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基建合同管理问题的思考【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基建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要健全合同审签制度,避免基建合同纠纷;规范合同时限条款,及时补充未约定事项;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控制高校基建工程造价;强化审核合同内容,确保合同条款顺利执行。
【关键词】高校;基建工程;合同管理;措施
基建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合同贯穿在整个建筑活动中,是建设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必要保证。工程合同签订、履行的情况,直接影响着合同的双方。
随着史无前例的高校扩招,各个高校为了提高基础设施水平,进行了大规模的校区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合同的执行和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合同管理能够规范建设主体的行为,促使合同双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但从总体来说,相当多的高校在基建合同的签订和执行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
试图对这些问题加以梳理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一、高校基建合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签订、执行时限不准确,不重视合同的时间限制
(1)存在基建合同签订时间滞后的问题。由于高校的基建工程常常是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赶工建设的现象经常会出现,甚至有的工程未签订施工合同已经开工或已经完工,使基建合同无法发
挥其应有的约束作用和法律效力。
(2)合同工期安排不科学。有些合同对于工期有明确的约定,但结合实际的情况使得约定的时限不科学,不具备可操作性。建设合同有其独特的特点,施工周期长、组织管理复杂、工程签证、索赔、变更不断,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履约时限。主要表现为:征地拆迁工作没能及时解决,发包方不能按时提供施工用地;由于设计方案的变更,不能按时向承包方提供施工图纸;承包方未按照合同约定时间组织人员和机械设备进场施工;承包方随意更换在招标文件中承诺约定的项目经理,更换经理管理的不恰当导致工程进度跟不上原计划;承包方的劳务人员和施工机械设备不能满足施工强度的要求等等。
(3)工期执行不严格,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竣工日期完成施工任
务;双方对相关事项达不成共识,导致工程结算长时间拖延。
2、普遍存在结算价超基建合同价,不重视工程总造价限制
高校基本建设财务决算普遍存在超概算现象,结算价超合同金额太大。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材料钢材、水泥等大幅度涨价,
人工费增加,这些都将导致实际的财务决算超合同金额。
另外,变更施工太大也是主要原因,实际施工方案与设计图纸
差距大,不得不做必要的施工方案的调整。
3、自拟基建合同,不重视合同的规范性
从报送的审计资料看,有的建设单位为了节省时间,方便其办
事,自拟制式合同,不采用国家建设部和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制定的《建设合同文本(示范文本)》。自拟基建合同格式不规范,内容不完整,重要条文不详细,甚至有些垄断行业自拟制式合同,签
订霸王条款,使高校在建设工程中处于劣势地位。
二、加强高校基建合同管理的对策
高校基本建设的实施,首先要加强高校基建合同的管理,实现基建合同的优化。根据这几年高校的基本建设情况,在高校基建合
同管理的工作中,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健全合同审签制度,避免基建合同纠纷
基本建设资金必须实行合同管理制,使用法定规范的合同文本。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及大宗材料采购和工程监理都要依法订立内容全面的合同或者协议以明确相互制约条款。合同甲乙双方就合同相关内容洽商达成基本意见后,由项目负责人负责拟出初搞,送交校内审计处、财务处、法律顾问等相关部门审核并提出意见。当甲乙双方意见一致并据此修改后,将合同报由学校法人代表
或者法人代表授权委托人签字。
2、规范合同时限条款,及时补充未约定事项
在基建合同具体条款中,承包方提供的施工进度计划,当月完成工程量进度表、施工方案、确认函、签证索赔、办理结算报告的时间限制,同时发包方的回复确认的时限都应该明确确定,以避免
承包方和发包方长时间的催促和纷争。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若遇到工期紧来不及签订合同,工期执行偏离计划时间等现象,应及时利用各种会计纪要、洽商记录等书面形式予以补充约定。基建合同属于相对比较复杂的交易形态,合同双方常常会根据主观意识,凭借自己的经验而不是按约定程序开展工作,导致合同中约定的时间没有约束力。这就要求合同双方主体加强合同意识,强化信用观念,对基建合同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认真进行合同谈判与签订,尽可能详细的明确合同的时限条款,增强合同条款执行的可操作性。建立起正常的合同争议调解仲裁运行机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3、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控制高校基建工程造价
合同管理贯穿于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起着控制和保证的作用。建安工程竣工决算按照约定的合同价款、调整资料以及索赔事项进行,所以就要在合同签订前、合同执行中、合同
执行后三个过程都进行管理。
合同确定了工程项目的成本,在合同签订前,设计人员应掌握现场情况,透彻分析审查设计的可行性,以优化设计;预算员要熟悉施工技术,负责工程量清单、拦标价的委托编制工作以及工程量清单的核对工作,认真对各项工程量清单的量差、漏项进行核对,为招标、签订合同以及工程结算提供相关依据;项目负责人在工程发标前要认真审查图纸,组织现场勘察和答疑,对图纸模棱两可的问题,要做出统一规定,以避免因对招标文件理解有误而造成投标
价偏差。
在合同执行中,双方应严格按约定履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工程量完成情况,建立严格的设计变更、签证管理制度,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高校的基建专业人员比较少,可以考虑委托具有资质的项目管理公司负责,也要建立对监理的奖惩制度。工程签证、签收、确认时应及时认真处理,使得后续的结算有足够详细的依据。合同中还可利用扣除超审费制约施工单位报送结算价过高,即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竣工结算与最终的审核结果差额百分比不得超过特定
的比例,否则可约定扣除部分金额。
合同执行后,相关的部门要做好合同的档案管理,以建立健全合同的管理制度;整个工程建设完毕后,校内审计等部门对基建工程项目进行固定资产竣工决算交付,此时可对合同的执行再进行审
计分析,为今后的建设工程积累经验。
控制高校基建工程结算价,还可以利用固定总价合同。相对于其他工程项目而言,高校基建工程具有资金约束大、工期紧、专业基建管理人员偏少的特点。对于功能单一,结构形式简单,施工难度小的辅助工程如锅炉房工程、基坑的开挖回填等,可以采取固定总价即包死合同。固定总价合同一经确认,结算金额就不再改变,且结算手续简单,可方便高校基建人员的管理,也可避免超预算。
4、强化审核合同内容,提高基建合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