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在科技
投入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的前提下,科技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
已经成为影响未来科技发展成效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十一五期间,为推动科技投入优化配置,我们努力聚焦科技
投入、科技金融结合、科技成果推广、科研条件建设以及企业创
新中心建设,加强宏观配置和统筹协调,为十一五新科技发展提
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几年来共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200余项,争取国家和省、
市级以上项目资金2400万元,投入县级科研经费每年都在1000
万元以上,促进全县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全县煤炭回采率由上世纪末的25%提高到了现在的65%。冶
铸产业全部淘汰了100立方以下的高炉,引进建成了300万吨的
福盛钢厂。发展培育了一批10万吨级规模铸造企业。建成26个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5个科技示范农场,15个规模养殖小区,
农业新技术覆盖面达95%,农作物优种普及率达100%,37个农
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认证。发展科技示范户2100个,培育科技
当家人35600个,培训各类实用型技术人员20多万名。每年对
10名外聘科技人才实施重奖,组织正高级、副高级、外聘和特
殊技能专业人才进行免费体检,并每月分别给予500--1000元生
2
活津贴。近年来共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0余名,其中高级专
业技术人才40余名。
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按照
“扩大规模、延伸链条、提高档次、增加效益”的方针和“关小、
改中、建大”的原则,对全县的煤铁传统产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
改造和提升。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在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
同时,大力发展和培育新兴产业。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为载
体,靠示范项目的引导和带动,发展了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
空间大、环境污染少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稳
定发展基础产业。在可持续发展中,首先摒弃“重工轻农”的思
想,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培育了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
业,建设了26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了四个生态农业基地
和五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生产向着立体化、生态化发
展。
注重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政策引导树立科技新理念。相继
出台和完善了一系列科技政策,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
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几年来共制定出台科技发展政策10
多个,其内容涉及科技宏观管理、高新技术产业培植、知识产
权保护、创新资金扶持、创新体系建设、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等
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力度较大,成效显
著。
当前我县科技工作呈现了新的态势:
3
一是以技术攻关引进为切入点,全国铸造产品交易集散
地初具雏形。我县依托传统铸造优势,通过技术改造、招商
引资,促进了铸造产业上档升级。形成了路宝铝轮毂、清慧
汽配、兴达铸件、金工汽配、春晨兴汇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
目前铸件产量已达120万吨,销售收入100亿元,突出发展
精密铸造、中高档铸件、零部件总成、机械制造业,逐步形
成铸件-机加工-零部件总成-整机装配制造产业链,全国重
要铸造及相关配套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初具雏形。
二是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优
势产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科技部门及涉
农单位通过走进农村开展宣传,调研,积极协调资金项目,
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化及“一村一品”发展项目落地生根。如:
犁川镇肉牛养殖、蚕桑养殖、蜂业养殖等等,加盟农户近千
人。再如:南部山区的核桃经济林、中草药以及有机农作物
为主的特色产业连片种植、园区发展,成为较具市场竞争力
的特色种植产业基地。
三是以园区建设为抓手,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打造泽州
经济发展新引擎。作为全省争先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的排头兵,我县以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为主,结合产业发展
的实际,因地制宜,打造优势产业发展园区,加快集群化发
展,通过就业培训让农民进园区、进工厂,通过城镇化建设,
促进农民进社区,搞三产。目前,福盛钢铁、国投热电、清
4
慧汽配、路宝铝轮毂、天泽煤化工、晋煤煤基合成油等一批
新上的亿元项目屹立泽州,巴公、南村、金村、周村等工业
园区初见雏形,成为泽州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是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生态城镇建设如火如荼。当前,全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致力于治污减排、废物利用、
透水增绿,为修复生态、建好家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提供
了有力保障。通过大力鼓励推广清洁能源,发展沼气,修建
煤层气利用工程,不仅降低了生活成本,还为净化农村环境、
提高空气质量创造了条件。部分乡镇积极引导农民更新观
念,发挥区位优势,进行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不断发展特
色种植和特种养殖,开展旅游采摘活动,使广大城镇居民充
分感受田园风光和生态美景。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在继续大幅度增加财政科技投入的基
础上,加强资源统筹,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创新财政投入方式,
加强监管、提高绩效;强化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发挥财政引导
性资金投入对科技金融的带动作用,充分调动金融资金、企业
资金和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加强科研条件资源建设和
开放共享,加大科研条件自主创新能力。
一、科技投入配置必须紧紧围绕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加快
突破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战略性新
兴产业培育,为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改善民生提供科技支撑和
5
储备。
一是重点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环节的投入力度,
尽快形成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投入机制,为我县科技
创新的全过程合理配置科技资源。二是重点加大对科研机构基
本运行、重点科技创新基地以及科研条件资源建设和平台开放
运行等的稳定支持力度。三是加大科技人才投入,重点是加快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实施,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
科技计划经费中加大对科研人员智力投入的支持力度。四是加
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培育的支持力度,引领经济增长。五
是加大对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
新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着力推进技术创新工程实施。
二、通过发挥科技资源对金融资源、财政资源和民间资金
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创新科技投入方式,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探索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对接的新机制,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
创新相融合。
首先是要健全合作机制,深入开展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工
作。通过深化试点示范,鼓励体制机制创新,切实发挥试点村
镇对全县科技金融工作的引领和示范效应。二是引导银行业金
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三是完善包括投资
引导基金等在内的权益性资助体系,引导金融资本等社会资源
投入科技创新;四是完善包括税收加计扣除、快速折旧、科技
型企业优惠等在内的政策性优惠体系。
6
三、在加强科研条件资源总量建设的同时,切实增强战略
性科研条件的自主研发和装备自给能力,促进科研条件资源开
放共享,大幅提升科研条件的保障支撑能力。
首先,进一步优化科研条件建设布局。加强我县市级重点
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强化重点检测检验室的软硬件条件升级,
逐步建立适应泽州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技条件体系。加
强创新方法、仪器设备、重点数据、科研试剂等方面的科研基
础条件资源的建设。加快科研条件资源开放共享体系建设,提
高资源使用效益。
第二,加强科研条件和技术要素向农村集聚。以农村科技
创新创业为途径,引导现代科技要素、生产要素和经营方式在
农村一线集聚,加速现代农业产业创新,推进农村产业集聚和
升级。完善科技人才、成果、 资金等要素向农村集成转移的
机制,支持科技特派员围绕现代农业产业链、应用现代农业经
营方式,深入基层开展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农村科技
创业培训和服务,营造良好环境。
第三,大力推进科研条件资源开放共享。进一步完善科技
基础条件平台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布局,强化面向我县重点
产业发展的创新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四、着力建立健全面向结果的,职责明晰、管理科学、运
行规范、监督有力的科技投入监管服务体系,探索推进绩效评
价。
7
坚持和完善科技计划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强化课题承担单
位法人责任,简化优化预算管理程序和要求,加强科技经费监
管服务和绩效评价,逐步形成适应科研活动规律和特点,符合
财政预算管理要求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体系。
同时要积极探索推进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价制度,建立面向
结果的绩效评价机制。积极探索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完善绩
效评价报告制度,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在以后经费投入和资源配
置方面的应用,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