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沙坪坝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未来发展思路及计划
一、发展目标
按照“1年打基础,3年出格局,5年基本成型”的指导原
则,通过多种手段聚合沙区文化、旅游、体育资源,促进文化
(主要指影视、旅游、体育)事业的繁荣,推进大文化产业的
发展,把事业与产业的崛起作为首要任务,力争5年落地1-2
个行业标杆项目,打造1-3个文旅旗舰产业项目,引进一批文、
旅、体产业配套项目,实现产业规模不低于50亿元,招商引资
不低于100亿元,实现税收6亿元,逐步把文化产业的增加值
从2016年的仅50亿元培育壮大到“十三五”末100亿元,占
GDP的比例达8%以上。
二、发展思路
(一)资产注入
根据区委区政府战略规划部署,对接区级相关部门办理
沙区全域范围内优质资产清理移交:一是区文化委、体育局
注入的相关经营性资产;二是磁器口文化产业园内项目资产;
三是歌乐山公园及慢城项目资产;四是万达体育城将来建成
的资产;五是全区的公园类旅游资产;六是国资中心认为可
以注入的其他资产。
(二)招商引资
按照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与区级部门、有关平台
公司、有关街镇形成强有力的招商协同机制,从项目策划到
落地服务实施全产业链的招商协同,用招商引资突破文化产
业的转型开局。
(三)稳健投资
为了保持公司具有适度的现金流与一定的盈利能力,根
据需求导向逐步设立全资、控股、参股子公司,可按文化、
旅游、体育产业设置,可按磁器口、歌乐山慢城、歌乐山森
林公园、万达体育城等地域设置,可按文化增值服务如金融
等文化产品经营设置。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公司朝着治理
结构清晰,产权明确,产业突出的集团化上市公司方向迈进。
投资主要集中在垄断文化基础设施、影视、体育营运、旅游
产品、项目融资。为了保证公司的营运,近期将涉及现金流
较好、有盈利的影视、电影和其他轻资产文化营运产业链。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体制机制
成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
长,区级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领
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建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联动工作
机制,统筹协调解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大问题。建立
专家顾问机制,邀请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领域专家学者成
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专家顾问团,参与指导文化旅游融合
发展规划编制、重点项目论证评审和重大问题决策研究。
构建多部门参与的全域文化旅游综合发展协调体制,推动
全区文化旅游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二)加大资产导入力度
一是区政府赋予文旅公司更多政府性资源,将区文化、
体育、旅游相关资源(公共资源除外)以及区内各个街镇
特色文旅资源(公共资源除外)快速导入文旅公司;二是
在装入过程中,先行将清理出的资产整体划转文旅公司,
待以后整体置换、调整,对于部分无产权证的资产,先行
划转经营权、使用权,办理整体备案,待后续研究提出解
决方案后,上报市、区政府研究解决;三是对全区其他经
营性资产以文旅为平台策划逐步导入,以发挥全区经营性
资产的最大效益。
(三)扩大对外投资范围
目前公司处于创业初期,资产规模较小,现金流不充
分,为搭建更多、更优的投融资渠道,更好的发挥公司的
市场化优势。一是区政府赋予公司更加灵活的投融资权力,
支持文旅公司对外稳健投资,参与景区的功能性设施建设,
并持有垄断性的文旅资源,与行业巨头共同投资有盈利空
间且处于上升期的文旅产业;二是以风险可控为前提,支
持公司试水进入文化类为主的保险、基金、证券等金融领
域,参与资本市场运作,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多元化、
多层面、多渠道构建与社会资本合作双赢格局,实现文旅
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推动区级GDP与税收的
同步增长;三是对沙区拥有完全自主土地权属项目,赋予
文旅公司更加高效的投资决策权限,便于对普照寺水库、
凤凰镇、青木关等实施整体文旅产业打造。
(四)注重人才引进培养
结合实施“沙磁英才计划”,落实引进高层次文化旅游
人才各项优惠政策,重点引进一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懂
经营会管理的文化旅游领军型人才。优先安排文化旅游经
营管理人员参加区内外旅游、文化产业高级人才培训。开
展文化旅游从业者职业培训,将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民间
艺人充实到培训师资队伍,提升文化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
养。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工作室、文化名人、创意人才
等从事旅游工艺品创意研发和生产销售。
重庆沙坪坝区文化旅游发展
有限责任公司
201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