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第12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谈中国田径运动发展

从第12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谈中国田径运动发展

2011年2月 第25卷第1期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nxi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Feb.2011 Vo1.25 No.1 

●教育教学研究 

从第1 2届世界田径锦标赛 

谈中国田径运动发展 

荆维玲 ,黄天宇2 

(1.安徽科技学院体育部,安徽凤阳23100;2.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84)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分析了第12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的整体赛事及我国田径运动员参加本 次世界田径锦标赛的状况,揭示我国田径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田径运动发展的结论 与建议。旨在为我国田径运动竞技发展提供建设性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世界田径锦标赛;田径运动;发展;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334(2011)01—0202—03 收稿日期:2010—11—28 作者简介:荆维玲,女,安徽合肥人,安徽科技学院讲师。 

世界田径锦标赛作为世界最高级别的田径运动 

比赛之一,是目前世界上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体育 

运动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2009年第12届柏林世 

锦赛是历届世锦赛参赛国家和人数最多的一届,共 

有202个国家和地区的2102名运动员参加了本届 

柏林世锦赛。参赛国家和地区以及运动员逐渐增多 

的趋势表明世界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田径运动的发 

展,这有利于促进世界田径运动蓬勃发展。本文运 

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分析了第l2届世界田 

径锦标赛整体赛事的发展趋势,以及通过分析我国 

田径运动员参加第12届田径世锦赛的状况,揭示我 

国田径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为我国田径运动竞 

技发展提供建设性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以第12届柏林田径世锦赛以及我国 

参赛的男女田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中国期刊 

全文数据库检索、查阅各大图书馆田径杂志以及相 

202 关书籍,整理收集本文所需数据和文献。(2)逻辑 

归纳法: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我国田径运动员参加第 

12届柏林田径世锦赛,总结归纳出我国田径竞技运 

动发展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归纳总结 

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第12届柏林田径世锦赛奖牌分布情况 

2009年8月23日第12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在 

德国柏林落下帷幕,47枚金牌分别由l9个国家获 

得,并有37个国家获得了奖牌。从获奖情况来看, 

获得奖牌总数为1枚的国家和地区比较多,可以看 出比赛中获取奖牌的国家和地区数量不断增加,说 

明世界各国田径运动竞技实力在不断增强,尤其是 

第三世界国家(与金牌无缘,仅获得奖牌数的国家) 

的田径运动技术水平出现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 

(二)中国运动员参加第l2届世界田径锦标赛 

成绩现状评述 

本届世锦赛,中国派出35名选手参加了15项 比赛,有4次赛出个人最好成绩,中国田径队此次世 

锦赛获得2枚铜牌,1个第4名,3个第7名,共7人 

5项次进人前8名。邢慧娜初次参加世界田径锦标 

赛,获得女子10000米第7名,并创造世界青年纪 

录。对比上届世锦赛,中国田径军团实现了中国田 

径的全新突破,成绩有所提高,值得肯定。但就中国 

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的表现以及世界田径运动发展 

水平而言,中国田径运动整体水平仍比较低。 

1.我国男子田径运动员参加第12届世界田径 

锦标赛状况 

在本届柏林田径世锦赛上,我国男子运动员共 

参加了6个项目的争夺,其中110米栏、20公里竞 

走、50公里竞走和三级跳远4个项目进入了决赛。 

我国男子竞走在国际比赛中曾经有过辉煌的成绩, 

在本届柏林田径世锦赛比赛中,我国男子运动员在 

技术、体能、心理素质以及实战能力上都有较大幅度 

的提高。 

整体来看,我国男子运动员参赛人数少,参赛项 

目不全,特别是在短跑、中长距离跑、跳跃和投掷等 

项目上的落后局面仍未改变。因此,必须注重这些 

项目的发展与提高,这是改变男子田径竞技水平落 

后的根本途径。 

2.我国女子田径运动员参加第12届世界田径 

锦标赛状况 

在本届柏林田径世锦赛上,我国女子参加了9 

个项目的比赛,分别是马拉松、10000米、400米栏、 

20公里竞走、铅球,铁饼、链球、撑杆跳和三级跳远。 

我国在女子马拉松项目上突破了无金历史,白雪为 

我国夺得1枚金牌,白雪等4名女将分别以优异的 

成绩显示了我国女子马拉松项目的强大优势。女子 

铅球一直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在本次比赛中,我 

国有3名女将进入决赛,其中巩立姣以19.89米的 

个人最好成绩获得铜牌。在铁饼比赛中,宋爱民以 

62.42米获得第5名,马雪君以58.79米取得第11 

名。张秀文在女子链球项目上以72.57米的成绩获 

得第5名,从她们的年龄特征上可以看出中国女子 

运动员在田径投掷项目上后继有人。我国女子竞走 项目相比男子也不逊色,22岁的刘虹在20公里竞 

走项目上,为我国夺得1枚铜牌。 

由此显示,我国女子运动员在投掷项目、马拉松 

和竞走类项目上参赛人数相对较多,而在短跨类项 

目、中长跑以及跳跃类项目上,参赛人数不多,缺乏 实力。从年龄结构上看,我国女子运动员大多数出 

生于“80”后,也有少数运动员出生于“90”后,这批 

年轻运动员将是我国备战3年后伦敦奥运会的主要 

选手。 

三、我国田径运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因素 

(一)田径后备人才匮乏的问题比较突出 

田径后备人才预示着希望,更预示着未来。如 

果我们的田径项目没有雄厚的后备人才资源,那么 

中国田径竞技水平步人世界先进水平就成了一句空 

话。多年来,我国施行“独生子女”的政策,少儿人 

口比例逐年下降,田径后备人才的源头在缩小,从事 

田径训练的人数日趋下降,质量也在下降,这对国家 

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是不利的。我国市场经 

济的不断发展及对未来高等教育发展和结构调整, 

对田径后备人才来源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资金 

投入来看,体制外资源开始介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培养,但仍以国家投资为主,投资渠道的单一,导致 

体育人才培养的高投入与资金短缺的矛盾,阻碍了 

市场化人才培养与输送机制的形成。因此,我们要 

积极探索后备人才培养与教育发展和结构调整及市 

场经济相适应的发展道路,要逐步建立起新的后备 

人才培养体系。后备力量培养的学校化和市场化不 

仅可拓宽后备力量源头,而且还能解决部分培养经 

费问题。 

(二)田径训练管理体制不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原有的 

“中央集权制”已经不能更好地促进竞技体育的发 

展,出现了许多非均衡的问题。总之,在田径运动训 

练管理体制的改革中,须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建立 

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有中国自己 

的特色又能适应国际田径运动训练与竞赛的发展方 

向的田径训练管理体制。 

(三)教练员的训练理念陈旧,创新意识落后 

教练员对运动训练的认知程度,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着教练员的执教水平。每一位教练员都会形成 

自己的训练理念,这些训练理念来源于对训练理论 

和实践的认识。教练员知识的陈旧,由此生成的训 

练理念不可能适应运动训练的快速发展。例如, 

Matveev的训练周期理论一直是我国竞技运动训练 

尤其是体能类项目训练的重要指导思想,长期以来, 

我们没有对该理论进行仔细甄别和深入探讨,基本 

203 上全面地接受,毫无创新意识。近年来,在训练周期 

理论受到大量质疑的情况下,教练员们还是习惯于 

将训练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置于该“理论”的框架 

下解决,并没有创新性地探究解决问题的实用性方 

案。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训练理念的陈旧 

滞后,束缚了教练员的训练思路,教练员创新意识的 

缺乏必将降低训练的效果。 

(四)运动员年龄小,缺乏大赛经验 

随着世界田径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强手问的 

竞争越来越激烈,除了能力与技术等因素的抗衡外, 

更主要的是心理因素的较量,而心理因素的较量主 

要体现在运动员的大赛经验是否丰富、参赛能力是 

否成熟方面。本届柏林田径世锦赛中,我国参赛15 

个项目,共32名运动员,其中首次参加世锦赛的小 

将占到了一半,这些年轻运动员缺乏大赛经验,参赛 

能力不强,所以成绩发挥极不稳定。实践证明,只有 

运动员充分做好了与强手竞争的心理准备,才有可 

能成为重大比赛的获胜者。 

(五)年轻教练员的教育与培训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实行的教练员教育与培训制度,在一定程 

度上提高了我国年轻教练员的执教水平,但同时存 

在着诸多问题。有很多项目的岗位培训没有形成有 

计划、分层次、系统的培训机制。对年轻教练员的教 

育和培训内容重复、没有针对性,培训的教师不了解 

专项,脱离实践,使教练员的教育与培训工作流于形 

式,没有从实质上起到提高教练员全面素质和指教 

水平的作用。世界体育强国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 

只有抓好了教练员培训教育工作,才会拥有一支高 

204 水平的教练员队伍。有了这支队伍,国家的体育事 

业发展就有了希望。因此,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应进 

一步认清年轻教练员培训工作的意义,建立教练员 

教育和培训中心,加强教练员考核工作,进一步建立 

和健全教练员定期进修制度,把教练员的教育和培 

训工作落到实处。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第12届柏林田径世锦赛田径项目的分 

析,不难发现我国田径运动仍然存在女强男弱的严 

重局面。 

我国田径后备人才严重匮乏,是导致我国田径 

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基层田径人才培 

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 

完善并健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田径训练管理体制,使我国田径运动训练管理体制 

既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又能适应国际田径运动训 

练与竞赛的发展方向。 

教练员训练理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强。应鼓励 

教练员脚踏实地学习新理论知识与训练技术,更新 

训练理念,提高自身的执教水平。 

我国年轻运动员缺乏大赛经验,参赛能力不强, 

在国际田径比赛中不能正常发挥水平。应加强年轻 

运动员参赛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要加强完善教练员的教育和培养制度,建立和 

健全教练员定期进修制度,使教练员的教育和培训 

工作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杨新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