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首要的是搞好制度建设,完善社会管
理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范,建立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
管理新格局。社会管理创新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创造性活
动,依赖于不同思想、意见和利益诉求的相互交流和撞击,依
赖于开放性、自由交流、容忍不同观点的环境,更依赖于相关
各方全方位参与管理、决策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
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
1、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要公平对待,切实保护
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从就业、居住、就医、子女教育等基本
民生入手,不断创新统一有效管理新机制,结合城镇化建设,
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和服务全
覆盖的人口互动管理模式,疏堵有机结合,使流动人口能够全
面参与并真正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变流动为活力,从根本上解
决流动人口不稳定和不和谐等问题。
2、推进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创新,要建立健全对服刑在教
人员、刑满释放解教人员、社会闲散人员特别是青少年以及吸
毒人员等高危人群的常态化帮教管控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
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推动教育改造与安置帮教工作双延伸。
对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要有措施、有方法、有体系,应在有
利于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促进他们的发展上下功夫,尤其是
应当致力于建构和完善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的机制制度,从
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
3、推进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的创新,要将城中村、
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的治理和城乡规划、地区改造相结合,在完
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健全基层组织、延伸公
共服务,切实处理好整治、服务、管理和发展的相互关系;要
对小旅馆、娱乐、洗浴场所等实行耐心指导、重点防控、过程
监管,完善长效机制,突出指导服务理念。
4、推进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创新,要提高对互联网的认识,
注重研究互联网的内在规律和规则,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
济等手段,加强互联网的建设与有效管理,特别是要认真研究
和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依法保证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既要把
网络舆情作为听民声、察民意的重要渠道,又要高度重视和评
估舆情影响,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有效地制定互联网管理建设
政策,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维护网上秩序,营造有利于社会稳
定的舆论环境。
5、推进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创新,要致力于对社会组织的
研究,承认社会组织在国家发展与建设中尤其是社会管理创新
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并按照社会组织发展规律施以有效
监管,健全和完善相关法规范。
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
1、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
明确各方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定位。强调党和政府在社会建设
中的中心位置,强调政府公共财政的更多投入,同时要健全和
完善社会自治、自律和自我发展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各种社会
组织和公民个人在社会管理上的主体性及其对政府社会管理的
监督制约作用。
2、建构和实施以权利为导向的社会政策体系,尊重和保
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加强社会服务体制建设,提
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消除社会排斥,推动社会融合。
3、加强民生制度建设,确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共
同参与的民生社会管理发展新机制。改善和保障民生问题不仅
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政府行政必须优
先实现的基本职能,也是需要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
问题。政府既要承担起直接提供各类服务的职责,又要善于借
助其所掌握的权力、权威和信息、资源,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
性,使其参与解决民生问题。
4、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
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并形成维护社会长期稳定和有效处理社会
公共危机事件的社会稳定机制。在群体性事件等危机处理中,
要善于做到“情绪疏导”和“情绪管理”,以贴近的感情疏导
民情,化解危机,尽量避免机械、简单地运用“物质满足”或
者“物质诱导”的方式。
5、增强全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力,进一步完善社会管
理的运行机制。要建立不同社会主体之间平等、民主的社会合
作机制,倡导参与型行政理念,形成兼顾各方各类利益、维护
全体人民的发展利益与环境生态利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管理
机制,努力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