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捕食螨项目总结

捕食螨项目总结

1 丘陵红壤桔园捕食螨生物防治示范项目工作总结 江西省红壤所 江西是柑橘大省,柑桔红蜘蛛是柑桔生产的主要害虫,近年危害越来越严重,该害虫世代重叠、繁殖快,目前采用化学防治成本高,效果不理想,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难以保证。 “以螨治螨”就是释放人工饲养的捕食螨来控制红蜘蛛的危害。运用捕食螨防治害螨能大幅度减少农药使用量及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但捕食螨应用不仅是单一的捕食螨释放技术问题,而是涉及果园营养管理、果园捕食螨寄宿环境建造和交叉病虫害防治技术综合配套技术措施。为在我省大力推广以寄宿生境建设技术、清园技术、释螨技术、交叉病虫害防治技术为主体,以巴氏钝绥螨为核心的捕食螨生物防治技术,江西省农业综合开发“丘陵红壤桔园捕食螨生物防治技术集成示范”项目今年在瑞金市、南丰县、省红壤研究所实施。通过一年的示范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现把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1、项目实施概况 项目下达后,我所立即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组织项目实施。根据项目要求,经到瑞金市、南丰县、省红壤所实地考查选点,安排了瑞金市黄柏乡脐橙园,树龄6年,面积100亩;南丰县交通园艺场南丰蜜桔园,树龄11年,面积100亩;省红壤所板栗山蜜桔,园树龄5年,面积80亩、省红壤所红山村温柑园,树龄8年,面积40亩;二县一所合计柑橘面积320亩为本项目示范园,各示范园均为坡地果园。各地以示范周边常规化防区管理的桔园为对照开展捕食螨、红蜘蛛及农药 2

使用的调查。制订出《捕食螨生物防治技术示范实施方案》和各示范园的技术规程 。以赣州植保所及福建农科院生产的捕食螨(巴氏钝绥螨)为主要示范对象,在柑桔园进行捕食螨生物防治技术集成示范,使关联的关键技术进一步完熟和规范。 1.1清园: 清园就是在释放捕食螨前20-30天对果园进行1-2次全面彻底的病虫害防治,将害螨基数和其它病虫害控制在一定指标内,确保捕食螨在果园的生长繁殖和对红蜘蛛防治达到预期效果。 捕食螨生物防治项目实施中采用了综合清园技术措施:在冬季剪枯枝、扫除残枝落叶烧毁深埋、摘除越冬蛹茧、残(僵)果、喷施石硫合剂等保护剂的基础上,于春季捕食螨释放前喷施清园药剂(绿颖),以保证在释放捕食螨时红蜘蛛在每叶2头以下,利于捕食螨能在短期内控制红蜘蛛的危害,使“以螨治螨”达到理想效果。 本项目对各柑橘示范园在4—5月安排了两次喷绿颖进行清园,共投入绿颖800㎏。第二次喷绿颖时配用了阿维菌素,防治花蕾疽及其它害虫。各示范园清园时间和方法见表1。 表1 春季绿颖清园记录表

实施地点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方法 时间 方法

红壤所

板栗山 4月10日 绿颖150倍 5月3日 绿颖200倍+1.8%阿维菌素5000倍

红山 4月12日 绿颖150倍 5月5日 绿颖200倍+1.8%阿维菌素5000倍

瑞金市 3月25日 绿颖150倍 4月28日 绿颖200倍+1.8%阿维菌素5000倍

南丰县 4月8日 绿颖150倍 5月2日 绿颖200倍+1.8%阿维菌素5000倍 3

1.2释放捕食螨 、安装诱虫灯和挂粘虫板: 释放捕食螨的时间应根据当地的条件,果树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的种类与发生时期及红蜘蛛的虫口密度而定。春季日均温在20℃以上时,晴天要在下午4时后释放,阴天可全天进行,雨天(或近期预告5天内有连续降雨日)不宜进行。释放时,将装有捕食螨的包装袋在一边剪2厘米长左右的细缝,用图钉固定在不被阳光直射的树冠中间下部枝叉处,袋口和底部与枝干充分接触。 在释放捕食螨后,结合应用频振式诱虫灯、黄板等物理、农业防治技术,能取到诱杀蛾、蝶及粉虱、蚜虫等虫害的作用,从而减少桔园用药,保护捕食螨繁殖环境,提高生物防治效果。 今年项目示范共投放捕食螨2万袋(其中红壤所8000袋、瑞金市6000袋、南丰县6000袋),安装频振式杀虫灯15盏,挂黄色粘虫板3000块,减少了示范园区交叉病虫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表2 捕食螨 、诱虫灯、粘虫板投放表 地点 事项 红壤所 瑞金市 南丰县

板栗山 红山

释放捕食螨 捕食螨种源 福建农科院 赣州市农科所 挂螨时间 5月15日 5月16日 5月26日 5月15日 挂螨方法 1树1袋 1树1袋 1~2树1袋 1树1~2袋

安装诱虫灯 诱虫灯数量 6盏 2盏 5盏 2盏 安装时间 5月20日 5月20日 5月16日 6月3日 开灯频率 6-9月晴天晚上8时至早5时

挂粘虫板 粘虫板规格 30×20㎝ 30×20㎝ 无 无 挂板时间 5月25日 5月25日 挂板方法 三树一板 三树一板

1.3其它化防 4

释放捕食螨防治柑桔红蜘蛛的果园,还需要对其他害虫进行防治,但应坚持“以控为主,控防结合”的用药原则。不要在没有病虫害发生的情况下用药进行预防而造成对捕食螨的伤害。在使用农药时,应使用对捕食螨毒性小的品种,一般而言,对捕食螨杀伤力从小到大依次为植物源农药——杀菌剂——杀螨剂——有机磷类农药。 由于地域、品种差异,“二县一”的示范园发生红蜘蛛以外的病虫情况各有偏重。瑞金市脐橙园溃疡病较普遍、吸果夜蛾偏重发生。南丰县南丰蜜桔示范园多发炭疽病及蚧壳虫。红壤所椪柑、温柑园疮痂病、潜叶蛾、蚜虫发生较多,所以地各地采用了不同的药剂防治措施(见表3)。 表3 药剂防治记录表 地点 防治对象 防治时间 防治方法

红壤所 粉虱、炭疽病 7月19日 吡虫啉+苯醚甲环唑 潜叶蛾、凤蝶 8月15日 阿维菌素

瑞 金 溃疡病 、疮痂病 5月29日 农用链霉素+见菌杀 炭疽病、粉虱 7月25日 阿维定虫脒+叶斑宝 溃疡病、潜叶蛾 8月4日 甲维盐+烷铜素 溃疡病、吸果夜蛾 9月10日 青蛾歼+阳光霉素

南 丰 蚧壳虫、蚜虫 6月28日 蚜虱净+机油乳剂 凤蝶、潜叶蛾 7月20日 印楝素

1.4生草环境建设: 果园留(种)草不仅可以改善果园的温湿度,为果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更重要的是为捕食螨提供良好的栖息、生长、繁殖环境条件和补充食物源,为捕食螨的生长繁殖创造条件。在丘陵红壤桔园捕食螨生物防治技术集成示范中,寄住环境建设是综合防控的重要环节。 各示范园均未施用除草剂,保证了捕食螨良好的寄宿环境。红壤 5

所通过套种花生及人工机械控草技术、瑞金市通过自然留草撒播大豆相结合、南丰通过种植霍香蓟,为捕食螨生长繁育创造良好条件。 1.5示范指导、培训与调查: 由于示范果农的接受能力不一致,对技术的掌握很难一步到位,省红壤所在瑞金市农业开发办、南丰县农业开发办的协助下,开展示范指导、培训,在技术应用的关键时期深入果园,向果农手把手地传授技术。今年共举办培训班五期(红壤所3次、瑞金、南丰各1次),累积培训果农150人次。发放“丘陵红壤桔园捕食螨生物防治技术规程”和“丘陵红壤桔园‘以螨治螨’生防配套技术操作规程图”等资料200份 落实人员专项技术跟踪,指派技术人员分别到南丰、瑞金现场指导各3次,指导内容分别为挂螨方法、关键病虫防治以及示范效果调查。在红壤所除现场指导外,重点开展了红蜘蛛危害调查、生物防治技术培训及效果分析。 2、项目实施的效果 经调查,在二县一所柑橘示范园,通过捕食螨生物防治技术实施,捕食螨对红蜘蛛防治效果明显,且减少了喷农药次数和农药使用量,柑桔生产成本下降。 2.1捕食螨防治红蜘蛛效果 在各地示范园内,每园分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取5~7株树作为系统调查点。红蜘蛛密度调查:每株样树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取1个枝条做标记,每次从每个枝条上随机调查5 片叶,记载每个方位红蜘蛛虫口,以百叶虫量表示红蜘蛛密度;捕食螨数量 6

0200400600800100012005月26日6月2日6月9日6月16日6月23日6月30日7月7日7月14日7月21日7月28日8月4日8月11日8月18日8月25日红蜘蛛量

处理区对照区

调查:每株样树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各随机盘拍3个枝条,计15根枝条上巴氏钝绥螨量。以百枝螨量表示捕食螨密度;调查时间是各园于放螨前调查红蜘蛛基数,以后每7-15天调查一次;捕食螨在放螨后每15-20天调查一次。 2.1.1 瑞金市调查从5月26日到8月底,结果见表4。 表4 瑞金捕食螨防治红蜘蛛效果

调查时间

红蜘蛛虫口

(头/百叶) 处理区 对照区 5/26 63 54 6/6 155 89 6/16 145 116 6/26 493 455 7/6 90 967 7/16 55 147 7/29 86 98 8/13 89 79 8/30 68 85 平均 138 232

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初红蜘蛛发生盛期,果园巴钝螨非常活跃,每百枝可查到巴钝螨70-100只,由于桔园杂草茂密,巴钝螨通过杂草迁移到对照区的脐橙上,7月16月对照区脐橙每百枝有巴钝螨50-80只,此后对照区与处理区红蜘蛛密度没有明显差别。 从5月26日放螨到8月底示范园一直未喷过防红蜘蛛的药剂,而化防区已用药三次防治红蜘蛛。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比较,红蜘蛛高峰期百叶虫量低100-800只(平均94只)、放螨后一个月防效达90%以上。在7月上旬捕食螨种群建立后,示范园红蜘蛛密度一直维持在低位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