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托洛尔和培哚普利联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干预

美托洛尔和培哚普利联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干预

・244・ N0.01 2011 医学信息 

药物与临床 

2.2.3试验组与对照组HDS评分Meta分析结果,(见图3)。3篇文章 

Q=0.094,P=0.63。Z:10.92,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汇总 

WMIM.86(95%CD.99—5.73),说明步长脑心通胶囊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 

HDS评分的效果较西药好。 

融 爨篡 一 

鬻 

HCi《■■ 獬 图3 步长脑心通治疗血管性痴呆HDS评分的Meta分析森林图 

3.讨论 

步长脑心通为中药制剂,其是由地龙、乳香、红花、桃仁、丹参、黄芪等药 

物组成的,共有16种,疗效为化瘀通络、益气活血。有研究发现¨】0_此药物 

可以使Bel一2表达维持在一定水平,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对VD大鼠脑内与 

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海马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延缓慢性缺血所致的认知 

功能障碍的进展。 

应用Meta分析可以对很多个个体中进行评价,本系统评价人选的7个 

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研究,经Meta分析表明,步长脑心通 

胶囊的疗效肯定,其在HDS、MMSE评分上效果理想,比单纯应用西药治疗 

疗效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为进行分析的文章质量不高,故本次结 

果有一定的影响,其原因为①相同治疗方案所纳入研究的数量太少。②一 

部分人选的文章治疗前后的生活能力有改变但是其进行随访的时间太短, 

没有死亡率的相关指标,故需要进行再次研究。③大部分文章的样本很少。 

④纳入的7个文章没有病死率、致残率等具体应该具有的随访资料。⑤7个 

文章的分配方法的随机分配不明确,没有说明是使用盲法还是随机方法,故 

有偏倚的可能,且多数研究是否采用盲法不明确。 

我国就高质量的步长脑心通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较少,且目前 

我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大多数仍然停留在低水平、低质量的重复实 

验,在设计与方法的应用上存在很大的诟病。今后步长脑心通等的中(新) 药,应在随机分配和样本数量上有所改进,并在疾病的特点上制定出一定的 

随访时间,关注药物对患者的结局的分析。 

本文研究所使用的评分显示,药物治疗效果比起单独地使用西药效果 

更好,没有出现副作用,因为文献数量问题,且个文献的干预方法不同,所以 

需要今后能够有质量高的文章来进行佐证。 

参考文献 

[1] 韩恩吉.老年期痴呆流行病学[J].山东医药,2003,43(25):48—49. 

[2]Jadad AR,Moore RA,Carroll D.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reports of random- 

ized clinical trials:is blinding necessary?[J].Control Clin al8,1996, 

17:1—12 [3] 郭维玲,刘盛军,林维进.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5):696—711. 

[4] 黄朝云,章军建,张晓琴.脑心通治疗血管性痴呆5O例临床研究中西 

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2(1O):610—611. 

[5]江友谊.步长脑心通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福建中医药,2006,37(5): 

7—9. 

[6] 刘晖,韩兴国.脑心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60例I艋床观察.中国医疗 

前沿,2008,3(14):79. [7] 盛晨霞,苏南湘,何明大,等.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 

观察.当代医学,2009,15(27):157—158. 

[8] 郑德俊,徐俊,方穗雄,等.步长脑心通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行为学障碍 

影响中.医药信息,2009,26(4):75—76. 

[9] 周伟,吴永斌,许贤瑞.脑心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观察.山 

东医药,2009,49(8):99—100. 

[1O] 孙冰,吴江,周春奎,等.步长脑心通对慢性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 

认知功能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 

(2):219—222. ・ 

美托洛尔和培哚普利联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干预 

宋海燕 

吉林省德惠市人民医院,吉林德惠130300 

【摘要】目的:研究培哚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美托 

洛尔和培哚普利联合治疗组(66例),3O例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对患者的左心室的血分数的变化情况,左心室舒张早期和晚期充盈速度比值,左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6个月左心室收缩未容积指数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托洛尔和培哚普利组与对照组比较, 

LVESVI,LVEDVI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和培哚普利联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干预效果明显。 

【关键词l心肌梗死;左心室重构;美托洛尔;培哚普利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1.01.291 文章编号:1006—1959(2011)一01—0244—02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出现的左心室外形改变、进行性扩张,其右超 

微结构方面、心肌结构室壁厚度、形状、心室容积等方面的改变。这被称为 

梗死后心室重构。通过美托洛尔(B受体阻断剂)和培哚普利ACEI对AMI 

患者左心室重构的疗效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在2004~2009年收治96例AMI患者 

(包括介入治疗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AMI患者的诊断都符合WHO的诊 

断和治疗指南的标准,患者为Ⅱ~Ⅲ级的心功能分级,32例为Ⅲ级,64例为 

Ⅱ级。美托洛尔和培哚普利组66例,男34例,女32例,年龄32—74岁,平 

均(57.5 4-11.2)岁,发病时间(5.7.4-3.4)h;对照组3O例,男2O例,女10 

例,年龄43~72岁,平均(56.8 4-12.5)岁,发病时间(5.9 4-4.8)h,2组发病 

时的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MAI患者临床情况 

1.2对患者给药的方法:治疗时间为2周一3周左右,治疗组患者治疗 方法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6.25mg的初始剂量,2次/d,患者无 

任何反应的话可以每一周再增加一倍的剂量,使用的最大剂量为50rag。对 

照组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肝素、肠溶阿斯匹林、硝酸脂类等 

药物进行常规的治疗。每日2次,培哚普利2毫克,逐渐增加量至4毫克,每 

日1次,口服,两种药物至少口服用6个月。 

1.3仪器设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机。 

1.4观察指标: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其的药物副作用和心功 

能情况,对患者进行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早期和晚期充盈速度比 

值、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种、指数、左心室收缩未期容积、指数、超声心动图检 

查等项目的监测,分别在住院后的第一天、第十四天、第6个月进行。取得 

到的平均值进行分析。 

1.5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数以x±S表示,应用t检验、X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组的临床情况,(见表1);2组患者的各项对比,(见表2)。分析结果 

证明培哚普利和美托洛尔组的各项指标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美托洛尔和培哚普利组比较各项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 

05)。 

表2 2组AMI患者不同时间左心室容积指数和E/A、LVEF比较(x 4-S) 

组别: 13 LEVSV(ml/m2)LVED(ml/m2) E/A LVEF(%) 

2周 6个月 2周 6个月 2周 6个月 2周 

6 月 医学信息 

P<0.05。 副作用:出现咳嗽的患者有6例,其在培哚普利组中,患者可以耐受,美 

托洛尔并没有副作用。 

3.讨论 AMI左心室真、重构和假室壁瘤、心脏破裂等并发症和心力衰竭、心脏 

扩大有很大的关联,现今认为其病理为心室重构,能够导致其发生的刺激因 

素为神经激素系统激活、力学超载。预防此病的关键是预防心力衰竭 j。 

避免心室重构的方法为急诊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早期溶栓的治 

疗方法,其方法可以让冠状动脉实现再通。阻滞梗死扩展、缩小梗死面积、 

挽救缺血心肌。其他疗法有药物干预疗法。本组资料中的目标是关注患者 

使用培哚普利、美托洛尔药物改善左心室重构的效果。研究结果为左心室 

容积持续扩大,比值较入院时下降,证明发生了左心室重构。这表示AMI后 

要早期进行抗心室重构药物治疗。 

美托洛尔是B受体阻断剂,它改善心肌缺血,防止心室重构方面与下列 

因素有关:①作用于6受体,增加患者的交感神经刺激的敏感性,这和心率 

没有相关性【2 J。②其可以增加葡萄糖的利用,抑制游离脂肪酸的生成,维持 

缺fffL对ATP水平及能量供应,保护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③其还能够促进 

增加组织供氧,促进组织氧与血红蛋白分离。进而减轻急性心梗时心肌坏 

死细胞分子重塑 J。④其可以减少心肌负荷、减少醛固酮分泌、降低血浆肾 索活性及醛固酮浓度、抑制肾上腺素。⑤其可以协调心肌运动同步化、减少 

心肌矛盾运动。⑥还可降低猝死率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⑦阻滞儿茶 

酚胺升高能够致使心肌坏死的发生。 

培哚普利为转换酶抑制剂,为一种长效的血管紧张素。其右增强缓激 

肽、抑制血管紧张素II的作用。并且还能够抑制肾素、内皮素、心房肽等,调 

节内分泌活性物质。本研究结果通过临床实验表明:美托洛尔和培哚普利 

在长期改善急性心梗心室重构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郝玉明,朱文玲.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中华心血管杂志,2005,33 

(2):196. [2] Con stantj,Areviev of why and how we may use beta~blockers,in eonges 

tire heart failure chest.1998,】13(3):800. 

[3] Janssznk,Dohlstromu katlberg BE,et a1.The circulating renin—arcgiotensin 

system during treatment with metoprolol or captopril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due to noniseb aemidilated Cardion my opathy.Intern reed,1999, 

245(5):435.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步长丹红注射液治疗非sT 

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160例临床观察 

宋海燕 

吉林省德惠市人民医院。吉林德惠130300 

【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与步长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病人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I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步长丹红注射液4o毫升每日 

静脉滴注,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病人心绞痛缓解、缺血性心电图改善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死亡+急性心肌梗死例数)。结果:治疗纽心绞痛缓解、 

缺血性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为80%和77.7%,复舍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为8.89%;对照组心绞痛缓解、缺血性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60%和40%,复 

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为20%。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步长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 

脉综合征病人疗效好,副作用少,安全有效。 

【关键词】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低分子肝素;步长丹红注射液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1.O1.292 文章编号:1006—1959(2011)一01—0245—02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其分为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以及不稳定 

型心绞痛两种,都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病理改变,使局部 

心肌血流量明显减少,会致使患者出现了缺血性的疼痛。此病的临床表现 

很是繁杂,预后情况也不良好,文献称其15%~35%的患者会转变为急性心 

肌梗死,更有甚者会出现猝死…。病例选择2006年一2009年我院收治的病 

人,笔者所在医院从2006年起,对收治的160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 

征患者使用步长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疗效可观,现将治疗 

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所有的160例患者均符合WHO标准进行的诊断,包括 

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配,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个组,治疗组9O例,男70例,女2O例,年龄51—73 

岁,平均年龄为66.2岁左右;30例患者为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26例患者 

为梗死后心绞痛,8例患者为自发型心绞痛,】4例患者为恶化劳力型心绞 

痛,12例患者为初发型心绞痛。对照组患者70例患者,男54例,女16例, 

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为64岁左右;20例患者为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 

10例患者为梗死后心绞痛,10例患者为自发型心绞痛,l2例患者为恶化劳 

力型心绞痛,18例患者为初发型心绞痛。160例患者均排出肝素应用禁忌 

症、严重肝肾功能疾病等。都符合下面的要求:①已经确诊的非Q波心肌梗 

死患者,CK~MB≥正常值的2倍以上,cTnl+。②患者24h心绞痛发作大于 

两次。⑧患者正在心绞痛发作期进行心电图,显示相邻两个导联的sT段T 

波倒置或者缺血下移≥0.Inlv。两组进行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 

05)。 

1.2治疗:治疗组的患者治疗上其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腹部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LMWH)5000IU,步长丹红注射液4O毫升,2周为一个 

疗程。对照组患者治疗应用静脉输注硝酸酯类针、改良极化液、ACEL、Ca 

拮抗剂、? 一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阿斯匹林等药物。 

1.3观察项目:患者治疗大概为14d,并进行随访工作,随访时间为20d 左右,观察两组患者的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心电图的改变、用药前后心绞痛 

发作次数等项目。 

1.4疗效标准:①显效:患者的缓解程度、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 

减少了>80%左右。②有效:减少t>50%。(3)无效:减少<50%。③恶化: 

非心脏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病、缓解程度、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高 

于50%。①显效: 12"电图恢复正常。②有效:T波变为直立或者sT段显著 

改善≥5O%。③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④恶化:猝死或心肌梗死,或者sT 

段及T波恶化>50%。 

1.5统计学处理:用X±S进行表示,应用t检难、卡方检验进行数据 

处理。 

2.结果 

2.1治疗的疗效进行对比,(见表1)。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治疗的疗效进行对比(11) 

2.2心电图对比,(见表2)。有统计学意义(P<0.O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