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清镇市加快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的实施意见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市各直属事业单位,市管企业:
为支持清镇市举办好第三届贵阳农业嘉年华,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五大发展新理念,紧紧围绕“一个目标,三个建成”的总体目标,按照“五个高一格”的要求,以第三届贵阳农业嘉年华举办为载体,立足清镇自然资源、农业基础和文化底蕴,守底线、走新路,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坚持统筹推进农业园区、美丽乡村、特色景区和示范小城镇建设,形成“工作聚焦、力量聚集、资金聚合”;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三方发力”的建设思路,激发各方积极性,形成广泛合力;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都市现代农业与文化、旅游、健康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形成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大生态、大旅游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发展目标 全面实施清镇“双核一带多园”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推进“三带四连线”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加快推进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建成贵州省都市特色农业发展引领区、山地大生态大扶贫大健康创新区和全国现代农业大数据大电商运用服务示范区;成功举办第三届贵阳农业嘉年华。
三、主要内容 (一)支持清镇市完善都市现代农业顶层设计。 支持清镇市高标准、高起点统筹谋划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发展,按照“贵州系列”(时光贵州、乡愁贵州、寻味贵州)和“五大引领”(大数据电商、大扶贫创新、大健康产业、大生态文创、大园艺转型)总体定位,深入开发都市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城乡各类要素和资源向都市农业聚集,统筹农业园区、美丽乡村、特色景区和示范小城镇建设;构建和开发农业大数据资源,充分发挥职教城智力支撑,完善管理服务机制,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加强多规衔接,助推农业与文化、旅游、生态等方面融合发展,推动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农委、市生态文明委、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教育局、市城管局) (二)支持清镇市举办好第三届贵阳农业嘉年华。 支持清镇市以“原乡原味·乐山乐水”为主题,以“放眼世界·乐享人生”为品牌形象,举办好第三届贵阳农业嘉年华。打造“寻味贵州”农文旅综合体、都市滨湖大健康养生区和水西文化体验区,深度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会馆文化、饮食文化、军屯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凸显薪火贵州、食邑贵州、记忆贵州和美味贵州特色;以“科技湖城·农创清镇”的理念配套建设农科城,融入现代农业科技元素,全面展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成果和新亮点。
整合市级发改、农委、住建、生态、移民、水务、城管、旅游、交通、科技、商务、农投等资金,由清镇市政府统筹使用(整合方案另行制定),重点推进以品种和科技展示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嘉年华主会场和卫城·味城、雁栖城、皇仓坡文化公园、卫城古镇整体恢复、荆州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等57个农业嘉年华配套项目建设。
(责任单位:市农委、市生态文明委、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市城管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交委、市移民局、市水务管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三)支持清镇市推进实施“四个统筹”。 1.统筹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围绕畜、禽、奶、蔬、果、药、花7大特色产业,打造精品、休闲和健康农业,推进基地园区化、园区景区化、产业科技化。按照农旅一体化、优质乳品、菜篮子保供、农耕文化和地域文化融合发展的思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夯实蔬菜、畜禽、乳品等优势产业,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全面发展,配套落地一批能迅速提升园区品味的产业项目,形成层次分明、各具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格局。2017年,重点推进清镇市现代高效畜草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提档升级,配套完善科技展示、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等功能,打造全省农旅发展一体化领跑型园区。
(责任单位:市农委、市生态文明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水务管理局、市交委、市科技局、市供销社、市城管局、市农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2.统筹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三带四连线”的规划布局,重点打造“寻味贵州”和红枫湖区域美丽乡村工程精品升级版。2017年,实施“云——站——卫”沿线、镇西古驿区域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六项行动计划”实施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改造云站路、站卫线主要干道沿线景观带和贵黔高速景观带,实现公园村寨和通道绿化建设。
(责任单位:市农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委、市水务管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生态文明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3.统筹特色景区建设。支持清镇市按照多规融合的发展思路,推动红枫湖(花海)、暗流河等景区提档升级,注入都市现代农业要素,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促进全域旅游大发展。重点以农科城为核心,充分利用好火焰山、三线文化遗迹等自然人文资源;将“镇西古驿”打造成为国家级特色小镇旅游示范点、省级全域旅游发展的创新区;支持将戈家寨水库打造成“荆州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建设“荆州湖”湿地公园;开通“贵阳——清镇职教城——时光贵州——乡愁贵州——镇西古驿”旅游直通车。
(责任单位:市水务管理局、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市生态文明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4.统筹省级示范小城镇(特色小镇)建设。以站街、卫城省级示范小城镇申报建设为重点,完成房屋立面改造、庭院绿化、街道亮化、配套客运站和农贸市场提升改造等项目;完善给排水、电、讯、电视、环卫和绿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历史文化名镇、特色产业强镇和宜居商贸新镇,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以云站路、省道211为主轴,积极将犁倭、王庄、暗流纳入示范小城镇试点名单;推动示范小城镇规划区乡村客栈提档升级,加快文化演绎中心和文体活动场地配套建设,实施信息化和集镇管网入地等工程。
(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委、市水务管理局、市生态文明委、市农委、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市城管局) (四)支持清镇市完善都市现代农业设施配套。 1.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市级土地出让金优先支持农业嘉年华核心区基本农田项目建设,并整合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田、水、路、林、村”配套工程,形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生态良好的高标准生产区;加大机耕道、生产便道建设力度,提高对温室大棚、喷滴灌系统、冷链、仓储物流等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建设补贴,提高农业持续利用和生产能力。
(责任单位:市农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委、市水务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
2.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支持清镇市新建镇西古驿旅游大道并纳入贵阳市“十三五”交通路网规划;加快卫城至麦格、卫城至暗流公路改建;支持连接成贵高铁清镇西站至镇西古驿片区市政干道建设;支持铝城大道向北延伸至王庄千亿级铝工业园区;修建镇西古驿环线,协调交通厅新增省道211在适当位置穿越贵黔线与镇西古驿环线连接线;建设荆州湖环湖公路,配套建设慢行交通系统。
(责任单位:市交委、市发展改革委) 3.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加大对清镇市戈家寨水库上游河道、甘河河道治理、沿线村寨坝区排灌沟渠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两大流域综合环境治理,完善沿线村寨生产生活供水管网配套,推进农旅一体化和农养一体化。 (责任单位:市水务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 4.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加强对清镇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指导和支持;加大对清镇文化公园、皇仓坡山体文化公园、湿地公园项目的支持力度;提升嘉年华区域的景观绿化水平,改造和完善周边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
(责任单位: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市生态文明委、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市民族宗教事务委)
(五)支持清镇市加强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保护。 重点挖掘乡愁元素,做好与农耕文化的结合和提升;加大对清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介,收集整理卫城古镇历史人物、古诗词集、文化故事,保护和恢复嘉年华核心区文物及古建筑;支持清镇市举办有镇西特色的宗教、会馆、饮食、民俗系列文化展示活动。
(责任单位: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市旅游产业发展委)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 市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清镇市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的指导、服务和协调;清镇市作为第一责任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各项工作措施,梳理各项工作任务,明确各项工作目标,落实各项工作职责,与市有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用好用足用活各项支持政策,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二)完善政策支撑。 1.保障用地需求。统筹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完善,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城乡用地统筹新模式;积极申报创建贵州省“四个统筹”发展先行区和试点区,围绕省级农业园区核心区、美丽乡村示范带、小城镇建设和景区景点建设,统筹做好规划衔接,严格规划管理和用地标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按照建设时序做好用地保障。
(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生态文明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委)
2.优化审批流程。在项目立项和审批过程中,符合规定范围的,要缩短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服务、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确保投资项目审批提速增效,确保第三届贵阳农业嘉年华项目审批流程走得通、走得顺,项目建设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