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偷走的那五年影评(一):看了一部电影《被偷走的那五年》。
看完之后感受颇深,写下一点自己的想法。
这是一部笑中带泪的电影。
开篇简单愉快,新婚的夫妻俩自拍互拍、相互打闹,然后开始甜蜜的蜜月之旅,电影就在这样简单的氛围之中开始了。
一场车祸使得何蔓(女主)失去了五年的记忆,她的记忆停留在了那场蜜月旅行的时候,然而实际上,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年。
五年之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此时的她已经和谢宇(男主)离婚了,而她对于这五年之间的一切完全没有记忆。
于是,那句我不明白为什么一觉醒来,你就不是我的了成为全片最大的泪点。
何蔓选取住进谢宇的家,期望能够找回记忆,谢宇出于同情也欣然理解。
在这过程之中,何蔓慢慢地了解到了这五年间所发生的一切,前三年他们一如既往的恩爱,形影不离,而在两年之前何蔓升职之后,他们的生活开始发生了变化,她变成了工作狂,脾气也变得暴躁,而谢宇为引起何蔓的注意开始找借口频繁应酬,却让何蔓以为谢宇有了外遇,在一个醉酒的晚上,何蔓与心理医生发生了关系,两人互相折磨,互相伤害,逐渐形同陌路,他们的婚姻也走向了破裂。
明白真相的何蔓倍感愧疚,谢宇选取和何蔓重新开始。
一个人要直面自己的过去是需要勇气的,尤其是那些不太光彩的过去。
影片展现了两人在此过程中所面临的内心挣扎和痛苦。
其间,对于何蔓的追问,谢宇说过一句我害怕你明白了以后你就不喜欢我了,由此能够看出其实谢宇仍然爱着何蔓,他害怕再像以前一样他们两人再次走向陌路,他再次失去何蔓。
而当谢宇得知何蔓已经明白自己以前出轨时,说了一句你还爱着他吗?,能够明白这个男人当时内心的痛苦。
()但是他还是选取了宽容,既然何蔓已经失忆,那就重新开始。
正当很多人以为故事将以大团圆结局结束时,剧情却出现了反转。
何蔓被诊断出患有脑萎缩症,刚刚做过的事情就会忘记,并且病情不断加重。
即使这样,何蔓依然记得他们的结婚周年纪念,并在那天去买了之前谢宇想要的手机(五年以前),谢宇重新对何蔓求婚,感动之余,何蔓也做了一个决定:她瞒着谢宇做了风险极大的手术,为的是给予他幸福。
在留给谢宇的录音中,一句你让我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我也要给予你幸福令人动容,感情让人不惧死亡。
结果手术失败,何蔓高位截瘫,并且肺功能衰竭,只能靠一台机器呼吸。
她不想再拖累谢宇,期望谢宇关掉呼吸机结束她的生命,遭谢宇拒绝后选取自杀,但是并未成功。
谢宇在和好友丹尼聊天时释怀,决定同意何蔓的请求。
但是影片结尾并未给出谢宇是否关掉呼吸机的镜头,以谢宇抱着病床上的何蔓并不断说不要怕而结束。
或许这是给观众留下一些思考的空间吧。
在谢宇和丹尼聊天时,丹尼叙述自己父亲的故事时所说的一句话我不需要出席你人生中每一个重要的时刻,只要在每一个重要的时刻,我明白你心里都有我,那我就无憾了。
(丹尼父亲患癌症,丹尼要父亲出席自己毕业典礼时丹尼父亲说的)打动了我。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本来就不是完美的,总影片以简单的喜剧开篇,却以韩剧式的杯具结束,令人回味无穷。
我觉得影片留给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珍惜眼前,珍惜当下,不要给自己的未来留下更多的遗憾。
也许何蔓在那场车祸中就就应离去,影片让她以新的方式过了一遍那缺失的五年时光,这也使得双方都更加珍惜对方,他们都害怕失去对方。
但是以杯具结尾又将我们拉回现实,现实中没有如果,时光也不可能倒流,该离去的终究会离去。
人生中很多事情是不完美的,总会有残缺和遗憾,亲情、感情和友情都是如此,父母总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以前的伴侣和好友也有可能反目。
所以,请珍惜当前所拥有的,不要等失去了才后悔。
虽然没有以很多人所期望的大团圆结束,但影片给了我们另一种风景,一种残缺的美丽!被偷走的那五年影评(二):《被偷走的那五年》:假如老天再给我一次机会谈女人时话题绕不开男人,讲男人时话题少不了女人这位性爱女导始终将镜头对准了女性和情感。
首先我得坦白,对导演黄真真的印象还停留在《女人那话儿》上,明白这是一位观注女人,关注性的前卫导演,仅此而已。
这部被称为是黄导十年来最满意作品的《被偷走的那五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女性电影。
当然,《女人那话儿》关注的是女人的性,而《被偷走的那五年》关注的是女人的情感。
《被偷走的那五年》讲述了一个失忆女寻找丢失记忆的故事。
假如老天再给我一次机会导演正是抓住了人们后悔莫及,失而复得的心态将一段已经情缘已尽的感情死灰复燃。
其实何蔓也好,谢宇也罢,在感情面前他们都是失败者,他们深爱着彼此却又被现实的突变搞的慌了手脚。
当事业的节奏占据生活的三分之二,再好的感情都会在夹缝中面临卑微和不堪。
或许何蔓的强势只是拿作保卫自己的武器,也或许谢宇的花花肠子只是为换得对方多一点的在乎,但是感情容不得他们顾自的留意眼和妄自揣测,最终的分道扬镳成为了必然结局。
如果导演按一段感情的始末来讲述故事,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大概已经走到了尾声,但是这位不逾拘谨,个性迥然的导演怎样会采用这样平铺直叙的方式叙事。
可见导演的重心并不是放在感情的问题上,而是以谦谦君子的口吻告诫我们,如何重拾,如何珍惜现世。
诚然,失忆题材的影片多如牛毛,耳熟能详的如韩国的《我脑中的橡皮擦》,欧美的《恋恋笔记本》《初恋50次》,大陆的《不再让你孤单》《我的失忆男友》等等,部部都是骗的人无数眼泪的催泪弹。
当然,要想在同类型电影里取得成功并超越前者必得有自身的标新立异或者不同凡响之处。
当失忆题材遇上车祸和绝症剧情简直和韩剧无异。
值得欣喜的是,本片没有走上和韩剧一样矫揉造作的狗血剧情,而是以悲喜剧的方式带你重温另一版的《分手说爱你》。
电影一开场以主观记录的伪拍摄手法进行拍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黄真真前作《分手说爱你》。
很显然,《被偷走的那五年》有笑点,有泪点,也有雷点,但是很难到达创新突破,导演刻意营造的简单气氛也在颇具争议的结尾中毁于一旦。
在我看来,《被偷走的那五年》是一部奇怪的电影,喜剧开场,杯具收尾,中间还穿插了类似范玮琪新歌的mv和歌舞,观影情绪可谓是五味陈杂。
人们向来喜欢用三段式解读一部电影,《被偷走的那五年》也是一部典型的三段式电影。
第一段是简单搞怪的新婚生活,简单愉快,贴近生活,白百合和张孝全本真的表演带来一次次惊喜,引得在座的笑声连连。
第二段为我的记忆不见了,失忆女开始踏上找回记忆之旅。
片中主人公何蔓曾不止一次的声嘶力竭的说我们为什么会离婚,为什么一觉醒来后一切都变了摸样。
第二段就在替何蔓寻找答案,解答这些为什么。
看过影片的观众都明白,直到影片最后都没有交代出记忆是否找回,反而剧情急飓转变进入了第三段,上演了一场感天动地的生死之恋。
童话中的王子和公主并没有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公主没有如预期的战胜病魔,王子也没有吻醒公主,而是采用了医学上的禁忌,换得一个不完美中的完美结局。
现实中,每一段感情都像是一个没有回路的冒险,我们不明白会在哪些时刻哪些地点就走向了终结,也不明白分手后是否还会有破镜重圆的一天。
看完电影后我们都会深思,假如老天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会不会对那个女孩说一句,爱你一万年。
还是改变自身,从头再来。
被偷走的那五年影评(三):伴随着女主何曼的离去,我明白剧情就此终结。
在女主决心做手术的那刻,习惯性的认为女主必须会治好,这又是一部皆大欢喜的影片。
生活里一般被注定的东西就不会改变,我喜欢从电视剧、电影、小说中看到奇迹的发生,即使有些变得不可思议。
看《被偷走的那五年》的缘由,还得从这部剧的片花说起。
搞笑的氛围,加上白百合、张孝全、范范等帅哥美女实在为这部剧加分不少。
怀着简单的情绪,看着他们的搞怪,因为我明白,不管剧情是有多虐,最终男女主角最终还会走到一齐,所谓有情人终成眷属。
看着失去五年记忆的何曼,她的记忆还停留在蜜月旅行,醒来之后最关心的也是自己的丈夫谢宇。
人或许就是这样如果不经历失去,又怎样会明白此刻拥有的有多珍贵。
之后看着五年之前的曼与五年之后的宇的相处,两个人在一齐的记忆太多太多。
五年的时间,他们之间发生了太多事,有过甜蜜有过争吵,最终离婚,但最终男女主角还是走到了一齐。
只可惜,生病了的曼没有逃脱病魔的魔掌。
这让我觉得太过凄凉,全剧由欢乐转为悲伤,这样一个转变留给人们更多的是一种深思。
是啊,如果一切都要等到失去了再去珍惜,又还有什么好处。
也许因为一些争吵、一些误会、一些现实的东西,改变了你的看法,暂时使你忘记了以前在一齐的完美时光,不如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孰轻孰重。
一辈子不长,也许错过就错过了,所以,抓住身边最终的那个ta,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被偷走的那五年影评(四):被偷走的那五年》:暧昧之下,悲喜不明导演的个人趣味一旦构成,一般状况下总有些蛛丝马迹顽劣的呈此刻他们的作品中,无论优劣,那都是属于导演的个人印记。
黄真真在《被偷走的那五年》开头就dv了一段,并且超多人物近景的镜头选位将主角摆放在画面中央,纪录片导演的惯性,可见一斑。
而这个掺杂着笑点与泪点的感情电影里,窃以为最佳段落,就是两段dv,尽管跳脱出整部影片工整的小格局,但在气氛的衔接上则重点呈现了一对佳偶的天然属性。
白百何越来越娴熟的在同一种类型电影中支配着影片的情绪感染力,比起相对木讷的张孝全更灵巧的在恰当的场景里秀着自己从荧屏扩张到大银幕的气场。
我不明白还能在影厅里再欣赏几次白百何的量产化表演,但能够肯定的是,要让大多数观众疲劳,就她的外形亲合力与表演不打折而言,再来几部也未尝不可。
配角方面,台湾青年电影中雅痞式的中产笑话功不可没,所以单论电影的可看性,《被偷走的那五年》不输于《失恋33天》这样走心理需求营销而大卖的电影。
问题在于,这样一个故事还有多少市场。
女性视角下的感情故事,多半婉约,放到杯具环境下就更容易伊人似水。
但是本片却将女性主义的视角投射到片中,女主角在失忆之前原先是个普拉达女王式的强硬派。
丧失的五年记忆,皆因其强势,这导致女主角的被同情姿态并不单纯,这失忆的情节设置也差强人意,于是很奇怪的,在近一小时的前半段影片中,我不明白该给片中人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去预期怎样一种发展模式。
这大概能够解释为什么在张孝全第一次哭的场景下,全场观众却哄然大笑一样。
原先我们都是伤害了对方,才到了这无谓的境地。
情绪不单纯,动机不明朗,导致这出电影的前半段娱乐价值远大于情感共鸣。
后半部电影就简单了,哪怕我们没有被明确告知女主角脑中的淤血是否的确因车祸而起和失忆有关,这韩式的绝症与悲情还是在后半段被更大范围的铺开。
这是很多言情类影视剧最有效的催泪方式和话题特征,虽然影片结尾选取了一种较为大度的方式,并且试图在感情片类型中灌输豁达的价值观,但无力挽回的,是大家被搅浑的观看情绪,我们就应笑着还是哭着迎接这原本就应泪如雨下的杯具结尾,这对消费时代的大部分观众而言是一个高下立见的选取题:当然要笑,因为生活原本就应充满欢乐。
那么在他们的选取下,《被偷走的那五年》其实什么也没有偷走,影片只是在试图教会观众:留住最美时光,爱就能够定格在你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