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神人关系与自我观念

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神人关系与自我观念

浅析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神人关系与自我观念
[摘要]:作为文化的渊源之一,神话在人类文明史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是举世闻名的文化类型,它们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分析它们的相异点,可以有效的促进东西方文化间的交流。

本文浅析了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中极具典型性的两个相异点,神人关系和自我观念,揭示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关键词]:神话神人关系自我观念
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了的古代英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初级解读。

在神话历史中,中国和希腊神话分别作为中西方神话的典型代表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对这两种文化
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神话广泛存在于寓言、小说、戏曲等艺术形式当中,最早记载于《山海经》和《淮南子》。

它主要由创世神话、日月星辰神话等九部分组成。

希腊神话主要由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组成。

神的故事包括开天辟地、神的产生等;英雄传说中的英雄多是神人所共生的后代,不同的英雄和事件又形成了几个传说的系列。

由于地域、背景、习俗等原因,这两种神话又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下面,我将通过两个方面来表现它们的相异。

一、神人关系
中国神话中,诸神常是高高在上的。

神人之间界限明显。

每尊神
都具有与众不同,凡人难以企及的能力和完美人格,集世间美好于一身,是帮助凡人脱离苦海的救世主。

他们与世俗绝缘,凌驾于芸芸众生之上,供人膜拜,神圣不可侵犯。

例如,在妇孺皆知的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真经。

一路上,九九八十一难,每次遭遇困难,都需要祈求各路神仙的帮助和点化,才能安然无恙地度过难关。

这样看来,神的确是在关键时刻出现并解决一切问题的不二人选。

希腊诸神却不然,他们不仅具有无边的法力而且和普通人一样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神不仅与人同形,而且在性情上与人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神就像是人一样,有男有女,他们一样恋爱结婚,繁衍后代。

在希腊神灵的世界里,就像在人间的大家庭里一样,既有父母兄弟子侄的亲情,也有相互争风吃醋、勾心斗角和为老不尊”比如,宙斯的妻子赫拉。

当她发现宙斯到处寻花问柳,赫拉并没有表示出“神母”宽容体谅的雅量,而是像普通妇女一样大发“醋意”,穷尽一切办法折磨和作弄宙斯的情人以解心头之恨。

除此以外,希腊神话中,大量相爱、仇恨、嫉妒、虚荣的例子比比皆是。

又如,太阳神阿波罗以不变的热情始终追求山林女神达芙妮,即使遭到拒绝,也不轻言放弃;诸神之首的宙斯也时常会变成公牛或是天鹅吸引人间的美女。

但是在众所周知的中国神话《七仙女和董永》中,七仙女却因为爱上了凡人董永而永远失去了仙女的身份与董永厮守终身而被传为一段佳话。

这说明在中国神话当中,神人之爱是不被允许的。

由此可见,两种神话的神人关系相差很大。

二、自我观念
希腊神话中自我观念的强调尤为突出。

“在西方神话中,‘自我’是独立的,且是和他人分离的;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我’是相互依存的,是存在于和他人的关系中的。

这一文化特征,我们可以从中西文化的源头——神话中得到印证。

”创世神话中,混沌产生了大地女神该娅,再经过一系列的神神结合,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神。

由此,希腊神话中的创世过程强调通过个人生殖过程产生世界,注重个体力量。

而中国神话中解释世界来源的是盘古开天劈地。

混沌之中,盘古从中生长,身躯化为云雾、太阳等。

“盘古的故事最早见于三国徐整的《三五历记》。

这个故事可能首先产生于南方,而后在全国民间广为传播。

”这种牺牲自我换取自然界的过程强调的是奉献精神。

又如,瑞娅带着最后一个孩子宙斯出逃,使其逃过被父亲吞食的命运。

宙斯长大后,解救了其他兄妹且推翻了父亲的统治,最终成为众神之王。

通过个人奋斗取得成功,自我意识和观念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般说来,中国神话强调众人力量以及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常表现出一种佑国佑民的气质。

例如,海峡女神妈祖,在惊涛骇浪中拯救众多渔船,深受渔民爱戴。

“湄洲岛屿,介于福州和泉州之间,为海道要冲,拯救海难、解人危厄的妈祖,正是适应了这种需要而产生的,故被称为‘海神’。

”还有一传说,天上原有九个太阳,炙热的阳光使得万物无法生存。

后羿为了解除人间疾苦遂决定射日。

他爬过九十九座高山,迈过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了九十九个峡谷,来到东海边,拉开万斤弓弩,搭上
千斤重利箭,瞄准天上火辣辣的太阳,接连射落八个,只留一个在人间维持正常的昼夜规律,造福人类。

在希腊神话中也有类似造福人类的神话传说,但是以牺牲自我为前提的却是相对较少的。

中国和希腊神话的相异点,尤其是对神人关系和自我观念的探究,有利于更深一步的寻找文化的渊源,有效的促进彼此的日常交流和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杨巨平,晏邵详.走进古希腊文明[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
[2]史曙华,陈莉萍.从中国希腊神话看中西自我观念之差异[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8,3(7).
[3]严文明.中华文明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施宣园,李春元.中华文化之谜[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