贸易行业运营中的重中之重。在公司内控系统明确各职能部门审核重点,设定红线指标,设定关键权重值和风险容忍度,建立项目风险辨识小组把控风险,进行指标预警、条款修订、风险警示,利弊优劣原因分析。针对风险评估内容,识别项目风险并描述风险事件,评价所识别出的风险对公司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和风险水平,给出应对风险的建议。对市场风险、收益进行评估,但受经验限制和市场因素变化的影响,导致市场研判出现偏差,未达到预期效果或造成损失后积极采取措施弥补损失,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协商启用退出机制。

按照地域相近、技术、专业匹配程度,给予专业风险评估意见和条款改进建议和底线条款。

三、建立退出机制防范风险

合同履行过程中往往有很多不能预料的因素,导致合同不能按照约定履行。项目盈利分析:包括项目利润测算、成本支出分析等,成本分析时按照项目的全额成本计算,并充分考虑项目健康安全环保的相关要求。项目技术风险分析:技术的匹配性、技

术优势或技术替代风险、产品/服务验收风险等。对于较大或者风险较高的项目,风险评估可动态开展,根据项目政策、环境和进展情况可追加评估。合同法第四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该规定体现了合同自由原则,也称为契约自由原则。合同成立后,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前,当事人通过在合同中事先约定的解除权成立条件,解除合同,也就是在实际项目中双方协商制定的退出机制。

合同甲乙双方在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商定具体的解除合同的事由。一般而言,解除合同的事由包括不限于:第一,基于履行合同过程中的客观条件发生变化,如相关政策调整、法律法规调整、市场价格变动、国际局势变动等。上述变更不属于不可抗力范畴,但各方又均无过错,且该客观变更通常会造成合同双方利益失衡,继续履行会显失公平。遇有上述情况,可通过协议条款就合同是否解除或变更,以及如何承担责任、如何进行变更等作出明确约定。第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出现无法克服的技术困难,致使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是否解除、如何解除、责任如何承担等可以通过协议条款由双方当事人约定。这也是针对重点风险合同,根据地质条件、作业手段、服务内容、现场资源等设立与项目实际相适应的退出机制。

例如:某石油开采运维一体化项目合同中设定的退出机制条款“对于未达到验收标准的单井或井组,累计达到一个最低实物工作量的,若乙方要求移交,甲方应配合乙方及时办理单井或井

组的移交手续”。甲乙双方在合同中设立退出机制,在低油价严峻的经营形势下,根据项目运行情况启用退出机制实现效益、效率和风险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四、设置项目进度付款节点

规范签订业务合同,及时完成合同签订。合同中支付条款应明确规定款项支付的货币、金额、税率、方式、支付时间等。针对新项目、高风险项目,收集、分析、建立客户档案,建立客户信用评价体系。对信用等级较低的客户,采取预收款,提高首期付款比例、增加付款节点,加大违约付款罚息等措施防范资金风险。对于行业内或专业资信机构对其评价为显著负面,净资产过低、速动比率较低的客户应提高首期付款的比例,按照工作量完成进度增加阶段性收款节点,避免工作量全部完成后一次性付款。风险项目对应的支出合同付款条款应与收入合同的收款条款相匹配,合同收、付款进度相匹配,防止收、支条款不对等造成的隐性损失。

动态维护应收账款台账,逐笔登记开票信息,确定每笔应收账款的项目责任人,做好应收账款的闭环管理。项目责任人在付款到期日之前提醒客户付款,发现可能导致付款违约风险时,采取追加担保、停止发货、服务暂停预警、留存催收记录等措施,维护公司收益。对于已接近3年民事诉讼时效的逾期款项,应收账款责任人需要与客户重新明确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确保法律诉讼时效的延续。

五、跟踪风险项目履行过程

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收益评估机制。建立项目日报、周报、月报制度,管控项目进度,按照工作量完成进度设置付款节点,确定应收账款催收责任人和追责机制,保障项目收益-成本匹配。《合同法》第九十七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虽然高风险项目合同中约定了解除权,双方协商制定了退出机制,但是该约定仅起到具备解除条件时,合同可以不再继续履行的作用,但对合同解除后的相关损失还应由过错一方赔偿。当然,如果合同双方明确约定了合同解除且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时,各方就合同解除免于承担相关责任。

在公司内控体系中建立《重大风险项目运营管理细则》,编制项目前期风险防控报告,加强项目运行过程监管,协同防范各类项目现场作业实施风险。建立项目前期、中期、后期的评估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针对项目初期合同风险辨识阶段的风险提示要定期跟踪、反馈、考核,及时止损,避免损失扩大,影响项目收益,降低后期项目审计风险。

六、获得专业的法律支持

在催款函催收无效的情况下,应考虑采用法律手段追偿,按照纠纷管理办法进行处理,留存好合法、有效证明文件。建立公司《合同风险内控管理细则》,参考行业内标准合同条款,借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