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围绝经期的内分泌变化与心理的关系

围绝经期的内分泌变化与心理的关系

围绝经期的内分泌变化与心理 的
关系
围绝经期的内分泌变化与心理的关系 【文章编
号】1004-7484 (2014)
03-01134-02

围绝经期(更年期)是妇女在 40岁以后从生育 期到
非生育期之间的过渡时期,称为更年期或围绝经 期。妇女
在40岁以后从生育期到非生育期之间的过 度时期,称为
更年期或围绝经期。围绝经期(更年期) 的最早变化是卵
巢功能的衰退,然后才表现为下丘脑 和垂体功能的退化。
此时期卵巢渐趋停止排卵,雌激 素分泌减少,而促性腺激
素增多,FSH/LH仍小于1。 绝经后,卵巢几乎已不能分
泌雌激素,但仍分泌雄激 素;促性腺激素水平逐渐升高,
由于 FSH升高较LH 显著,故FSH/LH> 1。至老年期,雌
激素稳定于低水 平,促性腺激素也略下降。
围绝经期情绪障碍是指女性在自然绝经前后发 生

以焦虑、抑郁为主要特征的非特异性综合征发生率 约
32%。围绝经期是女性随着年龄增加,卵巢功能衰 退,

激素水平波动式下降直至绝经这一特定的、自然 的生理、
心理变化。人格特征是个体在对人、对己以 及对客观事物
适应时所显示的独特、固定的心理及行 为特征。家庭是社
会组成的最基本单位,家庭支持多即

婚姻质量较高,对保证女性心身健康起重要的作用。传 统
的生物学观点认为,体内雌激素水平从青春期周期 性波动
至绝经期降低到极低水平,导致女性心理状态 及行为等的
变化。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

每个女性自青春期开始均面临雌激素水平的变化 ,但
只有存在当某些心理社会易感因素时,才会出现精神 情绪
症状。围绝经期情绪障碍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 方面因素
相互作用的结果:雌激素水平变化是围绝经 期情绪障碍发
生的生物学基础,但不是发生的直接原 因;人格特征在个
体对雌激素变化的反应上起关键作 用,围绝经期情绪障碍
可能是具有神经症特质女性固 有人格特征的表现。此外
,
良好的社会支持对围绝经期 女性提供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提示治疗围绝经期情绪 障碍患者不仅需要使用雌激素及情
感稳定剂等药物

而且重要的是个体针对性的心理治疗。
1
围绝经期内分泌变化

1.1
卵巢的变化 绝经后妇女卵巢体积缩小,其重 量

仅为性成熟妇女卵巢的1/2~1/3。;卵巢门血管硬化, 动
脉分支减少。卵巢皮质变薄,原始卵泡几已耗尽, 遗留的
少数卵泡对促性腺激素刺激又不敏感,以致卵 泡成熟发生
障碍,不再排卵。
1.2
性激素 围绝经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 分

泌逐渐减少,孕激素分泌停止,卵巢间质虽能分泌 雄
激素,由于卵巢内缺乏芳香化酶,不能再卵巢内转 化
为雌激素,因此绝经后妇女体内仅有低水平的雌激
素。与育龄妇女相反,其中雌酮均值(129.5pmol/l)
高于雌二醇均值(47.7pmol/l),E1 / E2> 1。雌酮
升高 主要是由来自肾上腺皮质以及来自卵巢的雄烯二
酮 经周围组织中芳香化酶转化的结果,而雌酮、雌二
醇 也可相互转化。转化的部位主要在肌肉和脂肪,
肝、 肾、脑等组织也可促使转化。
1.3
促性腺激素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诱 导下

丘脑弓状核和室旁核脉冲式分泌促性腺激素释 放激素至门
脉循环,进而刺激垂体释放FSH和LH增 加;同时,由于
卵泡产生抑制素减少,也使 FSH和
LH水平升高。其中,FSH升高较LH显著,绝经后 2-3

达最高水平,约持续10年,至老年期下降。
1.4
催乳激素由于雌激素具有肾上腺能耗拮剂的 功

能,可抑制下丘脑分泌催乳激素抑制因子(PIF), 从而使
催乳激素浓度升高。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 下丘脑分泌
PIF
增加,致使催乳激素浓度降低。

1.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绝经后GnRH
的分泌 增加

与LH相平行,说明下丘脑和垂体间仍保持良好 的功能。
1.6
抑制素 抑制素浓度下降,较雌二醇下降早且 明

显,可能成为反映卵巢功能衰退更敏感的标志。抑 制素又
反馈抑制垂体合成分泌 FSH作用,并抑制 GnRH对自身受
体的升调节,从而使抑制素浓度与 FSH水平呈负相关。绝
经后;卵泡抑制素极低,而 FSH升高。
2
调理方法

2.1
女性更年期症状患者适当服用谷维世、安定, 以

控制心慌、烦躁等症状。
2.2
增强饮食调理,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 少食

糖和脂肪食品,尤其需要减少脂肪的摄入量。
2.3
艾灸足三里、三阳交、内关等穴位,每晚一 次。

2.4
保持心情愉快、参加文体活动可减缓焦虑不 适。

同时家庭参与可帮助患者度过更年期。
3
小结

关于更年期症状的治疗,目前国际上最主要和最 有效
的方法还是激素治疗。激素(替代)疗法(HRT) 是指给
绝经前后妇女补充适量的雌激素,以缓解雌激 素缺乏造成
的各种更年期症状。但是,中国的百姓向 来闻“激素色
变”,包括国际市场上对激素治疗的研 究之前也是颇有波
折,无论给医生还是患者都带来了 观念上的冲击和混乱。
的确如此,激素治疗也存在其 不确定副作用,有时候十分
严重,大都数女性并不愿 意接受这种可能性的风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