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油田低强度调剖体系研究

河南油田低强度调剖体系研究

2010年7月 石油地质与工程 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第24卷第4期 

文章编号:1673—8217(2010)04—0120—03 

河南油田低强度调剖体系研究 

吕 帅,刘文华,皇海权,刘艳华,梁 杨,束华东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 

摘要:对铬体系和酚醛体系两种低度交联体系的成胶时间和强度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交联剂浓度相同,聚 合物浓度越高,成胶时间缩短、成胶强度越大;聚合物浓度相同,交联剂浓度越高,成胶时间越短,成胶强度越大。 并联岩心实验结果表明:低度交联可以有效堵塞大孔道,扩大后续水驱的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 关键词:交联剂;聚合物;低度交联;岩心实验;采收率 中图分类号:TE357.431 文献标识码:A 

河南油田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为了 延缓老油田产量递减、降低生产成本,迫切需要开展 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研发L1]。河南油田先后在下二 

门H2II油组、下二门H。Ⅲ油组、古城B123、B124 油组进行了低温油藏铬体系低浓度交联聚合物多井 

注入试验;在双河II油组、双河Ⅳ油组、江河V 油 组进行了高温油藏条件下有机醛体系低浓度交联聚 

合物多井注入试验。系统研究低度交联调剖体系的 特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油藏特点选择不 同的调剖体系显得十分必要[2]。 

1 实验部分 

1.1实验仪器、药品及流程 

药品:聚丙烯酰胺(郑州正力公司生产);交联剂 (河南油田研制)。 

仪器:Brookfield DVIII粘度计(美国);MOV一 112P恒温烘箱(日本);真空泵(美国);LIGHTNIN 

叶片搅拌器(美国);测氧管等(北京)。 实验装置流程见图1。 

缓冲瓶 

图1抽空除氧转样装置 1.2实验方法及步骤 

将河南油田双河清水和所用区块陈化污水用滤 纸过滤后,先用双河清水配制成4 000 mg/L的 HPAM母液,将母液用陈化污水稀释至实验所设计 

的浓度,加入所设计的交联剂的用量,配置成一定 HPAM和交联剂浓度的低浓度交联聚合物溶液,充 分搅拌均匀后用抽真空装置抽空除氧,氧含量控制 

在0.1 mg/L以下,然后转入安瓿瓶中用酒精灯封 口。封好的安瓿瓶分别放人恒温箱中老化,间隔一 定时间后,取出安瓿瓶测定不同老化时间下低浓度 

交联聚合物溶液的粘度。 低浓度交联聚合物体系的粘度用Brookfield 

DVIII粘度计用零号转子在30℃、6 r/min条件下 测量,粘度超过100 mPa・S时,改用II号转子在30 ℃、6 r/min条件下测量。 

2实验结果与讨论 

2.1铬交联体系低度交联实验研究 

根据铬交联聚合物体系的化学配方,结合油田 现场条件,模拟古城油田60℃油藏条件,开展交联 剂浓度和聚合物浓度对低浓度铬交联体系交联聚合 

物体系影响,进行了长期热稳定性试验研究。实验 结果见表1和表2。从表1可以看出,聚合物浓度 

为1 500 mg/L时,交联剂浓度为10~60 mg/L时, 该体系都可以成胶,成胶的强度随交联剂浓度的升 

高而升高。交联剂为60 mg/L,1天后成胶粘度明 显增强,伴随时间延长成胶强度上升较快。 

收稿日期:2010—03—26 作者简介:吕帅,1980年生,2005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 院,现从事三次采油和开发方面实验研究。

 吕 帅等.河南油田低强度调剖体系研究 

表1聚合物1 500 mg/L时,不同交联剂浓度的成胶试验结果 

注:实验所用水为古城B124新鲜污水 从表2可以看出,对于铬体系而言,在同一低交 开展低浓度有机醛交联聚合物体系长期热稳定性试 

联剂浓度下,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交联后成胶粘 验研究。实验结果见表3和表4。从表3看出,聚 度增加,成胶强度增大。 合物浓度为1 600 mg/L时,随着交联剂浓度的增 

2.2有机醛体系低度交联试验研究 加,交联体系的粘度也随之增加,交联剂浓度为120 根据有机醛交联聚合物体系的化学配方,结合 时,30 d体系成胶。 油田现场条件,模拟双河油田80 ̄C高温油藏条件, 从表4看出,交联剂浓度为150mg/L时,聚合 

表3聚合物浓度1 600 mg/L-.]- ̄同交联剂浓度的成胶试验 

注:实验用水为双河油田新鲜污水 物浓度越高,相同时间成胶粘度越高,强度越大。 

3低度交联岩心实验 

3.1铬体系人造岩心注入性试验 采用古城清水,将聚合物浓度为1 000 mg/L+ 

交联剂浓度为40 mg/L铬体系放入60℃烘箱,候 

凝成胶,初始粘度31.5 mPa・s,1天后粘度上升到 

113.8 mPa・s。做岩心注入性实验,以30 mL/h速 

度注入交联聚合物6 PV,然后以同样的速度转后续 

水驱5 PV以上,考察注入过程中的压力变化。实 验结果见图2。从图2所示的压力变化曲线看出: 

注交联体系时时压力上升,没有出现平台,成胶后的 

体系在1.5/zm。的注人性有一定的困难,后续水驱 

压力降低不大,且注入压力稳定,说明低度交联铬体 

系具有较好的封堵能力和较高的残余阻力系数。在 

后水驱阶段,低度交联铬体系表现出比聚合物更高 

的残余阻力系数,因此比聚合物有更好的扩大波及 

体积的能力。 

采用相同体系的铬低度交联体系,在2.5 p-m 

岩心中进行注入性实验,结果见图3。从图3可以 ・122・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0年第4期 

罨 督 ‘{. . 后续水驱 

图2高渗透率岩心的注入空隙体积倍数与注入压力关系 

看出:注交联体系出现压力平台,说明低度铬交联体 

系在合适的地层渗透率下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层条件选择不同的低度交联 配方体系,既可以发挥驱剂的驱油能力,也可以利用 

低度交联体系比聚合物封堵能力较强,后续水驱残 

余阻力保留率较高的特点,堵塞大孔道,扩大后续水 驱或聚驱的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 ]。 1.4 lI2 重 ・R0.6 幽¨ 0.2 0 

图3高渗透率岩心的注入空隙体积倍数与注入压力关系 

3.2低度交联并联人造岩心分流试验 

利用代表油层中、低渗透率的岩心,组成渗透率 极差为4倍左右的双管并联模型。岩心长度 

8.1 cm,高渗透率为1.357 Fm ,低渗透率为0.285 ym 。使用交联聚合物体系,配方浓度:聚合物1000 mg/L+铬交联剂40 mg/L,在4倍级差并联岩心上 

开展交联聚合物驱油实验(图4)。 从图4并联岩心实验分流量可以看出,注水阶 

段,高渗透率出液量平均是低渗透率出液量的4倍, 注交联段塞后,后续水驱阶段,高低渗透率岩心的出 

液量发生反转,低渗透率平均出液量为3.8 mL,高 I、、. 

’ ===一蒜 

注入PV敦 图4双管并联岩心交联聚合物注入性实验 

渗透率平均出液量为1.2 mL,可见,在注交联聚合 

物前后,通过高渗和低渗透率岩心的液量大小发生 翻转,说明交联聚合物驱能封堵高渗层,动用低渗 

层。 

4 结论 

(1)铬体系适合油藏温度为70℃以下的油藏条 件,有机醛适合油藏温度为70℃以上的油藏条件。 

(2)同一交联剂浓度下,聚合物浓度越高,成胶 时间缩短,成胶强度增大;同一聚合物浓度下,交联 

剂浓度越高,成胶时间缩短,成胶强度增大。 (3)注人性实验表明,不同的岩心渗透率需要不 同的交联剂配方和强度。 (4)双管并联实验表明,可以利用交联体系耐冲 刷的特点,堵塞大孔道,扩大后续水驱的波及体积, 

提高采收率。 

参考文献 

[1]薛国勤.河南油田聚合物驱技术EJ].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9,23(3):50—52 [2]孑L柏岭.河南油田微凝胶驱技术的矿场实践与认识 F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27(6):99—103 [3]孔昭柯.提高聚丙烯酰胺微凝胶热稳定性的研究[J]. 油田化学,2002,16(3):260—264 

编辑:吴官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