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指标体系及信息素质教育知识点
(讨论稿)
说明:
当前,如何培养学生有效合理地获取、利用各类信息已成为高校创新型人才
培养不可或缺的内容,而对以学生为主体的读者进行信息素质教育也日益成为国
内外大学图书馆的主要职责和功能。为更好的促进国内高校图书馆这一工作的开
展并与规范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要求,图工委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组于
2008年4月组织北京地区部分高校图书馆专家在北京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研究会
制定的《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基础上进行修改,提出《中国高
校信息素质指标体系及信息素质教育知识点》,供图工委委员讨论,希望最终能
形成图工委指导性文件向全国推广。
附:专家名单
参加本次工作的专家如下(按姓氏拼音排序):
专家组成员
杜慰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
潘薇 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
乔占学 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
宋姬芳 人民大学图书馆
苏玉华 北京大学图书馆
孙平 清华大学图书馆
王梦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
谢志耘 北京大学医学院图书馆
熊丽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
曾晓牧 清华大学图书馆
赵飞 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
钟宇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
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指标体系
(讨论稿)
一 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了解信息以及信息素质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1.1 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
1.2 了解信息素质的内涵。
二 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与范围。
2.1 能够识别不同的信息源并了解其特点。
2.2 能够明确地表达信息需求。
2.3 能够考虑到影响信息获取的因素。
三 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有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3.1 能够了解多种信息检索系统,并使用最恰当的信息检索系统进行信息检
索。
3.2 能够组织与实施有效的检索策略。
3.3 能够根据需要利用恰当的信息服务获取信息。
3.4 能够关注常用的信息源与信息检索系统的变化。
四 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信息及其信息源,并能够有效利用。
4.1 能够应用评价标准评价信息及其信息源。
4.2 能够将选择的信息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重构新的知识体系。
五 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有效地管理、组织与交流信息。
5.1 能够有效地管理、组织信息。
5.2 能够有效地与他人交流信息。
六 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独立或是合作完成一项具体的信息检索和利用任
务。
6.1 能够制定一个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具体任务的计划;
6.2 能够确定完成任务所需要的信息;
6.3 能够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将获得的信息应用到解决任务的过程中;
6.4 能够提供某种形式的信息产品。
七 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合理、合法地检索和利用信息。
7.1 了解与信息相关的伦理、法律和社会经济问题。
7.2 能够遵循在获得、存储、交流、利用信息过程中的法律和道德规范。
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知识点
(讨论稿)
一 了解信息以及信息素质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知识点:
1. 信息的概念和内涵。
2. 信息素质的概念和内涵。
3. 信息和信息素质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4. 信息、情报与知识的关系。
*5. 信息的产生、组织与传递。
二 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与范围。
知识点:
1. 信息源的类型和特征。
2. 所在学科领域的主要信息源。
3. 信息需求分析。
a) 分析方法(确定所需信息的学科范围、时间跨度、类型等)。
*b) 潜在需求的挖掘。
4. 信息需求的表达。
三 有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知识点:
1. 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
a) 信息检索的概念和内涵。
*b) 信息检索的沿革。
c) 信息检索的类型(文献检索、数据检索、事实检索、概念检索等)。
d) 信息检索的方法(间接检索法、回溯检索法等)。
e) 信息检索的基本步骤。
f) 信息检索技术(布尔检索、限制检索、截词和位置算符的应用、*文献
向量、*文献聚类等)。
2. 信息检索语言。
a) 检索语言的概念、类型、作用。
* b) 受控词(表)的使用。
* c) 常用的词表、分类表。
3. 信息检索工具
a) 图书馆的公共查询系统:
① 馆藏公共查询目录
*② 电子期刊导航
*③ 跨库检索平台
*④ 联合目录系统
*⑤ 学术资源导航
b) 图书馆的电子资源。
① 常用电子资源的基本情况(文献类型、收录范围、更新频率等)。
② 常用电子资源的使用(检索界面、检索功能、保存功能、特色功能
等)。
③ 电子资源的“帮助”功能。
c) 因特网资源
① 常用网络搜索引擎及检索技巧。
② OA期刊
③ 因特网资源及其与图书馆资源的比较。
4. 组织实施有效的检索策略。
a) 信息检索工具的选择与综合利用。
b) 检索式的表达。
c) 检索效率评价指标:查全率和查准率。
*d) 检索式的反馈调整。
5. 影响信息获取的因素:
a) 所需信息的可获得性与所需要的费用(有的信息是保密的,无法获取;
有信息需要支付馆际互借等费用)。
*b) 搜集所需要的信息需要付出的时间与精力。
*c) 搜集所需要的信息和理解其内容是否需要应用新的语种、知识和技能。
6. 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a) 咨询台。
b) 馆际互借。
*c) 查新服务。
*d) 文献收录引用查证服务。
*e) 学科服务。
*f) 个性化服务(MyLibrary等)。
* 7. 其它信息服务机构及相关服务(CALIS、NSTL、CASHL等)。
*a) 各种新知通报服务。
*b) 订阅电子邮件服务和加入网络讨论组。
*c) 关注常用的印刷型/电子型信息源。
四 正确地评价信息及其信息源,并能够有效利用。
知识点:
1. 信息的分析。
a) 信息的分析方法。
b) 信息的分析步骤。
c) 信息分析工具应用。
2.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a) 信息的鉴别。
b) 信息的评价方法。
c) 信息评价工具应用。
3. 信息源的评价标准。
4. 从搜集的信息中提取、概括主要观点与思想。
*5. 利用信息,更新知识。
五 有效地管理、组织与交流信息。
知识点:
1. 信息的保存(打印、存档、发送到个人电子信箱等)。
2. 信息的管理。
a) 信息管理方法。
*b) 电子信息管理系统(Refworks、NoteExpress、EndNote等)。
3. 信息的组织。
a) 参考文献的多种格式(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标准格式、MLA等)。
b) 参考文献中不同信息源的描述规律。
c) 参考文献的书写(文后、脚注、文中)。
4. 信息的交流:
a) 明确交流对象
b) 选择最能支持交流目的的交流形式(学术论文、学术报告、小组讨论等)。
c) 利用信息技术/产品更有效地进行交流(文档编辑软件、幻灯片编辑软件、
网站制作软件、利用网络论坛等)。
d) 采用规范的格式进行交流(规范的学术论文写作格式、印刷版/网络版
学术论文的发表途径、学术报告幻灯片的制作要点等)。
e) 清楚地、有条理地进行口头/书面的交流与表述。
六 独立或合作完成一项具体的信息检索和利用任务。
知识点:
1. 拟定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的任务计划书。
2. 确定任务实施的信息需求。
3. 应用信息完成任务。
4. 提供所需的信息产品。
a) 文摘
b) 文献综述
c) 研究报告
d) 学术论文
*e) 项目申请
*f) 项目报告
七 合理、合法地检索和利用信息。
知识点:
1. 信息隐私与信息安全。
*2. 信息的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
3. 知识产权与版权的基本知识。
4. 信息法的基本知识。
5. 信息检索、利用过程中的行为规范。
a) 图书馆的规章制度。
b) 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合法使用。
6. 学术道德与知识创新的关系。
注:带*内容为结合本校情况可选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