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特征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
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多
为药用,也有用作蔬菜或入茶,长期以来只在农户房前屋后空地零星
和植。随着紫苏经济价值的不断开发,种植面积日益扩大,逐渐形成
规模生产,尤其是用紫苏嫩叶加工的产品是日本人最喜欢和必不可少
的佐料,出口销量多。现就紫苏特征特性和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
紫苏有特殊香味,株高60—150厘米,茎四棱形、直立、紫
色或绿紫色;叶片宽卵形或圆卵形、单叶对生,先端突尖或渐尖,边
缘有粗圆锯齿,两面紫色或表面绿色、背面紫色;总状花序,顶生或
腋生,花淡紫色;种子细小、灰棕色、千粒重1.8—1.95克。
紫苏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强,在温暖湿润、土壤疏松、肥
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旺盛,我国从南至北的广大地区
均可种植。种子发芽适温为18—23摄氏度,茎叶生长适温为20—26
摄氏度,刚出土的幼苗虽然能忍耐1—2摄氏度低温,但苗期温度低
生长缓慢,开花期适温为26—28摄氏度。一般于12月中下旬播种,
翌年3月上中旬开始采收嫩叶,6月底左右采收,单茬生长加采收期
达6个月以上。紫苏再生能力强,大田管理通常可采8—10次,每亩
产鲜嫩叶1 000—1 500公斤。目前,出口日本的主要栽培品种为“卷
皱大叶紫苏”和“卷皱小叶紫苏”,两品种均表现生长整齐、叶质厚、
芳香气味浓及高产、稳产等优良特性。
2、栽培技术
2.1 选地、整地。 紫苏虽然耐瘠薄,但以选择排灌方便、疏
松肥沃、远离工业污染源并能成片种植的壤土为佳。紫苏可连作2—3
年,应根据当地适宜的轮作模式合理布局。栽培前隔冬翻耕土壤,每
亩施用烘干鸡粪500公斤或腐熟有机肥1 500公斤、进口复合肥25
公斤(n:21%、k20:21%,下同)、过磷酸钙25公斤,整细耙平后
做畦,畦宽80—100厘米、畦沟宽30厘米、沟深20厘米,以便机械
收割或人工采收。若田间杂草较多,播种前5-7天喷施除草通300倍
液于土壤表面,或者苗期酌情选用精稳杀得、乙草胺等除草剂结合中
耕除草,能有效减少杂草的危害。
2.2 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紫苏播种时间依品种特性及收购时
间来确定。播种方式为直播栽培和育苗移栽两种。可用直播加盖地膜,
也可用育苗移栽。直播时间一般在12月中下旬进行,过早播,土温
低,苗期生长缓慢;过迟播,不仅采收迟,收购价格也较低。育苗移
栽播种时间提前在11月中下旬,比直播早采收1—2次,可以增加产
量和收益。其栽培密度,直播每亩播种量为150克左右,双行条播,
播后覆上一层薄细土或土杂肥,保持土壤湿润。在适宜条件下播种后
7—9天即可出苗,当苗长4—5厘米时,按株距15—20厘米、行距
30—50厘米,进行间苗、定苗,未出苗或死苗的地方要及时补苗,
确保每亩约10 000株。育苗移栽播种量每亩为100克左右(每亩苗地
可供15亩大田移栽),播种后苗床架设小拱棚,出苗后加强肥水管理,
适时揭膜,培育壮苗。当苗长至2叶1心即可移栽大田定植,及时浇
足定根水,栽培密度每亩为8 000—9 000株。
2.3 科学施肥,防旱防渍。 紫苏每亩产1 000公斤以上鲜嫩叶
时,需要纯n 45公斤、p20517公斤、k20 10公斤。因此在施足基肥
的基础上,应采用多次追肥的方法,以氮肥为主,配施适量的磷、钾
肥,着重施好苗肥和采收肥。一般每次采收后施高氮复合肥20—25
公斤或者养分相当的其他肥料,结合喷施一遍600倍绿乌龙腐殖酸叶
面肥另加1 000倍生物钾肥,促使紫苏采后恢复生机,早生快发。在
水分管理方面,苗期要及时排灌,保持田面湿润,防止渍害烂根;夏
季高温干燥,应及时沟灌润土,以增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提高紫苏
嫩叶的色泽和品质,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2.4 综合防治病虫害。 紫苏病虫害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通
过轮作、中耕除草、诱杀及药剂防治等措施把病虫害控制在发生初期。
日本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要求较严格,药剂防治必须按照无公害生产
要求,使用低毒、低残留类农药喷杀,而且每次施药必须距采收期8
天以上。
紫苏抗病性强,病害较少,主要有枯萎病、锈病、白粉病等。
这些病害发病较轻,一般不需进行药剂防治。若病害发生较重时,使
用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有较好的效果。紫苏虫害较多,主要有斜纹夜
蛾、螨类、菜青虫及一些地下害虫。治虫一般使用菊酯类农药,杀螨
可选择赐贵春等杀螨、杀虫剂进行防治。
2.5 分批采收,当日加工。 当紫苏长至8对真叶、苗高约45
厘米时即可用机械收割或手工采收,以后每隔10—13天,待新梢恢
复长势后再次采收。采收部位为嫩头5厘米,要求叶片基部宽度5厘
米以上且不带有硬枝,因此,机械收割采收后要集中剔除嫩头上的少
量硬枝。此外,采收时应避免高温及雨天,以晴天上午6—10点钟采
收为宜,采收的嫩叶要当日收购,当日加工,以防发热变质,影响产
品质量。
2.6 留种、采种。 紫苏嫩叶采收结束后,其残体随之翻犁入土,
准备下一季作物种植。若要留种收获种子,根据需要量选择生长整齐
一致、叶片两面都为紫色的原栽培地作为留种田块,继续肥水管理,
要求适当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促进其开花、结实。通常在10
月中下旬,当种子大部分转褐成熟时,于早晨一次性收割,转运至场
地晒干脱粒扬净,种子保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