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洗澡》中知识分子

论《洗澡》中知识分子

学号 131933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论《洗澡》中知识分子的软弱性 二级学院:文化与艺术学院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〇一七年六月 摘要:“三反”就是“三反”罗厚说。“反什么呢”“一反官僚主义,二反贪污, 三反浪费。”[1p201]“难听着呢,叫什么‘脱裤子,割尾巴’!女教师们也叫他 们脱裤子?!”朱千里乐了。他说:“狐狸精脱了裤子也没有尾巴,要喝醉了酒才 露原型呢。”【2p204】这番检讨正是丁宝桂所谓“越臭越香”“越美越丑”的 那种。群众提了些问题,他不假思索,很坦率的一一回答。【3p257】 关键词:洗澡、知识分子、软弱性。 目录 引言:....................................................................................................................................... 1 1.《洗澡》中的知识分子的软弱性表现 ............................................................................... 3 1.1怯懦无能之形................................................................................................................ 3 1.2依附政治之像................................................................................................................ 5 1.3内心压抑之态................................................................................................................ 6 2.《洗澡》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溯源 ....................................................................................... 8 2.1传统文化的禁锢............................................................................................................ 8 2.2家庭环境的感染............................................................................................................ 9 2.3自我思想的封闭.......................................................................................................... 10 3.知识分子的自审与反思 ..................................................................................................... 11 致谢..................................................................................................................................... 12 引言: 一提起钱钟书,我们不得不想起他的妻子“杨绛先生”,一提起杨绛我们不 得不夸赞她的长篇小说《洗澡》。《洗澡》描述了解放后知识分子在第一次思想 改造运动中的心理历程,揭示了知识分子的人性百态。文本中的世界是一个解放 后组建的研究西洋文学的研究社新政府不拘一格 ,收集人才,外文社里聚集了形 形色色的人才,这些人物大致可分为两个对立阵营,一方是以姚家母女和许彦成 为主要人物,其间女主角姚宓与有妇之夫许彦成心有灵犀,惺惺相惜,但发乎情而 止乎礼,洗澡过后洒泪而别;另一方是余楠、施妮娜等的浑浊世界,他们各自打着 自私的小算盘,坑涤一气,凭借特殊的关系影响着权利阶层,打击排挤着姚宓、许 彦成等人。这些人经过了严酷的“洗澡”之后,外文社解散,都安插到别的岗位去 了。杨绛以一种轻松幽默的基调讲述了这部解放后的知识分子的第一次改造后, 纯粹的客观的对整件故事用细腻的笔触进行描述,不带一丝个人主观情感。细读 文章,是让人引发一场对知识分子内心变化和自身软弱性的感慨。

从整件作品中透露出作者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这大概与杨绛的 成长环境有关,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父母也都是知识分子,身 边的朋友也博学多识。这无疑为杨绛描写知识分子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所以, 在刻画知识分子的人性百态的时候能够细致入微而又不带任何世俗眼光,使整个 作品看起来温和恬静。 自古以来,知识分子都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推动社会的变革更新, 促进社会发展,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从古至今是有一些差距的。古代的知 识分子大多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满腔热血,一心追求精神上的安慰,有着强烈 的社会责任感,并不是为了政治而政治,而是为了社会而政治,为整个人文之全 体性的理想而政治。并且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豪情壮志。他们修身以致良知 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重义轻利、群体至上、舍生取义、正道直行、自强不息等 五个方面。

但同时他们渴望得到君王以及社会的认可,寄希望于君主,这也是古代知识 分子的通病。而事实上他们只有通过科举或者举荐的方式才能被君主认可,报效 祖国的机会微乎其微,本质上来说很大程度上是不受重视。他们会将其思想诉诸

1 纸笔的一个范本,其哲理、想象和文采,风流至今。 而近代的知识分子大多是受过良好的教育,或者出国留学过,有着充足的知 识储备,有着“新思想,新文化”,他们关心政治、参与社会事务、重视对文化 的继承与发扬,同时还要在社会各个领域起到转化社会风气的作用。他们相对于 古代的知识分子有更大的选择,也会更受到重视,对社会的影响也更大一些。他 们也会通过著书立说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2 1.《洗澡》中的知识分子的软弱性表现 1.1怯懦无能之形 其实文章中的知识分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姚宓母子和许彦成为代 表,另一类则是以余楠,施妮娜为代表。作者之所以把余楠作为开场人物是余 楠最具代表性,作者把余楠这个人物形象刻画的丰满且真实。余楠:一个资产阶 级少爷,留洋归国,有一个包办婚姻下的聪明贤惠的妻子婉英,打算取一位胡小 姐而获得一名好差事,不料在谈婚论嫁的时候为按照胡小姐的心意而愿望落空。 这才带着妻女来到北京研究社。为人懂得人情理事,抠门,大男子主义,趋炎附 势,见风使舵。小心眼,小聪明,公报私仇,好争权夺利有点知识分子的臭架子。 好投机。作者之所以把余楠作为第一个出场的任务,是因为他是当时知识分子中 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不满足于封建包办婚姻,妄想从女人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权 势利益.施妮娜:一个高大喜欢抽烟的女人,有才学,公私不分明,高傲,有点 知识分子的臭架子。

姚宓:为母亲治病而放弃学业,并放弃丢下母亲与未婚夫出国留学,因此 这门亲事作废。研究社成立后刚开始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后因为才学被大家认可 而与大家一同研究。坚强,孝顺,勤奋,善良,爱读书,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为他人着想。许彦成:一个热爱学习的老实人,因为学习成绩优秀而被杜丽琳看 中,后求婚成功,并育有一女,曾留学美国与英国,因为专注于学术而耽误了获 得学位。‘书呆子’,正直,为人老实忠厚,随和,有学问,不善言谈,大度, 淡泊名利。

杜丽琳:一个家境富裕的资产阶级小姐,与许彦成是同学,比他大一岁而 低一级,后因家庭影响而想找一个博学多识的人,遂看中老实忠厚的许彦成,后 结为连理。小心谨慎,为了保护自己的婚姻不惜一切,爱抱怨,是个“标准美人”, 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智慧。但这样外表光鲜的美人也有自己的人生悲剧。 在文学研究社那个拉帮结伙、鸡争狗斗的场所,他们始终未给自己争过什 么。连洋学位、国外的生活和待遇都“看作等闲”,别人费尽心血谋取的主任、 组长、顾问、招集人或一百二百斤小米的津贴,他们想都不会去想。这种“不争”, 不是丁宝桂那种在精神受挫之后才决定的“坐稳冷板凳” ,“三从四德就行”, 而是一开始就从心底不屑去争。对余楠那种争来的“香”,作品有一段值得深味

3 的话: 余楠其实并不得意。他并不像尚未凝固的黄金,只像打伤的嫩皮狗,趴在屋檐

底下舔伤口。争得一百多斤小米,只好比争得一块骨头,他用爪子压住了,还没吃 呢。

对善争者及其所争之物的怜悯与轻蔑,就是对“争”的人生的否定。写余楠 这个人花了这么多笔墨,最后的分量都在这句话上了。许彦成的“不争”,最大特 色如杜丽琳的概括:“不肯巴结,开会发言,只会结结巴巴”。以许彦成之才,“只 会结结巴巴”,恰为“不争”的性情所规定,他绝不肯像余楠那样把精神花费在发 言上。但他虽“吃亏”(他并不这样以为)在“不争”上,得益却也在“不争”。 他的“投奔光明”,和余楠的丢了联合国委任书不得已而来鹅脖子胡同大争主任 和小米,其高下在读者心中,已是不争的事实。即使在这首次“精神生存受挫”之 际,一般的人都“囚首垢面”,余楠还要大卖烂疮、暴露私情讨好群众方过得关, 他却能“没事人儿一般”坦然上场,“讲得很好,也不口吃”,顺利通过(在最初的 运动中人们还比较实事求是,因此有这个可能)。

在建国后的一次次运动中,“越臭越香,越丑越美”的检讨的确容易过关, 但世事终于正常,运动不再发动之后,什么样的过关形象是光明和洁净的,人们自 然分辨得出来。姚宓的“不争”,还包括了她作女人的风度。姜敏曾对她说:“你 觉得吗,姚毖,假如你要谁看中你,他就会看中你.”而她答道:“我不知道,我也不 要谁看中。”姚毖的魅力是“清水出芙蓉”式的,她的“眼神很静,像清湛的潭水”, 婴儿般的天真神态,在余楠看来是“千金难买”的笑和听了许彦成撤谎的尴尬而 捧腹大笑,都来自她的“不要谁看中”。这是多少女人所不可能懂得的也不相信 的。她爱许彦成,只缘于天性的和谐,绝无攀附留洋专家之心。她不与杜丽琳争夫, 因此不必求杜丽琳饶恕,更要大笑罗厚荒唐的“成全”。她之斩断情丝,是因为明 白真争起来,即使终成眷属,也已经失去了他们爱情中最美的东西,只好“月盈则 亏”,“再下去就是下坡了”。这一爱情辩证法,当今世人,几人悟得!即使悟得, 也多在身试之后,而姚亦以短短的阅历,竟能臻于此境,真是她性情最美之处。她 与杜丽琳是一个绝妙的对比组,有她存在,很容易感知杜对许的爱,不过是爱他的 “使用价值”跟“保值率”。许、姚爱情写到这里,也已是美至“盈”点,既不能 算是没有结果,也不好算是悲剧。这场爱情,正是他们“不争”性格的一次重要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