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奶牛饲料分类

奶牛饲料分类

饲料添加剂-复方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

来源:现代乳牛学 中国奶业协会信息网

预混合饲料是一种或多种微量成分组成的、加有载体与稀释剂的均匀混合物,是生产全价日粮的第一道工序,它也可以作为商品直接出售。它是配合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饲料产品质量的关键;

使用预混合料的优点:一是配料速度快,精度高,混合均匀度好;二是配好的添加剂预混料能克服某些添加剂稳定性差,静电感应及吸湿结块等缺点;三是有利于标准化,对各种添加剂活性、各类物质和微量元素的使用浓度等的表示均可标准化,有利于配合饲料的生产和应用。

目前,我国预混料生产厂家竞争非常激烈。添加量有0.1%,0.5%,1.0%,3.0%,6.0%等。添加量小的适宜于一些生产技术较高的生产厂家,因为它们的混合均匀度比较好。

作为预混料的生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方能保证其质量:①产品配方设计合理,产品与产品配方基本一致;②混合均匀,防止分级;③稳定性良好,便于贮存和加工;④浓度适宜,包装良好,使用方便。

饲料添加剂-食欲增进剂和品质改良添加剂

来源:现代乳牛学 中国奶业协会信息网

1.食欲增进剂 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配合饲料中除以谷物类为原料外,还配合有动物性原料,食品工业的副产品以及矿物质和药物等多种添加剂,这就改变了谷物饲料原有的天然风味,甚至出现异味,从而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加入食欲增进剂后,可掩盖这种不足,促进动物的采食和消化吸收。

食欲增进剂依原料的不同可分为三类:天然类(指由动植物直接提取而成),如茴香油、甘草精、干乳、炒全脂大豆粉等;人工合成类如氨基酸、脂、酸、醛、酮等;复合型类,这一类是天然原料和人工合成原料调配而成。

食欲增进剂的作用有四:①增强食欲、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及利用率;②改善人工乳的风味;③在应激或患病时提高采食量;④有利于提高饲料的商品竞争力。

由于食欲增进剂能改善饲粮的风味和适口性,提高采食量,从而增加了经济效益,因此,对动物食欲增进剂的研究已广泛展开。近年来,该研究已突破了单纯适口性的范围,扩展到动物的生理,行为与采食量和生长密切相关的诸多因素的探讨。同时,饲料生产者为实现最佳日粮配合,更着重使用食欲增进剂的效益。所以,食欲增重剂的使用必将更加广泛。

2.品质改良剂 这类添加剂包括黏结剂、流散剂、着色剂。是为达到某一特殊目的而添加的。如制粒过程中添加的黏结剂,它可减少制粒过程中粉尘损失,提高颗粒牢固程度。流散剂的作用是使饲料和添加剂保持较好的流动性。常用的有硬脂酸钾、硬脂酸钠、硅酸钙等。着色剂主要是提高动物产品的美观性和商品价值。另外,还有一些中草药添加剂等。品质改良类添加剂一般均有明确的说明,使用时只要按说明严格掌握用量即可。

饲料添加剂-饲料保藏添加剂

来源:现代乳牛学 中国奶业协会信息网

饲料保藏添加剂是指为防止饲料霉坏变质而向饲料中添加的一类物质。它分抗氧化剂和防霉剂两类。

1.抗氧化剂 指能阻止或能延迟饲料氧化,提高其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一类物质。抗氧化剂通常用来保护饲料中易氧化的成分,如保护脂肪和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胡萝卜素等,目前最常用的有·:①乙氧喹;②二丁基羟基甲苯;③丁羟基苯甲醚等。

在选用抗氧化剂时应注意:①抗氧化剂本身或它与饲料组分作用后的产物对家畜健康无害,安全可靠;②添加后不使饲料产生异味或颜色;③添加量少,活性高,抗氧化性强;④价格低,易制造,使用方便;⑤在饲料中的含量容易测定。

抗氧化剂的用量一般很少,为了充分发挥作用,必须确保其在饲料中的均匀度,必须充分分散在饲料中,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2.防霉剂 它是一类抑制霉菌繁殖、消灭真菌、防止饲料霉变的有机化合物。常用的防霉剂有:①苯甲酸和苯甲酸钠;②丙酸及其钙、钠盐;③山梨酸及其盐类;④富马酸及其脂类和脱氢醋酸等。

防霉剂的主要作用是:①降低微生物的数量;②控制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③预防贮存期营养素的损失。但应该明白,饲料若受到霉菌污染后,即使霉菌本身已死,孢子已不再繁殖,此时再添加防霉剂,也不能纠正霉菌毒素对降低饲料营养价值所起的负作用。

使用防霉剂时应注意:①在有效剂量前提下,不能导致急、慢性中毒和在体内超量残留或向畜产品中转移,危害消费者健康等。②不得影响饲料原有的风味和适口性;③加入饲料中应能检出其含量;④应选择抑菌范围广、价廉、效果确实的品种。

饲料添加剂-保健及生长促进添加剂

来源:现代乳牛学 中国奶业协会信息网

保健及生长促进添加剂——抗生素添加剂、激素、酶制剂、镇静剂、药用保健等添加剂

1.抗生素类 它是一些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它除用作防治疾病外,也可作为生长刺激剂使用,特别是在卫生条件和管理条件不良的条件下,效果更好。它的作用有以下几种:①在动物肠道内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灭有害微生物,从而节约本来被病原微生物消费的养分,并额外地提供给动物本身,满足营养需要,从而加速生长。②它能刺激有益微生物的繁殖。③使用抗生素,可增强膜的通透性,从而有利于肠壁对养分的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④抗生素对某些致病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有效地阻碍有害微生物的增殖和对动物正常生理及神经系统的干扰,体内生理生化易达平衡,显著降低肠道疾病的发病率,使动物顺利生长。⑤延长消化吸收的时间。⑥能促进机体的代谢。使用抗菌素后,能增进食欲,增加采食,促进生长发育,从而提高增重速率和提高生产率。

使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时,要特别注意长期使用和滥用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和在动物产品中残留问题。为防止这类情况的发生,应做到:①最好选用动物专用的、吸收和残留少的、不产生抗药性的品种。如杆菌肽锌、莫能霉素等。②控制使用剂量,保证使用效果,防止不良副作用。如土霉素、金霉素的用量为治疗量:100~2 000g人;预防量50~100g/t;用作生长促进剂则为10~50g/t;③抗生素的使用期限要作出具体规定。大多数抗生素的消失时间约需3~6天。

饲料添加剂用抗生素的种类,依化学结构可分以下几类:①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类;②大环内酯类:如螺旋霉素、北里霉素、红霉素类;③多肽类:如杆菌肽、持久霉素、黏杆菌素类;④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卡那霉素类;⑤磷酸化多糖类:如黄磷脂霉素;⑥聚醚类:如莫能霉素、盐霉素;⑦青霉素类;⑧其它类:氯霉素等。

由于多肽类、聚醚类和磷酸化多糖类对动物几乎无副作用,并且很少产生耐药性和交叉感染,因此这是以后抗生素类添加剂的发展方向。

2.激素 激素是动物体内分泌器官直接分泌到血液中,并对机体组织器官有特殊效应的活性物质。它能改变体内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使组织合成的速度超过其遗传潜力,从而提高生产速度和生产效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激素的种类不断增加,用途也不尽相同。使用激素的原则是在不影响畜禽健康及其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达到生产率高、饲料报酬高、产品内无残留、无损于人类健康的目的。但是,许多激素制剂对畜体有残留,可能会危及消费者的健康。所以许多国家禁止使用激素制剂。

激素包括生长激素、性激素、甲状腺素和抗甲状腺素等。

①生长激素:是动物脑下垂体前叶分泌的蛋白质激素,在代谢中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脂肪的分解。试验表明,奶牛注射这种激素,可使产奶量提高10%~20%。

②性激素:这类激素可使蛋白质的合成作用增强。如人工合成的乙烯雌酚、乙雌酚等。另一显著特征是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性成熟,维持性机能、性周期等。

③醇类激素衍生物,如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等。

激素的使用方法有两种,即口服法和埋植。口服是指将所用激素添加物按使用方法拌料饲喂。埋植则是将激素埋植在畜体耳后皮下脂肪内。

使用激素时应注意:①严格选用激素;②严格选择使用对象;③选择适当的使用方法;④严格掌握剂量和停药期;⑤了解个别激素的特殊要求。

应该明白,使用激素主要是代替或者补充畜体内提高蛋白质合成和降解分解代谢的相应激素的量,以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代替其遗传学特性和良好的饲养管理。

3.酶制剂 酶是动物体内各种物质化学变化的催化剂,是一种活性物质,含量少,种类多,作用大。其特点有三:一是高度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物质进行生化反应;二是效率高,它所催化的化学反应只需少量即可迅速进行,即催化效率极高;三是条件苛刻,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8~2.0,淀粉酶5.5~6.0。酶制剂从制造工艺上分可分为二类:即单一酶制剂(如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淀粉酶、果胶酶等)和复合酶制剂(如以蛋白酶和淀粉酶为主,再加上适当的脂肪酶和纤维酶类)。 酶制剂除本身要求的特定条件外,其活力还与其他条件有关,如品种、年龄、日粮组成、添加量、与微量元素、抗生素等的联合及其交互作用、酶制刑本身的稳定性等。

在饲料工业中应用酶制剂,要依家畜的种类、年龄、不同生理阶段及消化道不同部位pH情况、日粮的组成情况等合理的选用不同的酶制剂。这样才能提高饲料营养价值,降低饲料成本,增加效益。

4.药用保健添加剂 这类添加剂的主要作用是防治疾病,保证健康,促进家畜生长,提高增产速度和饲料转化率。此类在饲料添加剂中量最大,品种最多,消费量也大。由于某些品种在畜体内或在畜产品中有残留或对机体有副作用,危害机体健康和对畜产品的消费者健康有影响,因此在使用方面很有争议。这类包括抗生素类、合成抗菌药物类、激素类、驱虫性抗生素类和抗球虫剂。

在使用此类添加剂时,应注意其剂型、含量及用量。否则会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中毒。

饲料添加剂-营养添加剂

来源:现代乳牛学 中国奶业协会信息网

营养性添加剂包括维生素类、微量元素类、工业合成的氨基酸类

1.维生素类 维生素是维持动物正常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也是维持动物生命所必需的微量营养成分。每一种都起着其他物质所不能替代的特殊营养作用。其营养特性:一是用量小;二是作用大。维生素分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种。①脂溶性维生素:它不易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这类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②水溶性维生素:它不易溶于脂肪,但能很好地溶于水。故可很快地随水从肠道吸收进入血液,主要从尿排出,少量从粪便排出。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

维生素在动物体内主要参与体内的代谢过程和某些酶的被激活。因此在体内不是孤立起作用的,彼此间存在着协同和颉颃的作用。

(1)协同作用 ①维生素正在肠道内可保护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免遭氧化破坏,促进其吸收及在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储存,从而减少维生素A、胡萝卜素的损耗。②维生素A可促进体内维生素C合成,因此在维生素A缺乏时,同时表现维生素C的缺乏;③维生素B,在体内是氧化脱羧酶的辅酶,维生素B2是黄酶的辅酶,两者配合,对机体的糖和脂肪代谢有强化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