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本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 作为政 府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 各国政府在致力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 等化的过程中,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作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
,既有着长久的历史进程,也有着深刻的理论背景。云南省作 为一个多民族聚居、 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西部省份, 基础教育公 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的界定 基础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目前中国事实上的基础教育, 是指初中(含初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狭义是指九年义务教 育,广义上还应该包括家庭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
有人也把高中阶段的教育归入基础教育范畴, 但是目前中国还没 有普及这种类型的教育, 所以, 在事实上高中阶段的教育还不是 基础教育。本文所写 ?基础教育主要是狭义的基础教育,此外, 鉴于考虑云南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而又具有准公共物品特性, 研究过程中一起纳入基础教育范围。 [1]
而基于我们课题组的调研以及资料收集, 我们认为, 基础教 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 (中央政府为主, 同时包括地方各级 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在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以及 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情况下, 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最大 限度的提供能够满足民众需求的基础教育服务; 同时, 能够保证
民众接受该服务的机会均等。 事实上, 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也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农村的自然村落都设有一个学校, 而是要使 得所有的农村适龄孩童都能有机会进入学校学习, 接受正规的教 育,所强调的核心应该是机会和效果的均等, 而不是简单的平均 化和无差异化。 因为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权利, 同时也是我们的 国家、民族永久强盛的坚实基础。
二、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的认识 对于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这一问题, 目前学术界 尚无一个准确的定论, 且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也较少。 比较有影 响力的就是以下几个观点:安体富( 2006)认为公共服务的标准 主要有三个: 一是保底标准, 用之于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上即必须 由政府来保证提供最低限度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二是平均标 准,即政府提供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应达到中等的平均水平; 是结果均等。 这三个标准是一个逐层深入的过程, 首先要保证最 低的保底标准, 而后随着经济和政府控制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到平 均标准,最终实现结果均等 [2] 。丁元竹( 2008)认为我国目前 的公共服务标准制定存在着三个主要的问题,即缺乏实物标准、 基础数据不足以及准确测量较难, 使得我国的标准制定不能真正 反应出问题。 建议要确立全国基本公共服务范围, 建立全国基本 公共服务标准 [3] 。
本文认为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并不意味着就要达到全 国各地区间并不符合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完全一致, 也不意味着达
到全国人均财政收入的均等水平, 它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社会、 经 济状况和社会成员的偏好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 在最低标准下有 一定的浮动范围, 允许一定程度上的地区差异。 基础教育公共服 务均等化是在满足社会成员基本需要的前提下有一定差异的均 等化,它体现差异性,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平均化。
云南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证分析 由于学前教育特殊的准公共产品的性质, 无法直接和义务教 育纳入一起进行分析, 而鉴于教育数据统计和获取的限制, 因此 在学前教育方面无法和义务教育一样进行因子分析, 指标的选择 也更多偏向于描述性, 以求达到云南学前教育政府提供的服务均 等化。义务教育由于数据获取的便捷性, 在与全国地区义务教育 比较时,选取师资条件(①小学专任教师师生比、②初中专任教 师师生比、③小
学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占比、④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占比) 和办学水平(①小学生均校舍面积、②小学校舍中非危房占比、 ③小学生均计算机台数、 ④小学生均藏书量、 ⑤小学生均仪器设 备价值、⑥初中生均校舍面积、⑦初中校舍中非危房占比、⑧初 中生均计算机台数、 ⑨初中生均藏书量、 ⑩初中生均仪器设备价 值。)两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而在云南 129 个县市区域内也是 采取同样方法, 只是在指标的选择上, 根据当前义务教育获取数 据有一定的改动, 师资力量主要包括小学专任教师师生比、 初中 专任教师师生比、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 办学条件主要包括小学生均校舍面积、 初中生均校舍面积、 中小 学危房占比、小学生均藏书量、初中生均藏书量、小学生均仪器 设备、初中生均仪器设备。
一)云南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比较分析 通过下表 1 可知,云南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与全国平均水 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2012 年落后全国平均水平 15.55 个百分 点。 2012年全国和云南的幼儿园数相比 2010 年分别增长 20.5 和 25.8 个百分点; 2012 年全国和云南的在园幼儿数相比 2010 年分别增长 23.8 和 13.72 个百分点; 2011 年全国和云南的生均 预算内教育经费相比上年分别增长 33.1 和 55.61 个百分点。
表 1 云南学前教育与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学校数与学 生数、教育经费比较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集边疆、山区、民族为一体的 省份。基础教育尤其学前教育的公共服务水平尚低于全国平均水 平。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尤其学龄儿童教育的重视,云 南省的学前教育事业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儿童入园率持续上 升。但是,依然有许多儿童没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有
的儿童甚至从未上过幼儿园。 究其主要原因: 一是政府对学前儿
学前教育的价值,三是学前教育机构质量不高、形式单一,对家
数据来源: 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童尤其是处境困难儿童教育问题关注不够, 是许多家长不理解 长与孩子缺乏吸引力。 因此, 未来要想提高云南省学前儿童入园 率,除了要继续加大经费投入和加强管理之外, 应做好宣传工作 以增强家长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还应采取各地州以及城乡 分层分别发展模式, 探索多元化的学前教育机构和形式, 进一步
促进和加强学前教育的投入和质量,引导云南学前教育的正规
布情况 数据来源:云南省XX厅教科文处 二)云南 129 个县市区域义务教育实证分析 本节搜集的 2011 年云南 129 个县市义务教育指标数据主要 有:小学完成率、初中完成率、生均预算内小学教育经费支出、
教师师生比、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小学 藏书量、初中生均藏书量、小学生均仪器设备、初中生均仪器设 备、小学初中阶段学校数。所选取的数据大部分来自于云南省
XX厅教科文出与云南省教育厅,采用的方法与以上相类似,都 是采取因子分析对云南 129 个县市的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进行排 名,排名中间的县市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作为云南义务教育公共服 务水平的标准, 以此来缩小区域间差异, 减少基础教育资源的过 度聚集, 最终实现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的结果均等化。 衡量 129 个 县市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依然是围绕师资条件和办学条件的指 标体系来构建, 师资条件包括小学专任教师师生比、 初中专任教
化、均等化发展。 表 2 云南 129 个县市毛入园率区间分 生均预算内初中教育经费支出、 小学专任教师师生比、 初中专任 生均校舍面积、初中生均校舍面积、中 小学危房占比、小学生均 师师生比、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办学条 小学生均藏书量、初中生均藏书量、小学生均仪器设备、初中仪 器生均设备。
1)可行性检验 师资条件因子分析的 KMO直为0.6,同时Bartlett 球度检 验统计量观测值为78.274,应的P值接近于0,适合做因子分析;
办学条件因子分析的KMO直为0.657,同时Bartlett 球度检验 统计量观测值为243.618,相应的P值接近于0,适合做因子分 析。
2)确定公因子 在师资条件和办学条件因子分析中, 按照累计方差贡献达到 75%的原则,分别选取了两个公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分别为
78.274%和 76.060%,完全能够反映原始指标的信息量, 如表 4-4 所示。
表 4-4 初始和旋转后因子方差贡献情况表 注:对初始因子进行旋转得到的公因子更具实际意义, 以上 采取旋转后的因子贡献率作为权重。
3)识别公因子 为了便于识别公因子和界定公因子的经济内涵, 在师资条件 和办学条件因子分析中,采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
H.F.Kaiser )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 使得变量在某公因子 上有较大的载荷值,而在其余公因子上有较小的载荷值。 在师资条件评价中提取出 2个公因子, 分别是:公因子 1在 "初中专任教师师生比 "和"小学专任教师师生 " 指标上占有较大 的因子载荷系数,主要反映师资数量水平,其方差贡献率高达 39.340%;公因子 2 在" 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 "和"初中教师学历达 标率 "指标上占有较大的因子载荷系数, 主要反映师资学历水平, 其方差贡献率达 38.934%。在
件包括小学生均校舍面积、 初中生均校舍面积、 中小学危房占比、 办学条件评价中提取出 2 个公因子, 分别是:公因子 1 在"初中生均校舍面积 " 、"中小学危房占比 "、 "初中生均藏书量 " 、"小学生均仪器设备 " 、" 初中生均仪器设备 "" 指标上占有较大的因子载荷系数, 主要反映办学设施条件, 其 方差贡献率高达 36.709%;公因子 2 在"小学生均校舍面积 "和" 小学生均藏书量 " 指标上占有较大的因子载荷系数,反映小学办 学条件,其方差贡献率为 39.351%。
4)计算因子得分 设师资条件中的公因子 1 为 Fsi1 ,公因子 2为 Fsi2 ,办学 条件中的公因子1为Fbi1 ,公因子2为Fbi2 ,其中i=1 , 2,…, 129 表示 129 个县市。分别为各因子方差贡献率占累计方差贡献 率的比重为权重,分别计算师资条件得分( Fsi )和办学条件得 分(Fbi),最后将师资条件和办学条件得分进行平均加总得到 义务教育发展的地区得分和区域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5)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对 2011 年云南 129 个县市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因子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