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防治
近期陕西猪病流行情况分析
宋战胜 董战礼z吴新宇 辛昶’马进 (1,陕西省华秦农牧科技有限公司712100;2,河南省尉氏县第一职业高中475500)
2010年1月份以来.陕西省的陕 南、陕北、关中区域以及甘肃省的庆
阳和平凉等养猪集中区发生了以高热、 慢食、急性死亡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流
行,造成较多数量的猪场发病,这次
疫情的发病面广,发病率7O一9O%;发 病猪场的死亡率60%以上,死亡率高; 在一个区域内快速传播流行.形成了
2O07年后又一次猪高热病的大流行。 对陕西省及周边区域的养猪业形成了
严重打击,养殖户损失惨重,同时一 批病猪流人市场,造成了陕西省及周
边区域的毛猪及猪肉价格一直偏低, 许多养殖户亏损严重.有的甚至血本
无归,严重影响了补栏的积极性。下 面就这次猪病的流行情况、发病原因、
诊断和防治进行分析。 1发病情况 发病区域广,尤其养猪集中区域
和养猪事业较发达的区域尤为严重,
陕西省西安周边的临潼区、长安区、 户县、周至县,咸阳和西安的交界区 域,武功县、兴平市、宝鸡市陈仓区、
扶风县、岐山县、渭南市的临渭区、
富平县发病较为严重,像临潼区、长 安区的郭杜镇、扶风县的杏林镇、户 县的祖庵蒋村一带由于疫情的影响,
生猪存栏急剧下降70%以上,有的区 域甚至全军覆没;武功县、扶风县、
杨凌区、长安区、临潼区的几个千头
猪场都先后发病后全部淘汰,可谓是 死猪尸体遍地都是,一片狼藉,惨不
忍睹。 发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临床症状
1 04口画目固墨 2010.6 以高热为主,发病猪的体温通常在41~ 42℃,呈稽留热:猪群慢食明显,有明
显的呼吸道症状.部分猪只鼻腔流出 清淡鼻液:发热三天后出现耳朵、后 臀和颌下部发绀症状。大部分猪只有
毛囊渗血现象,以脊椎部为主,乳头 可挤出血样液体.泪液有红染现象。
剖检症状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心 肌有出血现象,柔软无力,静脉都有
阻塞现象:肾脏紫红色、有 血点; 肝脏土黄色,轻度肿大,胆囊充盈,
胆汁粘稠,颜色变黄;膀胱有点状或 弥漫性出血:肠道中充满气体,部分
猪只小肠粘膜脱落。 用药效果不明显,包括现在市场
上的一些生物制剂如植物血凝素、干 扰素和排异肽,打针后死亡率激增,
增加了客户的负担。 死亡率高,以中大猪死亡为主, 主要死亡表现在30kg以上猪群.死亡
速度快,大部分猪群在慢食后第二天
就会出现集中死亡。 部分母猪饲养场 现母猪流产和 产死胎现象,母猪死亡率不高。
使用全价颗粒料的用户发病率明 显低于使用浓缩料和预混料的客户, 这可能是全价颗粒料添加了足量的脱
霉剂和防霉剂、玉米选用较好质量且
通过高温制粒后,把玉米中的霉菌毒
素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因。 2发病原因分析 2009年冬季长达三个月没有雨水, 气候干燥,气温偏低;大部分肥育猪
场猪舍简陋,保温条件极差,通风措 施不得力造成猪舍空气污浊,使猪群
应激增大,抵抗力降低。给猪群的疫 病流行创造了良好条件。
猪群的普通风寒感冒和流感的发病 频繁.喘气病和圆环病毒病这两个规模
化猪场发病的幕后元凶的高发和肆虐都 给疾病的大规模流行提供了诱因。
消毒和防疫措施不到位,2009年 生猪价格的长期低迷使养殖户减少猪
群的消毒和防疫的投入,尤其猪瘟和 蓝耳病的防疫效果的不确实,蓝耳病 疫苗的保护率偏低,使温和型猪瘟和
蓝耳病的潜在发病时有发生,造成猪 群的免疫系统和免疫机能得不到有效
保证.给混合感染提供了可乘之机。 霉变玉米的长期使用造成猪群的
免疫系统破坏严重、免疫力低下,尤 其肥育猪群养殖户在玉米采购时把关 不严.而2009年的玉米在成熟和收获
季节因雨水较多,霉变程度在5-20%, 长期使用而不添加防霉剂和脱霉剂,
使霉菌毒素在猪只体内累积是造成重 大猪发病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不规范的治疗措施和随意加大用 药剂量的不科学的治疗方案,造成猪 群交叉感染和药物中毒现象是引起猪
群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大部分猪 场猪群发病后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确
诊.而是到兽药销售门市去根据兽药
销售人员的推荐盲目用药,有时一只 猪一天要进行治疗性注射3~5针、十
几种药。使本来就发病的猪全天处于
一种强应激状态下,使抵抗力快速降
低。过多的药物不能实现科学配伍,
在猪只体内发生拮抗和反应,有的更
引起药物中毒,造成猪只在用药后死
亡增加。兽药销售人员由于利益的驱 使.在推荐兽药时都给客户建议倍量 或几倍量的使用量,尤其解热药。在
超量使用后使病猪的体温从高热一下 子降到38℃或37℃以下甚至更低.使
猪完全丧失抵抗力,只有死路一条。 在多只猪发病进行注射治疗时.不能
做到一只猪一个针头或对针头进行有 效消毒,造成交叉感染,尤其在有附 红细胞体感染的猪群中交叉感染发生
率更高。治疗方案的频繁更换和调整
使药物的有效性不能充分有效的发挥, 就是治好了也不知道是何药起了作用。 增加了治疗成本。 大部分客户只注重发病猪的治疗,
而不注意进行全群性的预防加药.不 注重发病猪的隔离和消毒,造成群发
病感染速度加快和加重。 对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T作做得 不到位,大部分病死猪不是进行深埋
或火化处理,而是低价卖给一些不法 商贩进行屠宰,致使病猪肉流人市场,
所以加快了猪病的传染和大面积远距 离的扩散,使更多的养殖户受灾。
多病原的混合感染增加了疫病的
复杂性,给疫病的快速确诊和有效治 疗方案的制定带来极大的困难。 兽医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 基层兽医部门人才和技术的匮乏.不
能有效地帮养殖户进行疫病的确诊和 有效的指导预防和治疗,不能发挥应
有的作用。 3病原的检测
通过对临潼区、长安区、杨凌区、 扶风县等地送检和发病猪场采集的40 份病料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
院传染病实验室进行病原检测.其结
果见表l。 混合感染情况如下:
圆环病毒病+猪瘟+蓝耳病+猪流感 表1病原检测结果 疫病防治
圆环病毒 猪瘟病毒 蓝耳病病毒 猪流感病毒 伪狂犬病毒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副猪嗜血杆菌病 链球菌 附红细胞体
13例占30.25% 圆环病毒+猪瘟 10例占25%
圆环病毒+蓝耳病6例占15% 猪瘟+蓝耳病 l1例占27.5%
猪瘟+圆环病毒+传染性胸膜肺炎 5例占 12.5% 猪瘟+附红细胞体病6例占15%
附红细胞体病+圆环病毒病 5例占 12.5%
猪流感+附红细胞体病7例占 l7.5% 猪流感+链球菌5例占 12.5%
从上述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近 期流行的猪病疫情主要以厕环病毒病
和猪瘟、猪蓝耳病以及猪流感以及附 红细胞体病等病的混合感染为主.部
分地区的猪场中有传染性胸膜肺炎和 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圆环病毒、猪
蓝耳病病毒、霉菌毒素能破坏猪的免 疫系统、使猪群的免疫力降低.造成 免疫抑制,使猪瘟疫苗和其他一些疫
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产生受阻。不能 达到有效的保护力,所以造成病毒性
疾病混合感染和发病率增高,发病后 用药效果不明显导致死亡率升高。寒
冷气候应激造成猪群流感和风寒感冒 感染的机会增加,造成传染性胸膜肺
炎、副猪嗜血杆菌等细菌病侵袭的机 会增加。
4防治措施 改善猪舍环境,加强保温措施, 97.5 60 70 52。5 7.5 17.5 22.5 12.5 27.5 备注 ;
母猪场病料7份
母猪场病料
母猪场病料7份
降低猪舍的昼夜温差,使昼夜温差保 证在5℃以内.通风时尽量采取负压通
风,绝对禁止猪舍有贼风.减少猪群 风寒感冒的发生几率;使猪群的环境
应激降到最低。以保证猪群良好的抵 抗力。
严格进行玉米采购把关T作.坚 决杜绝霉变玉米的收购和使用,坚持
在饲料中添加质量可靠的防霉剂和脱 霉剂,最大限度的降低霉菌毒素对猪 群的危害。
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中药荆防败毒 散、黄芪多糖、V 等有助于猪群抵抗
力提高的药物,添加土霉素或多西环 素、支原净等广谱抗生素.减少细菌
性病和支原体的侵袭,适量添加阿散 酸或洛克沙生等制剂,减少附红细胞
体的感染和发病。 做好免疫T作.尤其是猪瘟.应
该选用脾淋源的猪瘟疫苗.小猪2头 份,中大猪4头份,蓝耳病最好选用
弱毒苗和灭活苗相结合的免疫方案. 灭活苗做好选用哈兽研的高致病性蓝
耳病疫苗。疫苗免疫后应定期进行抗 体水平监测,以保证疫苗的有效保护 力。发病猪群一般不要进行紧急接种.
避免接种时引起交叉感染 对发病猪要做好隔离T作.发病
猪场应做好消毒T作,消毒剂最好选
用碘制剂,对病死猪要进行严格的无 害化处理,严格杜绝病死猪流人市场
2010.6口叵目匾口 1 05 ∞ 丛 罢s
3 7 9 5 n 奶牛乳腺炎的防治措施探讨
唐后庆(新疆墨玉县加汗巴格乡兽医站848 ̄oo) 吴广军(新疆墨玉县畜牧兽医站848100)
奶牛乳腺炎作为一种复杂的多因
素疾病。一直是严重危害奶牛业的重
要疾病之一。在绿色奶业日益受到期 待的今天,如何防治奶牛乳腺炎成为
一个世界广泛关注的课题。 1病原 据资料介绍,奶牛乳房炎的病原
微生物种类很多,包括细菌、真菌、 病毒、支原体等。根据病原微生物的
传播特点,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 接触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它植于乳腺
并通过挤奶传播,包括无乳链球菌、 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支原 体;另一类为环境性病原体,包括大
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国内学者王冬梅等分离的1O个菌 株中,无乳链球菌6株,大肠杆菌4
株;刘佩红等(2004)2002~2003年在 上海地区分离到254株细菌,其中包
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肺炎/溶血巴氏杆菌、无乳 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及
酵母菌;孙庆华等(2007)在新疆石 河子分离的主要致病菌为链球菌、金
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李新圃
和随意丢弃,以防疫情扩散。
对发病猪治疗过程中,应尽早进 行确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对于出现心衰引起的全身青紫的猪只, 应用樟脑、地塞米松、尼可刹米等强
1 06口画目 江 2010.6 等通过对6个城市部分个体奶牛场乳
房炎主要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药敏试 验.结果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变化不
明显。 各种病原菌的感染率因地区不同
而异,但最常引起乳房炎的病原菌种 类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等。 2危害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能侵 入乳腺组织引起纤维化和脓肿,无乳
链球菌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的专性乳腺 寄生菌,定植于乳腺组织上皮表面,
引发亚临床乳腺炎。若与其他菌共同 感染乳腺.会发生急性乳腺炎。
奶牛乳腺炎除了影响产奶量、降 低牛奶的品质,还易延长产后发情和
妊娠时间,甚至使病牛失去生产性能, 经济损失严重,而且危害人类健康。
据报道。全球约有2.2亿头奶牛,其中 1/3的奶牛患有各类型乳房炎;国内关 于乳房炎发病率的报道均在46~70%之
间;在丹麦,平均每头奶牛每年的损
失估计超过200美元;仅美国每年因 乳房炎造成的损失就达20亿美元,德
国为4.5亿马克;其中70%的损失是来
心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促进药物在猪
体内的代谢和发挥作用,在解热药的
选用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体温在 40'12以下,不用解热药,体温在40-
4l℃之间。一般选用柴胡进行解热,体 自隐性乳房炎引起的产奶量下降。中 国每年此项损失为1.35亿元人民币。
3发生原因 奶牛乳腺炎的发生原因非常复杂。
饲养管理不良、环境消毒不严和挤奶 卫生不好等人为因素是造成奶牛乳房
炎发生的主要原因:干奶不合理是造 成千奶期乳房炎或下一个泌乳初期乳
房炎发生的主要因素:高产牛发生率 高.有的牛有易感体质。 4防治措施及新技术的研发
国内外对于奶牛乳腺炎防治的研 究已进行了多年,但至今没有能彻底
解决的办法。探索防治乳腺炎新方法, 从根本上有效控制乳腺炎的发生,是
今后奶牛乳腺炎防治的方向。 4.1发展趋势 目前抗菌药物治疗在国内外仍是 防治乳腺炎的常规手段,新型高效、
低残留、价廉抗生素的研发是短期内 的重要发展方向,基于抗生素治疗所 带来的诸多问题和危害,减少或停止 抗生素使用。是将来奶牛乳腺炎防治 上的必然趋势。
由于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很多细
温超过41℃时选用安乃近或双氯芬酸
钠进行解热。临床治疗中发现吉林旭 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效抗猪
病免疫血清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