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与质量保证
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与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
13.合作办学及校外 教学站点建设和管理
具备规范的校外学习中心准入准出及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审查和评估
30
14.学习支持服务
支持服务完整,为学生提供辅导、答疑、建议等全过程支持服务;支持手段 多样、便捷灵活
15.内部质量管理
设置专门质量保证机构;制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或制度,实施质量监 控和改进机制
开放 学习
资源 共享
社会 共治
变革趋势:与社会高度融合的开放教育体系
• 校内教育与校外教 育融合
• 面授教育与远程教 育融合
• 正式学习与非正式 学习融合
• 生成性的优质资源 • 自由的时空选择 • 丰富的教学策略 • 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 充分的社会交互
充分融合
继续 教育
互联互通
技术丰富
• 智慧环境 • 大数据支持 • 移动终端 • 丰富的工具 • 方便的互通互联
终身教育体系中最具有生命力的实践
把继续教育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把它看成 是教育体系现代性的核心,看成是教育发展 最重要的增长极,看成是重建教育与人、教 育与经济、教育与社会连接的关键,看成是 衡量教育质量的天然标准,看成是推动教育 变革、创新和超越的主要变量。
(“十三五”教育规划编写组,2015)
16.外部质量评估 定期接受外部评审机构的认证、评估,并根据结果及时改进
17.信息化建设
加大信息化投入,推动多终端教学平台、管理系统等建设
18.经费保障
学费收取符合政策和规范;经费支出明确、合理、规范
19.服务贡献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行业、社会经济发展及学习型社会建设;响应国家对口 支援号召,积极开展教育帮扶
3
互联网打造了教育的第三空间:信息空间
(潘云鹤,2018)
信息空间
• 资源共享化 • 信息众筹化 • 行为数据化 • 时空灵活化 • 关系网络化
全部
专门
草根
智慧
职业
贡献
知
识
公共
动态
的
师徒
制品
变化
回
归
现
符号
全部
象
实践
抽象
智慧
农耕教育
学校教育
互联网教育
知识生产方式的变化
知识状态 知识类型 知识生产情境 知识生产目的
• 治理能力不足 • 行业对外封闭 • 规律认识滞后 • 规范力度不足
2018年年度报告中的内容完整性
2018年年度 报告框架
1. 学校情况
8
2. 专业设置
7
3. 人才培养
6
4. 质量保证
5
5. 社会贡献
4
6. 特色创新
3
7. 问题挑战
2
8. 对策建议
1
0
共1946个学校提交了报告
value 1392 201 94 59 51 38 30 16 16
教学层次 • 资源共建共享
学习层次
• 神经、概念和外部 信息网络的联通
互联网推动教育本体论发展:联通
对客观知 识的认识
思维本 体论
与环境相互作 用中创造生命
生成本 体论
建立动态 信息网络
联通本 体论
教育本体论:教育是什么?
(王志军,陈丽,2019)
教与学过程呈现复杂系统的特点
((迈克尔·J·雅各布森1 摩奴·卡普木2 彼得·赖曼,张婧婧等译,2018)
2.如果有,是哪些方面(?可多选) A.规范管理 B.立德树人 C.教学改革 D.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E.信息化建设 F.资源开放与共享 G.服务国家战略及重大倡议 H.服务行业及经济社会发展 I.教育帮扶
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专家评分指标
报告要点
打分项
评分指标
分值
1.办学定位
有明确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办学定位
• 参与政府或者社会的认证与评估:主动参与 评估和认证实践,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
准确理解质量保证标准的内涵
质量保证标准不是
• 不是最高要求 • 不应设立不同标准 • 标准不只关注毕业
率等结果指标 • 标准不是定量指标 • 不应统一一套评估
指标
质量保证标准是
• 标准是基本要求 • 同一层次标准应一致 • 标准关注定位、关键
“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对话
案寻径:阅读推荐的资源、案例和日报中的 帖子
意会:基于个人经验进行评论 沉淀:反思和完善自己的认识,并分享自
己的认识或者疑问 建网:通过关注或者加为好友等方式找到
志同道合者,建立网络关系
联通:新时代教育的新本质
组织 联通
联通
学习 联通
资源 联通
组织层次 • 自组织、多元共治
国家质量保证制度是提高继续教育质量水平的关键
办学 机构
对外
认可质量
对内
明确标准
学分转换
改进质量
高校继续教育质量观
• 质量观:判断者对继续教育价值的选择及其 功效实现程度的判断(继续教育文凭含金价 值的判断)。
• 应坚持同一性质量观:无论是用何种方式学 习获得的文凭,同一层次的文凭,含金量应 该是一致的。
20.开放资源
积极推动继续教育资源面向校内、社会开放
开放合作与 改革创新
21.促进合作
在办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一点成效(如校企 合作)
30
22.实施改革
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具有一定创 新性
23.鼓励创新
开展继续教育实践的创新性和特色(尤指特色案例的典型性)
教学空间
智慧 教室
混合化
学习
平台
认证 系统
学分制度 开放化
开放 学习
教学资源 共享化
学习 资源
过程
教学评价
分析
过程化
云计算 互联网 物联网 大数据 智能设备
供给侧改革:消费驱动的教育服务
供给 方式
• 碎片化 • 共享式 • 多样化
• 产业主体 • 草根主体 • 联盟主体
供给 主体
消费 驱动
管理 制度
科研机构或高校 同行评议
联盟 联盟评议
网络环境 人人参与评议
7
知 识 内 涵 的 丰 富 化
• 要重新定义知识:信息、原理、技 能、态度、价值观等都是知识
• 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从传统教育机构 ,转向混合、多样化和复杂的学习 格局,实现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 和非正式学习,让学校教育和正规 教育机构与其他非正规教育经验开 展更加密切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 要从幼儿阶段开始,延续终生
• 质量保证 • 学分认证 • 管理再造
整合全社会的资源为学习者服务
学校
新知识观 海量网络信息 动态主观知识 境域操作知识 综合碎片知识
各行各业的人员
草根满足草根的新型服务模式
学校
各行各业的人员
认可各类课程的学分
任何人
有资质的教师
公认的 学分
认证的课程
教师、课程和学生不属同一个机构
开放与共治应是继续教育改革的方向
办学定位和 管理体制
2.管理体制
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办学体制,实现归口管理;把继续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 养工作统筹管理
10
3.专业调整
专业设置符合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开展相关专业的基础条件 和优势,突出优势学科
专业设置
10
4.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能够实现培养目 标
继续教育应树立新知识观和新哲学观
知识观:回归论
本体论:联通主义 认识论:复杂系统
海量网络信息 动态主观知识 境域操作知识 综合碎片知识
connectivism
知识存在于网络中,学 习即是网络连接的过程 (Siemens,2005)
(迈克尔·J·雅各布森,摩奴·卡普木 , 彼得·赖曼,2018)
2 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的新使命和新定位
颠覆高等教育的创新力量
加拿大现任校长 Neil Fassina :
“颠覆高等教育,弥合社会、文化和 经济鸿沟。。。。”
高等教育供需脱节严重
(Neil Fassina, 2019)
3 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的质量和与质量保证
21
质量与质量保证的内涵
质量
教育质量是指教育所具有 的、满足个人、群体、社 会明显或隐含需求的能力 特性总和
• 学习:连接信息网络。 • 网络比内容更重要
知识是一种网络现象(Downes, 2012)
(Siemens 2005c)
教学:构建促进联通的生态网络
过滤: 价值观 信仰 视角
管道:
语言 媒体 技术
层次: 知道 会做 成为 位置 转变
10
概念: 数据 信息 知识 意义 理解 智慧
社区型课程:“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对话
《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 变?》(2016)
互联网推动知识观的发展
传统知识观
有限书本知识 静态客观知识 普遍抽象知识 分科系统知识
群体智慧 网络环境
新知识观
海量网络信息 动态主观知识 境域操作知识 综合碎片知识
联通主义:学习是信息网络建立的过程
内涵
• 学习是三个网络相互作用 的过程:神经网络、概念 网络、信息网络
16
中国教育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供给
需求
人力资本水平位列世界46位
传统的供给内容、供给方式和供给渠道不适应新需求
四中全会部署中关于继续教育的相关内容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完善职 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 制。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合作办学。构建覆盖城 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 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 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 设学习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