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论文: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论文: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论文: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
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673-8209(2010)08-00-02
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内部经
营管理中发挥着直接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已为业界所共识。
据有关机构研究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缺囗达到300万,其中具
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管理会计人才更加奇缺。因而,如何培
养适应现代化需求的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成为当前管理会
计教育的重要课题。
1 管理会计人才需求的新特点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
企业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和内部管理活动的多元化,促使我国
管理会计实务工作对相关专业人才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
首先是对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等方面的需求呈
现两极化趋势。一方面是,对初级人才需求量较大,主要满足
基层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需要具有广博精深专业技能、知
识,且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会计高手”,以便于结合
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帮助企业管理决策层解读和高效利用
会计系统已生成的信息。
其次是管理会计人员工作表现形式出现泛会计化和非
会计化两种趋势。即传统上不参与会计工作的人员开始做一
些会计基础工作,传统上的会计人员却开始为企业的预测、
决策、成本管理献计献策。
第三是管理会计知识对管理咨询越来越重要。计算机和
网络的普及大大减少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使得会计工作重
点由核算转变为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财务管理,实现会计由
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第四是知识结构要求多元化。由于社会专业分工的客观
存在,决定了专业设置的必要性,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专长。
同时,经济环境的变迁要求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应掌握管理
学、经济学、财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财务、分析
方法;具有获取信息以及分析和决策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
敏感的职业判断力和持续发展的潜能,即实现“通才+专
才”的完美结合。
最后是专业素质能力要求高。现代经济条件下要求管理
会计专业人才应是具备一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思想素质
好、认知能力强、富有创造性、知识面宽、理论基础扎实。
2 当前形势下管理会计及教育面临的问题
随着科技与管理成为竞争成败的关键企业不得不将成
本最低与质量最优作为管理的双重目标加以整合,管理会计
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必须适应这种要求而进行改革。对于现代
管理会计出现的问题,可以归纳为:
2.1 观念陈旧,不能适应高新技术的挑战
高新技术的发展引起生产大幅度增长和人工成本显着
降低,全面质量管理及时适量生产及存货控制和灵活生产制
度等新的管理方法相继出现,但现代管理会计的观念没有同
步发展,不能适应高新技术的要求。例如最佳库存模式中
的”经济订货量”和“最优生产批量就很难在实际工作中
加以有效运用。
2.2 理论脱离实际,远离客观世界
教科书中不少属于纯理论的探讨特别在预测分析和决
策分析中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方法片面追求“高精、尖”的复
杂数学模型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却非常小。因为数学模型所需
数据资料的取得,需付岀代价,且企业管理当局不都具有从
事复杂的数学分析的知识和本领。
2.3 视野狭隘,易使管理人员的行为短期化
目前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一般是大量生产以及工艺技
术和产品成本都趋于稳定的,成熟的老产品很少研究新产品
的设计问题。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创造一个低成本的生
产环境,产品设计是关键。而且一般是重内部成本控制,轻外
部变化,故失之颇广。
2.4 方法落后.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管理会计提出的专门方法和技术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在
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等方
面曾经发挥过很好的作用,但与目前的形势发展已不相适应
了。例如制造费用的分配在新的制造环境下很难再以直接人
工的工时作为标准对投资项目作成本效益分析。
与此相应的管理会计教育既使在西方也存在大量的问
题,而作为模仿者的中国则更加突岀: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人
才培养主要通过高等院校的职业教育和后续教育来完成。而
高校职业教育,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管理会计教育本身,主
要问题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会计教师不注重培
养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选用教材陈旧,未能反映国外管理
会计的创新;课时偏少、课程设计不合理;教学和研究脱离我
国企业管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不能反映企业实务发展前沿的
成果等。二是管理会计教育环境问题,主要涉及高校教育机
构内部的组织模式、师资来源、人才培养形式,导致“商业
化、地区化和分散化”。从后续教育看,存在的不规范,尚未
建立完整严谨的学习考核和资质认证体系,缺乏先进的管理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已经影响和制约着管理会计专业
人才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3 对策
3.1 要修改《会计法》及相关法规,从法律上提供保证
首先是修改《会计法》第五条,增加会计的基本职能,建
议由原来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增加一项“参与管
理”、“参与决策”,从法律的角度强化其功能,从而逐步在
社会上形成会计不仅是记账、算账,而且有参与管理和决策
的功能。
其次是修改《会计法》第三十八条,对财务机构负责人
和会计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应加上一条“具备管理会计的知
识”,并在相关的细则中规定对这个知识的评价标准。如持
有何种证书或学历等,提高相关人员在这方面的条件。
再次是修改专业资格考试大纲,增加相关的考试内容。
具体说来,初级职称应考虑增加一门管理会计,中级和高级
职称的考试中应把这方面的内容放在实务中,成为实务中的
一部分。
最后是修改《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相关条款,规
定非专业学历入门者,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中的会计实务中
增加相关管理会计的内容,让会计人员一开始就有相关的观
念和意识。
3.2 改革会计专业的学历教育,为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管
理会计人才队伍奠定基础
首先是在本科、硕士、博士的培养中均设立或突出管理
会计专业或方向,达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其中硕士和博士培
养要较大地增加招生力度,先在量上有保证,与其它学科不
尽相同的是,攻读这方面学位方向应向有相关专业教育背景
和工作经历的人倾斜,以达到质的提高。
其次是完善课程设置,形成利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知
识框架。一是理清目前的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关系,其中
的内容的交叉、重叠、方法的不确定等问题待业界作明确的
处理。二是设置几门骨干课程,建议设置《管理会计》、《财
务管理》和《企业战略与风险应对》为骨干课程。这个问题
应由会计主管部门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成立专家组进行研
究。三是设置有特色的专业基础课。这个方面应当与培养财
务会计学生的有较大的不同。
再次是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对于实务性很强的会计人
才尤其是对面向千差万别的管理会计经济主体的对象培养
用传统的“输灌式”方法显然是不可行的。笔者建议应主要
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先把相关课程的内容划分成相关的几
个模块,在对基本理论进行讲授的基础上,每个模块布置一
定数量的案例,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提示,再由学生进行分析
或讨论,初步形成可行的答案,教师在众多的答案中选取有
代表性的进行点评,这种方法对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
应对不同的现实问题有很大好处,特别适应于管理会计相关
学科的教学。三是建立实验基地或其他实践场所,充分发挥
时间教学环节应有的作用,着实增加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
力。
3.3 建立健全管理会计人才的选拔机制,是造就一支高
素质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的关键举措
笔者以为,主管会计工作的财政部门除了在相关的法律
法规和相关实务中增加管理会计的内容外,主要应作以下方
面的工作:
首先是以培养领军人才为先导,财政部每年提供一定管
理会计高级领军人才份额,在国家会计学院或国外知名学府
进行重点培养形成第一梯队人才,并授予相应的证书,改变
企业界对管理会计人才的认识。
其次是设立管理会计人才的层次体系,如从管理会计初
级开始通过考试转入中级,再设立高级管理会计人才行列,
引导会计人才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规定任总会计师、cfo等
均要持有高级管理会计师资格证书等来达到提高会计行业
的水平的目标。
最后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中要增加管理会计的
内容,并配有相应的自学大纲和教材,继续教育要灵活多样、
讲求实效,避免走过场。
4 结语
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的重要性为业界所共识,笔者提出
上述建议盼助于改变现状,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企业
管理的整体水平,改善微观经济的运行质量,构建我国经济
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何太明,付巧云.谈会计学专业课程的现状及改进
[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
[2] 占美松.会计学学科属性的思考[j],财会通
讯,2007.
[3] 唐立新,杨自彬.管理会计学[m].天津大学岀版
社,2010.
[4] 唐立新,胡敦烈.专题教学法在成教财务管理教学
中的应用探讨《职业时空》2008(10).
[5] 胡敦烈,唐立新.案例教学法在成人法学教育中的
应用《职业时空》2008(12).
[6] 赵丽芳,张晓娟.我国管理型会计模式的选择及构
成要素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