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
1.理论
乔姆斯基认为儿童头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LAD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语言普遍特征,即普
遍语法(UG)和一套评价系统。也就是UG学说中的“原则和参数理论”(Principle and
parameters in syntactical theory)。已经掌握了一套语言系统的人,对客观世界已经有了比较
详尽具体的认识,他们运用目的与表述客观世界的时候,往往先要把表述的对象转换为母语,
再对应为客观世界,再组织目的语语料。可以表示为:需要表述的对象——母语——客观世
界——目的语——表述
而最大的差异便在于,成年学习者已经掌握了一套完整的母语系统。若普遍语法理论同
样适用于二语习得,那么如何重置第二语言中的参数值(一套语言系统规则)便是问题的关
键。
2.普遍学习策略
适当对比,形成母语的正迁移。
众所周知,汉语是一种语法规则非标记性的语言,没有性数格时体态的变化,往往给有
标记语言的母语学习者带来诸多困扰。但是在句法范畴中,汉语用“着、了、过”表示进行、
完成和经历体,用“被”表示被动,这说明汉语的语法规则是隐性的。在这种情况下,适当
的语言对比是必要的,可以帮助学习者找出重点、难点所在,也有利于二语学习者对参数值
进行重置,形成母语的正迁移。
古今中外,有不少学贯中西的大师,如林语堂,萧乾,卞之琳,他们何以国文做得好,
英文也写的通呢?他们在母语方面已经有了很高的造诣,“普遍语法”已经自然而然地在他
们脑中形成,并且中英文当中本身就有许多类似的表达,如eat one’s words(食言),
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因此学起英文来也比一般人的境界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