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潮汕地区守护神--- 三山国王

潮汕地区守护神--- 三山国王

潮汕地区守护神--- 三山国王有关三山国王信仰的起源,在元代翰林院国史编修宫刘希孟所撰的「明贶三山国王庙记」,一文中,有详细的记述。

且该文也被编入明代《永乐大典》。

目前台湾的一百多座三山国王庙。

为溯本追源。

元代刘希孟所撰「明贶三山国王庙记」原文如下:皇元统一,四海怀柔,百神累降德音,五岳四渎,名山大川,所在官司岁时致祭,明有敬也。

故潮州路三山神之相,历代不武,盖以有功于国,宏庇于民,式克至于今日。

休潮于汉为揭阳郡,后改为邑。

于西北百里有独山,越四十里有奇峰,曰玉峰,峰之石有乱石激湍,东湖西惠,以石为界。

渡水为明山,西接梅州,州以为镇,越二十里有巾山,地名霖田。

三山鼎峙,其英灵之所锺,不生异人,则为明裨,理固有之。

世传当晴时,失其甲子,以二月下旬五日,有神三人,出巾山之石穴,自称昆季,受命于天,镇三山,托灵于玉峰之界石,庙食于此。

其地有古枫树,降神之日,上生莲花,绀碧色,大者盈尺,咸以为异。

乡民陈姓者,白昼见三人乘马而来,招己为从,忽不见,未几陈遂与神具化,众尤异之,乃周爰命谘谋于巾山之麓置祠含祭。

前有古枫,后有石穴,昭其异也。

水旱疾疫,有祷必应。

既而假人以神言,封陈为将军,赫声灌灵,日以益着,人遂共尊为化王,以为界石之神。

唐元和十四年,昌黎刺潮,淫雨害稼、众祷裤而响答,爰命属官以少牢致祭而祝以文曰:「淫雨既齐,蚕谷以成,织女耕男,街衙欣欣,是神之庥庇乎人也,敢不明受其赐。

」宋艺祖开基,刘鋹拒命,王师南讨,潮守侍监王某愬于神,天果雷电以风,鋹兵大败,南海以平。

逮太宗征太原,次城下,忽观金甲神人操戈驰马突阵,师遂大捷,刘继元降。

凯旋之夕,见于城上云中出现「潮州三山神」旗旌,乃诏封明山为清化盛德报国王,巾山为助政明肃宁国王,独山为惠威宏应丰国王,赐庙额曰:「明贶」,勒本邵增广庙宇,岁时合祭。

明道中复加封「广灵」二字。

则神大有助于国也,尚矣潮之三邑,梅惠二州,在在有庙,岁寺走集,莫敢遑宁。

自肇迹于晴,显灵于唐,受封于宋,迄今至顺壬申,赫若前日事。

呜呼盛哉,神之庙食于邦,与山为矿,与海同流,岂徒曰捍我一二邦以备。

明进士盛端明所撰的「三山明贶庙记」原文如下:潮之明贶三山之神,其来肖矣。

夫潮及之揭阳,于汉为郡,后改为邑。

邑两百里有独山,越四十里有奇峰,玉峰之右,有众石激湍、东潮、西惠,以石为界,渡水为明山,西接梅州,州以为镇,三十里有中山,地名霖田。

三山鼎峙,英灵所锺。

当随时失其甲子二月下旬五日,有神三人,出于巾山。

自称昆季受命于天,分镇三山,托灵于玉峰之石,庙食于此地,前有古枫树,后有石穴,降神之日,上生莲花绿白色,人者盈尺。

众异之,乃即巾山之麓,置祠含祭。

既而降神以人言,封陈为将军。

赫声灌灵,日以益着,人遂尊为化王,以为界石之神。

唐元和十四年,昌黎韩公刺潮州,霆两害稼,众祷于神而响答,受命属官以少牢致里,祝以文曰:「淫雨既齐,蚕谷以成,织女耕男,欣欣街衙。

其神之保庇于人,敢不明受其赐。

」宋艺祖开基,刘鋹拒命,王师南讨。

潮守王侍监赴祷于神,果雷电风雨,鋹兵遂北,南海乃平。

迨太宗征太原,次于城下,忽睹金甲神人挥戈驰马,师遂大捷,魁渠刘继元以降。

凯旋之日,有旌见城上云中,曰「潮洲三山神」。

乃命韩指挥舍人,诏封巾山为「清化威德报国王」,明山为「助政明肃宁国王」,独山为「惠威弘应丰国王」,赐庙额曰「明贶」,效本郡增广庙宇,岁时舍祭。

明道中,复加「灵广」二字。

盖肇迹于隋,显灵于唐,受封于宋,数百年来,赫赫若前日事。

呜呼神之丰功盛烈,庇于国,于民亦大矣哉。

潮之诸邑。

在在有庙,莫不纸祀。

水旱疾疫,有祷必应。

夫惟神之明,故能鉴人之诚。

惟人之诚,故能格神之明。

神人交孚,其机有如此。

谨书之,神海内人士岁时拜于祠下者,有所考而无懈于诚焉。

赐进士第、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太子少保,体部尚书,前左春坊左庶子,翰林侍读,经筵讲官同修国史郡人盛端明撰。

在刘希孟所撰「明贶三山国王庙记」的记述中,清楚的告诉我们,三山国王信仰乃是一种以三山神的祭里行为。

它源起于隋朝,当时潮州西方的中山石穴中,出现了三位称兄道弟的神人,自称受天之命,坐镇三山,托灵于玉峰上的界石,当他们由天而降时,附近的枫树竟开满了径大及尺、颜色青里透红的莲花,显得祥瑞异常。

另外又有陈姓的乡民,自称看见三位神人,白天骑着马来招他为从,不久便跟着羽化。

人们讶异神迹,便在巾山之麓建词祭里。

继而又以假人神言,封陈为将军。

自此每当水旱成灾或人民疾苦求祷于陈将军时,均能化险为夷,声灵显著,人遂尊为爷王,并将弛和三山神合称为界石之神。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八一九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吏。

以他原是在朝刑部侍郎之尊,骤被贬调南夷之地。

按一般官吏。

不免都会灰心意伶,不再过问政事。

然当韩愈抵潮到任之后,不但没有气馁,反而非常关心民间疾苦。

当他得知府属地区农作物正受绵绵淫雨伤害时,立即替老百姓向乡土神祇的界石神祷告,等到雨过天晴,五谷丰收时,又命属官以少牢之礼致祭于界石神并祝以文。

告于界石之神曰:惟封郡之内,山川之神,克休于人,官则置之室宇,蚕谷以成,织女耕男,街衙欣欣。

是神之稣庇于人也,敢不明受其赐。

谨选良月以里,神其鉴之,刺史韩愈视民疾苦为己任,不仅赢得潮州人的爱戴,他的入乡随俗尊奉界石神祇而使五谷丰收,更使以农为业的潮州人对三山的佑民灵验益加信服而心存敬仰。

宋太祖开基,为一统天下大业,平息五代十国长期的纷争,更矢志出兵,试图削平残存的南汉、吴越荆南、后蜀、南唐、北汉等六国,他的愿望虽然没有达成,至少已平定了四国,结束了唐代以来中原藩镇割据的局面。

当他在位十一年时,在广东一带领有岭南四十七洲的南汉屡犯边陲,多次遗使劝逾无效,给北宋的安定带来莫大的威胁,北宋开宝三年(公元九七○年,太祖命潘美率军剿讨,不出数日,连破诸城。

翌年辛未,南汉君主刘张被迫至广州栅头附近,依峙山谷筑木栅困守。

潘美献计火功,当时的潮州守侍监王某,为求得胜,乃向三山神祷告,果风云大作,在风助火势的情况下,刘鋹落败就擒,北宋领土自此扩及广东沿海。

宋太祖去世之后,太宗继承其遗志,首在兴国三年(公元九七八年)收服了领有闽海漳泉之地的吴越。

并完成其霸业,消灭十国中最强劲也是最后一个王国的北汉,乃于兴国四年(公元九七九年),太宗御驾亲征,并以潘美为北都诏讨使,郭进为太原石岭关都部署,三路夹击,北汉军在辽军援不继的情况下,宋军直围太原城,正在宋军于城下攻坚未克之时,忽见金甲神三人挥戈驰马前来肋攻,迫得北汉君主刘继元开城投降。

这一次的太原大捷,奠定了北宋的基础,凯旋之夕,忽见城上云端有「潮州三山神」旗帜出现,宋太宗乃诏封明山为「清化盛德报国王」巾山为「助政明肃宁国王」、独山为惠威宏应丰国王,赐庙额曰「明贶」,力勒本郡增广庙宇,岁时合祭。

这就是三山国庙又称明贶庙的由来。

盖三山国王威灵显赫,自巾山之麓置庙奉祀之后,附近民众前往膜拜者日多,每年国王诞辰之日,更是四方朝拜者众。

由于求而有应者之相传远播广及潮、梅、惠等州,因而各城市地区为求安纳福,纷纷相继建庙奉祀。

因潮州人普遍信奉三山国王的流传,乃有三山国王为潮州人守护神与福神之称。

根据揭阳县三山国王祖庙管理委员会之「三山祖庙」记载,对有关三山国王之生日及三王爷坐王位与俗姓记述中,载有巾山国王「大王爷」系农历二月二十五日生,而此日正是三山神出巾山石穴,自称昆季,受命于天显化之日,因而三山祖庙信徒习以此日为三山国王诞辰之日,也是本宫三山国王诞辰记念日。

各地三山国王庙都能遵循,并将三山国王诞辰纪念日,同订于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五日举行。

三山国王系潮州府民的守护神,所谓三山则指广东省揭西县(原褐阳县)霖田都之巾山、明山与独山,巾山国王姓连名杰字清化,生于南北朝宋文帝元嘉十八年(公元四四一年)二月廿五日,明山国王姓赵名轩字助政,生于元嘉二十年(公元四四三年)六月廿五日,独山国王姓乔名俊字惠威,生于元嘉廿一年(西年四四四年)九月廿五日,三人情同手足,结为金兰之交,合力平寇,功成身退,隐居三山,天子仰其德,勒封为「三山国王」,嗣后修道升仙,屡显圣迹,保国安民,朝野感其德,因立庙奉祀之。

关于三山国王的圣迹传闻颇丰,兹述其略史如下:大国王连杰七岁父母双亡,孤苦零丁,子然一身,幸得张员外收留为花童,员外之子生性不肖,虽聘请垫师、武师教文习武,却无甚成果,反倒是连王耳濡目染十余载,通文达武,极为杰出。

迨张员外病故,张公子驱赶车连王出府,连杰无奈之余,游走四方。

一日行至南山,见有一名白马少年为贼骑追赶,乃拔刀相助,击退贼众,此白马少年正是赵轩,英雄相见,惺惺相惜,遂邀请连杰回府盛情款待;三日转眼而过,连王辞别赵轩,续行四方。

一日行抵一山村,望见一浓眉少年为乡豪家众围殴,乃纵马相救,细问其故。

原来少年正是独王乔俊,因不满土豪强抢民女而路见不平,寡不敌众之际幸得连王搭救,心中感铭万分。

二人言语投机,结为金兰,连王为兄,乔王为弟。

是年六月十三日,兄弟二人驰马出游,乔王先行。

忽遇数骑快马迎面奔来,乔王闪避不及,人仰马翻,双方理论之际,连王赶抵劝止,对方主人亦纵马前来道歉,二人视线相逢,不禁怡然而笑,原来正是赵轩,于是化干戈为玉帛,三人效桃园之义,结拜为异姓金兰,时连王年廿四居长,赵王年廿二居次,乔王年廿一为少,三人垂则同行,夜则同榻,日日学文习武,心存报国之志。

有日,兄弟三人同游山间,忽见一胡须老者为猛虎追击,三人纵马提枪搭救,老人感激之余,赠予黄龙绣旗,且言他日入京赴考,此旗必有帮助。

赴试在即,三人连袂入京,却被贪官逐出考场。

赠旗老者原系乐华亲王,久候三人不至,急召主考官,主考官辩称三人无礼被逐,亲王大怒,下令出榜寻回,连杰三兄弟误为追缉,乃桃往华山隐居,日习武艺不辍。

三年之后,山东匪寇猖獗,大将郭勇率军讨伐,不幸阵亡,于是御驾亲征,无奈贼寇兵强马壮,御军且战且走,天子命有旦夕之危,一发千钧之际,连、赵、乔三人如天神下降,计诱贼兵落入断崖,自相践踏,于是御军转败为胜,贼乱方平!天子召见三人,赞誉有加,并论功行赏,勒封官阶。

唯兄弟三人视富贵荣华如浮云,执意归隐山林,天子无奈,乃勒封三人为「三山国王」,御赐尚方宝剑,除暴安良之时,准予先斩后奏。

三山国王身在山野,而心系家国百姓,遇有灾乱兵焚,必出山佑肋,故深得朝野敬佩崇仰。

后三人得道升天,潮州百姓追崇三王恩泽,特兴建三山国王庙,万世崇奉不替!三山国王祖庙,位于揭西县城西南3公里处的玉峰(又称大庙山)东北麓。

祖庙后倚青山,前临榕江南河,山青水碧,青松翠录,风景如画。

三山国王是粤东本地神中最古老、最有影响的一个。

三山指揭西县河婆镇北面的独山、西南面的明山和东面的巾山。

河婆在清代属揭阳县霖田都,该地三山神发祥地的庙宇因此被称为霖田祖庙。

清代以前称明贶庙,或大庙、祖庙。

三山国王祖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灰沙土夯墙盖瓦建筑物,殿廊皆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极具民族特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