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

论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

244 2019年8月下交流园地Communication Field

论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

张 超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摘 要:在中国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中,留白是独特而重要的形式,起源于我国的哲学,虚与实结合,黑与白匹配,营造中国画

特有的空间感,使观赏者产生无穷的遐想与回味。留白艺术所创作的中国画拥有丰富的内容,能凸显画面感,同时深层次地彰显

画面所能表达的内容。基于此,文章对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中国画;留白;艺术

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6-0244-02

——————————————作者简介:󰀃张超(1987—),男,山东淄博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陶瓷工艺与设计。1 中国画中留白的哲学渊源󰀃

1.1 道家思想

留白的表现形式契合道家哲学。道家指出,万物为一体,

起始即“无”,然而可“无中生有”,共同存在的是“有”和“无”,

两者不可或缺,彰显“万物的运作规律,其理念使艺术表现

受到强烈的影响,中国画中留白形式将灵动而空灵的形象演

绎得淋漓尽致,使最高境界得以实现。虚与实相结合,能将

浓郁的哲学底蕴得以凸显出来。 1.2 儒家思想

从汉代“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对“仁”

加以强调,并使道德上的完善、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成为价值

上的最高追求。古代先贤、现代文人均将“仁”当作最高的理想,

且努力为理想而奋斗。基于艺术领域,同样彰显儒家的思想,

画家在风格与布局等各方面反映自己健全的人格以及远大的

理想。

2 留白的起源和发展

在中国画领域中,留白技法拥有悠久的历史,可追根溯

源至先秦时代,其证据为“错彩镂金”。迄六朝淡妆浅墨的“出

水芙蓉图”标识留白的技法已逐渐产生与形成;唐代张彦远

的《历代名画记》里的“白画”已达到纯熟的境界,可见国画

已得到健康的发展与茁壮的成长;基于画面,增强留白的意识、

且进行深层次研究的朝代是宋朝,彼时中国画已企及“留白与”

造美的鼎盛时代。宋徽宗赵佶的《池塘晚秋图》、文同的《墨

竹图》等均可体现在中国画领域中、留白的技法已得到画家

日益巧妙地运用。说明上述阶段画家已深层次地认知到留白

技法、并在意识的觉醒中得到相应的强化。

3 中国画构图中留白的特点

绘画构图是现阶段极其通俗的一种说法,而古人并非如

此称谓。南朝的谢赫将“绘画构图”称作“经营位置”,即

针对画面中的各环节,进行合理的布局与妥善的安置。国画

在构图方面,其技法极其独特,在形式方面进行简易单的安置,

同时能具有前瞻性与全局观、要立足于全局、基于观念进行

整体的把握,使作品充盈着意境上的美感,其画面具备画家

需求的审美方面的效果,在彰显意境的同时表明画家的丰富

情感与审美方面的趣味。含蓄同样是构图的重要的特点,同

时是意境表达的主要手法。中国画的构图以意为核心,其含

蓄彰显“意境”。以“意”为着眼点,其构图就得在局部环

节拘泥。意本身是抽象的,构图是含蓄的。其关键之处是感

受意境的深层次,并对自然本身存在深切的感悟。构图要表

达深切的情感,通过构图将意境予以彰显。简约不等同于简洁,

相当于纯净的意境,而并非简略与单一。留白即国画的独特的构图模式,在画面中要有意识地留

出相应的空白,从而在构图中彰显至关重要的形式之美。画

家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通常在画面中留下相应的空白,无

需重彩浓墨,看起来是虚无一片的,实质上内涵极其丰富,

涵盖所有未彰显出来的物象。留白并非没有意义的空白,这

一点和西方绘画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国画构图技法独到,与

西方绘画存在差异,需要遵循“黄金分割定律”。构图作为

至关重要的形式,可对画面的意境予以彰显。构图针对作品

的意境将发挥重要作用,艺术家针对构图存在无穷无尽的的

要求。 中国画的构图在布局方面关注虚与实的结合,对“虚

实相生”予以强调,在没有画的地方形成妙境。实即有限,

虚即无限,留白能能鉴赏者以无穷无尽的联想,其意境即“此

处无声胜有声”,最终深化了画面主题,彰显其主题在审美

方面的理想。画面之中的大片留白内涵极其独特,在不同的

画面之中充当着不同的角色,以上“留白“的魅力表现于以

下方面:通过虚而写实,在无画之处彰显妙境”。在空白的

纸张上,实即“落笔之处”,虚即“未落墨之处”。在国画

构图中,虚实发挥重要的作用,要做到虚结合实,实中含虚。

4 中国画中留白的艺术魅力

4.1 意境美

在评价国画的所有标准中,意境美占有重要的位置,指

在画面之中、景物交融着情感,虚与实有机地结合,以美感

为媒介、延伸画面情境美,使画家与鉴赏者在心理上形成共鸣。

其留白艺术的画面感是虚与实相互结合的,使观赏者感受到

景色的美感,同时使观赏者感受到艺术之美感。国画的“虚

“即不存在笔墨之处,”实“即出现笔墨色彩之处,国画对

虚实之应用已达到极致的境界。国画的画面展示虚幻的意境,

它不是独立的,要以实境为媒介加以衬托。画家创作国画时,

需巧妙而有效地运用留白之艺术,最终达到虚与实结合的美

好境界。4.2 气韵美

从古至今,中国画一直讲究气韵之美,要集聚精气神三者,

构成吸引人眼球的画卷。其原因是中国画对作品存在严格的

要求,不仅表现在外部形态上,同时要关注作品的精神与气质。

运用留白技术与中国画的要求相符合,空白与物象要深刻地

传达气韵,对比于物象,空白所衬托的气韵彰显出国画的内

在美,同时其魅力更加引人入胜。绘画者为了淋漓尽致地展

示出作品的气韵之美,要提高留白的技术水平与运用技法的

能力。中国画的留白技术要彰显出强烈的节奏之感,同时要

打造出空灵之感,为观赏者赋予无穷无尽的暇想空间。4.3 韵律美

中国画画面极其独特,和纸张的材质、所着笔墨的色彩、

绘画的技巧、布局等元素存在密切的关联。着眼于选取色彩

的角色,国画的主体颜色以及常见色调是黑白,黑与白存在

强烈的对比,并可使强烈的视觉差产生。在国画之中运用留交流园地Communication Field245 2019年8月下

白艺术,可使黑与白的对比加重,同时使黑与白能自然地进

行过渡,最终使画面的整体的层次感得以显现,给鉴赏者的

感觉是递进之感,如同起伏不定的山脉一般,其韵律的美感

由此而烘托出来。合理地着墨动笔,点染适宜的色彩,并与

留白艺术相结合,使形成的色彩能循序渐进地产生变化,黑

与白彼此交替,可使画面在艺术方面的感染力增强,使韵律

之感完美地呈现。

5 中国画中留白艺术的美学价值

5.1 增加画面整体布局之感

国画的留白艺术能使画面内的整体和细节得以协调。基

于国画的各表现形式单元,各阶层中的局部元素间的内涵存

在一定的独立性。布局涵盖整幅的画面,需要和周边的形式彼

此地融合,从而使整体的协调美得以形成。重视布局的完整

性与协调性,使各元素能统一地布局、将变化的形式协调起来,

彰显画家的艺术修养,并展示其整体的分布情况。在中国画

之中,笔墨留白存在关键性意义,可影响画面布局的效果[1]。5.2 提供更广阔的自由想象空间

中国画领域采取留白艺术,能赋予鉴赏者更多、更自由

的想象空间,使其鉴赏者插上联象的翅膀飞翔。国画通过运

用留白艺术,基于一定程度缩减视觉感官刺激观赏者方面,

使鉴赏者能深入思考,最终提升到哲学的深远境界。中国画

滤去物象之中的缤纷色彩,分离画面,彰显画和现实两者的

距离,展示了距离美的成效。实质上这相当于心理的距离,

最终使自我美能自然而然地形成[2]。5.3 传达富于层次的创作意涵

在国画中有效地应用留白艺术,可形成形象的立体感。中国画黑白颜色的对比,其形象的内涵是丰富的,可以取代

自然界客体中虚幻的关系。黑与白彼此作用,相互之间进行

转化,使灰色得以产生,其对立关联代表着阴阳相生相克,

表明自然界的存在是代表一定秩序的。协调黑白颜色且以空

白为媒介,使各层次的形和色构建出阶层的排列,形成完整

的形、色,彼此融合在一起。在国画中有效地运用留白艺术,

可展示画家的情绪与相应的情感,衬托出幽深的意境,最终

达到情景融合的意涵[3-4]。

6 结束语

留白艺术是中国画的独特艺术风格,也是中国画的艺术

审美的体现,不仅能体现出中国画的艺术魅力,还能与观赏

者产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留白艺术在中国画中占据着非

常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钟家骥.中国画“空白”的应用与欣赏[J].中国画研究,1983, (4):8.

[2]郑红雨.浅谈中国画的留白[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4):59.

[3]白琨.浅谈中国画的留白及其渊源[J].齐鲁艺苑,2008(1):88.

[4]周思彤.知白守黑—中国画中留白的艺术[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9.

(收稿日期:2019-8-15)

(上接第236页)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一定要对自己有个准确

的定位,不能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放弃长远的利益;在追

求新事物的同时,也要进行充分的考虑看是否符合自己。在

发展城市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历史遗留遗产,树立正确的

生态观念,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路线,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2]。3.1 健全法制建设,使得公共艺术的建设有法可依

我国法律在城市艺术方面还比较欠缺,政府应该加强对

城市艺术的法律建设;在制定法律时还需要保证法律的可行

性,针对不同的城市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还要明

确在城市公共艺术制作过程中的规划、建设、实施、资金筹

集以及验收和维护等各环节的具体规定,从而确保城市公共

艺术能在我国有序发展[3]。3.2 对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进行规划,指导城市公共艺术建设

在建设城市公共艺术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建设内容符合

城市规划设计,同时在进行总体规划时就应该讲公共建设纳

入其中,这样才能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也是保证城市能

顺利建设的重要原因。3.3 组建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对现代城市公共艺术的管理

各城市都应该组建一个专门的雕塑部门,同时还应该加

强政府的监管作用,加强监督和管理,从而促进城市公共艺

术的可持续发展。3.4 积极推广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让艺术融入生活

现代城市公共艺术是一门面向大众的一种艺术,其主要

目的是为了能进一步提升市民的审美能力,并且能让所有市民都参与到公共艺术的创作中来,为了能让艺术更好的融入

到城市中,需要所有大众市民共同努力。艺术家也需要加大

努力,从而设计能代表城市形象的公共艺术作品[4]。

4 结束语

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行为不但是一项系统行为,更是一项

对人们未来发展有利的实用工程。在现代艺术的作用下不仅

能提升市民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能让市民参与整个设计过程,

对市民审美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如今,我国经济发展的形

式良好以及人们对城市的空间要求不断提高,这也给我国城

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进行城市规划

时加入艺术设计,那么在未来城市艺术建设必定会带来繁荣

的景象。

参考文献:

[1]叶靖.现代城市公共艺术问题及其对策[J].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9):55-56.

[2]赵关美.黑龙江省中小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3]应琦.现代城市公共艺术问题及其对策[J].绿色中国,2008(7): 62-64.

[4]陈其端.现代城市公共艺术问题解析及其对策[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3

(收稿日期:2019-8-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