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的爱心教育
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明确指出:萌发幼儿爱家乡、爱
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
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
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
的情感和能力。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期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加
上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倾向,使多数幼儿形成了自我中心,只知获
取,不懂给予,众人为我的心理倾向。前不久,一项现代儿童生存
状况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孩子有“惟我独尊”的倾向。具体表现
为:他们很少帮父母做家务,没有觉得父母挣钱辛苦,也很少帮助
别人。这是我们现行教育的一种悲哀,即在为孩子付出大量爱的同
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
父母,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老师,爱所有关心帮助自己的人。
那么如何把爱的种子撒播到孩子心中呢?孩子的爱心不是靠强
行灌输,在一夜之间培养出来的;更不是用没有原则、失去理智的
溺爱换来的。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
成的,如同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
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一、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贯穿爱心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最初拥有爱心,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生
活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人的品行也发生了变化。幼儿时期是
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
人们都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可以看出,孩子是
渴望爱心教育的,爱心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大
集体,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他们极其重要。作为老师要注重日常生
活的教育,从孩子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如教育孩子:不小心碰着
别人要主动说声对不起;别人帮助你要说声谢谢;别人摔倒要关心
帮助别人……但是,当我们在大唱赞歌的同时,,工作中的一些实
际问题又不免令人深思。最典型的教育案例——《被遗忘的爱心教
育现场》。在一次散游,教师带幼儿到户外游戏,途中恰逢一工人
在疏通下水道,周围一带都散发着作呕的臭味。“老师,那位叔叔
在干什么啊?”“站在那么脏那么臭的地方,他可真不讲卫生!”……
一些好问的孩子拉开了话匣子。可是这位老师只顾着捂鼻子,根本
没有理会孩子的提问,取而代之的是她大嗓子门的吆喝声:“臭死
了!孩子们快点走,要不然我们的鼻子可要跑了!”说着,便将孩
子像赶鸭子似的带离了那个活生生的爱心教育现场。
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
象。”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幼儿一生的发展
打好基础。这一基础包括品德、经验知识和智力等方面,而品德是
核心。但是恰恰这一基础却不为该老师所重视。或许还有更多的教
育工作也是如此,不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片段,
随机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这是现行教育对当代教师的素质要求,
我们有义务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爱的同时,也学会爱别人。由此可
见,一日生活中教师爱的随机教育固然重要,可也不少了爱的环境
的催化。在环境创设上,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以爱为主的内容,如在
主题墙的布置上,体现爱的教育;在自然角里放些小朋友们喜爱的
动植物,让孩子关心、爱护、照料它们,体验付出爱心的喜悦;教
师应时刻充满爱,以积极的口吻,温柔的动作、耐心的态度去感染
孩子,使孩子的爱心在爱的氛围中慢慢充盈起来。
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整合爱心教育
1、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爱心”素材
在幼儿园的教材中,有些“爱心”素材可充分利用。如:中班
语言活动《三只蝴蝶》,该活动目标为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同伴间
要相亲相爱。但活动并非到此结束,要将“爱心”教育延伸下去。
让幼儿说说自己还有哪些与同伴相亲相爱的事,并画下来,与同伴
分享付出爱的喜悦。实践中我们还利用文学、美术、情景表演等艺
术手段作为爱心培养的有效途径。艺术手段以其特有的感染力淡化
了说教的呆板,使幼儿的心灵在得到美的熏陶同时,爱心也一点点
一丝丝地渗入孩子的心灵。听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并续编故事、角
色扮演等都是教师能够应用的方法。比如:请幼儿表演故事《狼和
小羊》使他们进行角色表演的同时,体验对小羊表示同情的情感,
愿意主动去帮助他,从而使他们懂得,生活中应该同情弱者,乐意
去帮助需要的人。角色扮演让幼儿根据一定的情节,扮演某个角色,
并通过言语、行为、姿势动作、表情等来表现该角色特征,从中体
验在某些情境下该角色的心理感受,进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的
情况时,能做出恰当的反应。
2、在游戏活动中教给基本的技能与技巧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教育的重要手段,运用幼儿游戏自
主自愿的特点,将爱心贯穿于游戏中,诱导幼儿在活动中学,在娱
乐中愉快地体验爱心行动。在活动中,教师就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
兴致,并能同其他幼儿一起游戏,共同使用玩具,比较稳定地相互
交往,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友好情感,友爱行为。利用游戏进行教
育,最有利的就是让孩子“置换角色”,就是让孩子去感受别人的
酸甜苦辣,让孩子体验不幸者的感受,从而让孩子献出自己的爱。
例如在角色游戏中,通过玩娃娃家,扮演妈妈,感受妈妈的辛苦,
从而对妈妈产生敬爱之情。
教师还应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和安慰助人的技巧。正
确的交往技能,能使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萌发关爱之心。然而有
了关爱之心,并不一定能产生良好的安慰助人行为。由于自我化的
作祟,幼儿也许会好心办坏事。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讨论、
歌舞等形式,教授幼儿一些安慰别人的语言和方法,助人技巧的要
领。
三、在家园配合中进行爱心教育
纲要中提出:家园密切的合作,步调一致的教育,才能取得良
好的效果。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幼儿园的最佳合作伙伴,是孩子
健康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社会和幼儿园无法比
及的。孩子最依恋的是家庭,最亲近的是父母,最爱做的是游戏,
关键时刻配合幼儿园共同教育,会收到不可估量的效果。
教师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如家访、电话、便条、家长
会等,与家长密切联系、配合,积极宣传爱心教育的重要性,帮助
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防止“一个宝宝两个样”的现象。常言说
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教育的显著特征,就是潜移默
化的熏陶。父母应从家庭实际出发,根据孩子身心发育的特点,从
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抓起,从点滴抓起,循循善诱,以情导行,以事
明理,寓教于乐,对孩子进行生动的渗透性的爱心启蒙教育。有这
样一个事例:孩子对妈妈说:“爸爸和我一样,也喜欢看动画片。”
妈妈笑着对孩子说:“你爸爸本来不喜欢看动画片,但为了让你高
高兴兴看动画片,他就不看其他节目了,你爸爸就是这样,遇到事
情总是先替别人着想,然后才考虑自己,你可要向爸爸学习啊!”
我想,这就是自然生动的爱心启蒙教育。
由于幼儿的道德发展处在他律阶段,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因
此,他们对抽象的概念、空洞的说教,难以理解,而利用具体形象
的榜样力量去教育影响幼儿,则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家庭中父
母是孩子的榜样,家长与左邻右舍的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对弱者
的同情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使他们产生与人友好相处、
具有同情心的情感。家长在注重榜样力量的同时,还应给孩子爱的
机会。对于成人来说,接受孩子的爱是快乐的、幸福的;对于孩子
来说,给予别人爱,别人能理解、能接受,比接受成人的爱更快乐!
遗憾的是,多数家长只知道为孩子奉献爱,却垄断了孩子爱的机会,
爱的权力。不妨放开你的手,让孩子帮帮你,,让他们有爱别人的
机会。父母生病了,让孩子来照料;父母下班累了,让孩子多帮忙
些家务……让孩子在被人爱的同时感受温暖、快乐,并由此学会爱
别,帮助别人。这样才能家园配合进行爱心教育,让幼儿拥有健康
的人格,珍贵的爱心。
冰心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是所
有高尚品质和美好道德的核心。通过教育把孩子从自然人培养成为
懂得爱、珍惜爱、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拥有健全的人格的人。让我
们把爱深深地扎根在孩子的心田里,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颗爱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