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以各参考文献数据为例,对我国社区体育的功能
及现状作了详细的论述,概括出了现阶段社区体育在体育指导员、
场地器材、运动项目、自然地理资源开发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同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社区体育 现状 对策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经济建设战略转移过程中,社区体
育才逐步被人门所认识和了解并率先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开展起来。
二十多年来,城市社区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并且有了大的发展,
社区体育的发展在横向上突破了以往群众体育管理体系、在纵向上
深入到了城市基层,形成了有利于“条块分割”和“以块为主”的
新型群众体育管理体制。随着中国的群众体育改革的深化,人们体
育参与意识不断增强,逐步接受了“花钱买健康”的观念,通过参
与体育活动休闲娱乐的观念正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生活追求的时尚,
社区体育形成了组织形成基层化、参与主体的老年化、活动内容文
体一体化、活动场所非正规化、就近发展、组织管理自主性与行政
性结合、时间以早晚为主等新特点。另外,我国体育人口比例不断
升高。据2001年资料调查,我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六年来,体育
人口增加了近三个百分点。在人们的体育需求不断增强的同时,单
位、企业等对群众体育的组织不断弱化,使社区体育在城市群众体
育发展中的地位日显突出。
一 社区体育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区体育飞速发展的同时,社区居民体育需求与体育资源不足的供
需矛盾也日益突出。谢军等同志发表的《部分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的
建设和发展》一文中指出了近几年我国社区体育组织存在的一些问
题,大致总结如下。
第一,组织内部的管理差,职责计划不清,活动无计划。从他们对
16个社区体育组织调查表明约62.5%的组织无“社区”,约93.7%
的组织无活动条件,约81%无挂靠正式机构,与当地政府的行政机
关联系不紧密,组织内部无明确的管理者,健身活动无计划,缺乏
科学的健身知识、方法,缺乏组织发展的中、长远目标。
第二,可供社区体育组织选择的活动空间、体育场地不足。据我国
100多个城市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有73.2%的人在非体育场所
内参加体育锻炼,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场地设施不足这一问题又进
一步突出,成为制约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瓶颈”。
第三,政治成员的体育意识心态的不稳定性。
第四,组织活动经费缺乏,有活动经费的组织只占13%。
第五,对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结构的理论研究不深入。谢军等的研究
表明,我国大约有87%的锻炼点无正式组织机构给予他们科学健身
知识和技能指导与培训,其原因可归纳为:体育行政部门与街道、
居委会与辖区内的各体育团体之间的职能关系梳不清;群众体育科
研人员不足,健身指导方面的知识、技能及方法欠缺,不适应健身
者目前的需求;“社区”的培训经费不足,社区向社会提供的指导
渠道不畅,其数量与质量二者需尽快提高与加强;各辖区的体育活
动站、辅导站、晨晚锻炼点等比较无序,不规范,没有纳入街道、
居委会的社区发展规划的工作范围内。
二 城市社区体育资源开发对策
1.地方政府对社区体育资源开发的认识必须转变观念
21世纪是大众体育的世纪,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社区功能不断
增强,“单位社会化”现象逐步改变,社区居民的体育利益取向逐
渐转向社区。目前社区体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事实已暴露无遗,
并且这种状况正随着社区体育人口的增加而进一步加剧,社区体育
中有一部分属于公共福利事业,政府部门有义务着手进行社区体育
资源的开发,使之自觉执行社区体育的有关法规,制定一些有利于
社区体育资源开发与共享的法规、制度等,加大对社区体育资源开
发的投入力度,在场地设施、人力等资源的开发方面给以扶持,否
则日后将会造成社区体育资源与社区发展严重失调的局面。
2.转变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资源开发的认识
目前仍有相当部分的人认为全民健身开展的关键在于政府,希望国
家多拨款解决人力、场地及经费等问题,没有意识到自身体育意识
及体育需求的薄弱也是制约社区体育资源开发的难点,必须转变社
区居民的体育价值观念,使人们认识到体育运动不仅具有健身价
值,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教育、休闲娱乐、亲和、自我实现等方
面的价值而逐渐将体育作为生活的重要内容。另外,必须转变社区
居民对社区体育资源开发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社区体育是大势所
趋,国家行政拨款短期内不可能解决社区场地、指导人员等体育资
源严重不足的局面”社区居民必须努力与社区内的学校、机关团
体、企业等建立密切联系,实现资源共建、共有、共享,才能走出
社区体育资源不足的困境。
3.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指导水平
一是发挥政府行政和社会体育团体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利用我国现
行的行政主导型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优势,更好地发挥行政主
导作用,加速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扩大培养规模,这在世界
各国很早就已开始。二是完善继续培训制度。三是开通体育教师、
体育专业毕业生和有体育特长人员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渠道,提
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素质和指导能力。四是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综
合信息中心。
4.加强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实现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单位体育
一体化
积极调动和发挥社区居民、机关团体、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作用,
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体育的一体化。“全员”是指社区内,不
论性别、职业,所有人均来参加体育锻炼;“全程”是指从胎儿、
婴儿、学前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的人生全过程,均能从
社区体育锻炼中获得收益;“全方位”是指社区内的机关团体、学
校、企事业单位都关心体育,为开展社区体育提供方便条件,尤其
是一些学校都具有体育场地和体育教师等开展社区体育必需的场
地设施和人力等资源。
近年出现的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有效结合所形成的“学区体育”
模式,是以学校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学区内居民为对象,通过有效
利用社区内学校的体育资源开展的社区体育活动。
我国社区可根据本地的地况地貌、季节气候的变化,充分利用自然
地理资源,开发森林、山地、湖泊、水库、海滩等户外运动场地,
开展滑雪、野营、钓鱼、冲浪、划船、游泳等各种体育活动。
5.加强运动项目资源开发,提高社区居民的体育参与积极性
第一,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这里所说的运动项目的改造,主要指
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器材等。社区体育所
需要的是一些充满乐趣、不需要很高级的场地、过多费用、不需要
很高的技能和长时间进行训练的实践性运动。
第二,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根据社区的情况,可将健美、现代舞、
门球、软式排球等新兴运动项目引入社区。
第三,民族、民间传统运动项目资源的开发。根据社区情况,社区
体育应大力开发和利用宝贵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如蒙古族
的摔跤、藏族的歌舞、维吾尔族的舞蹈、朝鲜族的荡秋千、白族的
跳山羊等。
第四,户外运动项目资源的开发。户外运动强调利用森林、山地、
湖泊、水库、海滩等自然资源开展滑雪、野营、钓鱼、冲浪、划船、
游泳等各种体育活动,其独特的休闲性成为人们新的生活追求。
四 结论
总之,社区体育的发展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社区对体育的投入和群
众对体育锻炼的意识的提高,只有大家群策群力,相信我国的社区
体育才能得到良性的发展,人们才能在物质生活满足的情况下,得
到最大限度的精神上的满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