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对社区教育的认识和思考

浅谈对社区教育的认识和思考

浅谈对社区教育的认识和思考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教育模式,人们对于社区教育概念的理解
还不够成熟,又往往容易忽略掉。现代社会决定了现代教育必须通
过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作为传统学校教育的补充手段这样的模式
来发展。
关键词:社区教育 认识 思考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的作用。但在
我国,大部分人对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很落后的阶段,狭隘地认为
教育应该是学校应当承担的责任,一个人只有经过学校教育才算是
完成了教育。但是,学校教育却在社会发展中逐步暴露出教育职能
范围有限、力量单一的缺点来。与国际上的教育模式相比,越来越
多的人们开始反思。这样,对全民教育非常有效和对孩子有着直接
且至关重要的社区教育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一、社区教育的发展轨迹
最早的社区教育出现在北欧地区,当时的叫法是民众教育。这
种教育模式强调通过教育的力量,使社会民众能够自觉、自主地参
与改善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过程。丹麦民众教育家柯隆威
于1844年在丹麦名叫罗亭的乡村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民众中学,
他提出用教育的力量来激发民族精神,促进民族自强,进而达到改
善人民生活之目的,用人文主义的精神生活来弥补人民受教育太少
的缺陷,强调把民众中学办成“面向生活的学校”,他的办学思想
和传统,深刻影响了北欧教育和北欧的发展进程。
准确的“社区教育”一词是20世纪初由美国人德威提出的。美
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有着非常独特而又最完善的社区学院
系统,这个系统凝结着其社区教育的基本特色,为其建立了充满生
机和活力的人才机制。社区学院最根本的责任在于根据国家经济和
社会发展趋势对劳动力市场和技能开发的需要做出反映,是工作场
所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提供者。
在日本,社区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似,它是将其作为终身教育的
主要方式来认识界定的。1949年颁布的《社会教育法》把社会教育
定义为:除《学校教育法》所规定的学校教育活动之外,面对社会
上全体成员所实施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所以它是以终身教育为宗
旨,按成人前期、成人期、高龄期划分,在不同时期,通过社会教
育产生多种教育机能的渗透影响作用;以推进国民的社会教育活动
为目的而设置教育机构,依托各种专门设施开展一切有组织有计划
的学习活动及广播电视教育活动。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社区教育开始起步。它是在总结原有学
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社区
教育的经验,从国内不同地域的实际出发,通过试点逐步发展起来
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二、我国发展社区教育的必要性
美国、西欧、日本之所以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他
们先进的教育模式是分不开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建立,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社区教育的作用逐渐体现并一步步
走向成熟。一方面,居民逐渐认识到社区教育这种新兴教育模式的
价值,产生了一定的参与要求;另一方面,城市本省在发展的过程
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人口的剧烈膨胀、城市人口老
龄化趋势加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所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人际
关系的冷漠和道德的沦丧等等。对此仅仅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传
统的学校教育来解决这些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国际
国内社区教育实践经验已经清楚地表明,只有实施面向全体社会成
员的、旨在促进人的发展的各种各样丰富的社区教育,才能满足和
解决人们各种各样的教育需求和社会问题。
三、社区教育对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
现阶段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社区教育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而我国个别欠发达地区甚
至没有社区教育的概念。社区教育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作为学校
教育之外的范围最广、意义最大的教育手段。它具有学校教育所不
具备的高度灵活性和适应性,它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理念已被越
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尤其它作为现阶段我国社会能普遍使用的对学
校教育的补充辅助手段,来更好地完成对青少年的教育。
完善的社区教育体系能在无形中改变人们学习和受教育的观
念,它可以在大范围内充分运用本区域的经济基础、政治文化基础、
本地方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及思想风貌,对社区居民施加的主要
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尤其对心智发育都还不成熟的青少年影响更为
明显,它更直接地将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和变革展现给青少年,让
他们直接参与到本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来。对学校教育是非常
重要的补充和协调手段,可有效提高教育的整体效能。
四、对青少年进行社区教育的形式
1.学校教育担负起对学生社会生活的指导
丰富的社会生活给了学生更多的社会体验和生活经验,大大丰
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但作为教育者,我们一定要警惕社会带给青
少年的消极影响。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性决定了他们对于社会
生活中各种文化现象的盲目接受,这时就需要学校教育加强对中学
生的指导和管理,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名著典籍,关心时政,
广泛地接触报刊、电视、广播和电影等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的大众传
媒形式,远离社会上不健康的一些文化糟粕,做到自尊自爱,建立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御外界的负面影响。此外,学校还
应经常举行一些公益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
这些活动中体验其中的乐趣,感受积极健康的生活的意义,从而树
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和追求。
2.学生所在社区、街道、居委会的作用
居住在一个地区的孩子很容易小群体,而这样的群体中的成员
往往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年龄、爱好、文化程度和认知水平。这样的
群体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群体能促进孩子的自主学习性和团体
合作精神,养成与他人平等相处、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而恶性的
群体中因为成员组成良莠不齐,其中多是一些“不良少年”,对群
体中的其他成员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社区教育应该着眼于对本地区
“问题少年”的及时管理和教育,利用社区教育的优势条件引导这
些孩子去学习,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和温暖。加强和家长的联系,规
范孩子的社会生活。尤其要注意对学生的假期生活的有效控制和指
导,这样就能比较好地延续学校的教育。
3.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教育
社会大环境除了在道德方面的规范外,必须制定一系列有利于
青少年发展的法律法规。通过国家部门的强制力净化社会环境,对
社会中一些能够影响到青少年成长的场所进行规范治理,比如网
吧、酒吧、ktv、游乐场等。
五、对社区教育发展的展望
在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应该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路子。而这
个特色又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发展。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
多,各地的情况各有不同。这就要求社区教育必须紧密联系本地区
的实际情况,发展具有导向性的社区教育。
总之,完善的社区教育,是现代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充
分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合理配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青少年
的教育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