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保险监管

中国保险监管

中国保险监管

【摘要】

针对宏观金融经济环境的变化

,

立足于中国保险监管制度现实

,

从长期

性、

稳健性视角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保险监管模式

,

提出了中国长期的保险监管模

式应逐步实现从目前的市场行为与偿付能力并重向偿付能力为主的监管制度、从

现行静态监管模式向动态监管模式、从目前的分业监管制度逐步向统一监管制度

的根本性转变。

我国内地保险监管的职能、方式及主要任务

一、监管的职能及目标

保险监管

,

通常是指国家保险监管部门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

,

对保险机构及其活

动进行强制性的监督与管理。

就监管体系来讲

,

国家对保险机构的监管是最高层次

的刚性监督形式。

经国务院批准

,1998

11

18

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根据国

务院规定

,

中国保监会是中国商业保险的主管部门

,

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

根据国

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监管职能

,

依照法律、法规集中统一监管保险市场。

中国保监会的基本职能

:

一是规范保险市场的经营行为

;

二是调控保险业的健康

发展。具体分为四个方面

:1.

拟定有关商业保险的政策法规和行业发展规划

;2.

依法

对保险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

,

维护保险市场秩序

,

依法查处保

险企业违法违规行为

,

保护被保险人利益

;3.

培育和发展保险市场

,

推进保险业改革

,

完善保险市场体系

,

促进保险企业公平竞争

;4.

建立保险业风险的评价与预警系统

,

防范和化解保险业风险

,

促进保险企业稳健经营与业务的健康发展。

根据上述职能

,

我国内地保险监管的主要目标是

:

加快培育和发展保险市场

,

努力

建设一个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要素完善、具有开放性的保险市场体系。其目的

是维护市场秩序

,

保证公平竞争

,

监督保险企业规范经营、具有充足偿付能力

,

保护

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

,

最终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

为国家的改革和发展做出更大

的贡献。

二、监管的方式

目前

,

由于我国内地保险业还处于发展中的初级阶段

,

市场发育不够成熟

,

保险法制

还不健全

,

企业自我约束能力不强。

因此

,

中国内地的保险监管必须实行市场行为监

管和偿付能力监管并重的方式

,

即不仅要监管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

对保险公司的

市场行为、产品及费率等也要进行必要的监管。可以说

,

中国内地保险监管采取的是较为严格的实体监管方式。

同多数国家一样

,

目前中国内地的保险监管主要通过

两种途径进行。一是立法途径。中国的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于

1995

10

月颁布实施了中国第一部

《保险法》

,

这是一部集保险业法和保险监管法于一体

的法律

,

是规范保险业的基本法律

,

也是中国内地保险监管的主要法律依据。

二是行

政途径。行政监管是保险监管的核心环节。国家保险监管部门根据国务院授权

,

依法对保险业进行日常监管

,

并根据《保险法》制定了《保险管理暂行规定》等行

政规章

,

规范、引导保险业健康发展。

三、当前监管的主要任务

针对当前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

,

考虑到保险分支机构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

,

只能

在其总公司授权的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

,

中国保监会将监管的重点放在各保险公

司总公司

,

确立了“以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

,

以整顿市场秩序为突破口

,

完善内控

,

强监管

,

深化改革

,

促进发展”的保险监管指导思想。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

(

)

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一是大力整顿保险市场秩序。主要通过整顿非法保险

机构和保险业务活动、

坚决制止恶性竞争、清理保险中介市场等

,

力争使保险市场

秩序在今年有一个明显好转。二是引导保险公司树立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指导思

,

督促保险公司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

三是加强对保险公司内控制度建设的监督

指导

,

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

严格依法经营

,

堵塞管理漏洞。

(

)

健全保险政策和法律体系。一是抓紧制定与《保险法》配套的行政法规、规

,

完善保险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对现行的保险法规、规章进行一次全面清理、

修改、完善和补充。三是建立健全保险监管指导体系和风险预警系统

,

完善监管报

表格式和管理办法。四是制定《中国保险业中期发展规划》

,

明确保险业今后的发

展方向

,

并制定相应的保险产业政策。

(

)

积极推进保险体制改革。

一是加强中国保监会的自身建设

,

健全内部运行机制

,

秉公执法

,

廉洁奉公

,

确保公正、公平地履行保险监管职能。同时

,

抓紧设立保监会

派出机构

,

健全基层保险监管体系

,

加强监管力量。二是进一步落实分业经营原则

,

适时成立政策性保险机构

,

继续深化国有保险公司机构体制改革

,

增强企业活力和

竞争能力。三是推动保险行业自律组织发展

,

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作用。目前我国

各省已有

20

多个行业协会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也在积极的筹备之中。

(

)

进一步对外开放保险市场。

1992

9

月国家进行保险市场对外开放试点以

,

截至

1998

年底

,

共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士、德国、英国、法国、澳

大利亚等

8

个国家的

9

家保险公司

,

在上海和广州设立了

12

家营业机构。最近

,

国保监会又批准

4

家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

实践证明

,

对外开放中国保

险市场的试点是成功的

,

效果是好的

,

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经济全球化下西方保险监管模式的转换

经济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门研究人们在既定约束函数下为达到某种目标函数

而作出行为选择的科学。保险监管模式其实质是研究保险监管机构在既定的约束

条件下为达到保险监管的某种预期目标而作出的监管行为的选择方式。其监管模

式的初始选择取决于其初始的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的限制。而其模式的动态变化

则是保险监管机构根据初始目标函数或约束函数的变化乃至两种函数的同时变化

而作出的动态调整。

西方保险监管模式的转换与经济全球化下保险监管的约束函数和目标函数的变

化有着密切的关联。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第五次并购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席

卷而来,以银行业、保险业为主导的现代金融产业是这次全球并购潮中的重中之

重。外部竞争环境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这种外部约束条件的变化诱导了西方金

融业的金融创新,导致金融业务的相互交叉,使得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三者

的行业边界逐步淡化。但遭到了建立在唯一的稳定性目标之上的严格的监管模式

的强约束限制。西方发达国家保险监管机构不得不重新审视持续近一个半世纪的

保险监管的稳定性目标函数,并对保险监管目标函数加以修正,由一维的稳定性

目标转为多维的目标函数,

即稳定性目标、

效率目标和扩张性目标以及其他目标。

其中,效率目标是第一性的,它是实现保险体系的长期稳定性目标和长远扩张性

目标的前提条件。因此,放松保险管制,建立密切配合的保险监管模式成为西方

发达国家各保险监管机构的必然选择和努力方向

二、中国现行保险监管模式的特点、假定前提及其效用分析与西方现行的宽松

的保险监管模式相比,中国现阶段保险监管从整体上仍然属于较为严格的监管模

式,其独特性表现为:

1

)单一的分业监管机构。

1998

年成立的中国保监会为

全国商业保险的主管机关,独立行使保险市场的监管职能。

2

)直接的实体监管

方式。着力于对单一保险企业的直接监管,即通过一系列法规条文严格规定了保

险企业的经营准则,如保险企业的创设制度以及业务监督、财务监督、人事监督

制度等等,并由保险监督机构(保监会)贯彻执行。而对保险业整体的间接的中

介监管指标

-

偿付能力要求不高,

采用单纯的固定最低资本额模式,

监管力度不够。

3

)严格的监管内容。对保险企业的监管内容不仅涉及范围广,并且限制性很

强。

中国现行严格的保险监管模式,

当且仅当在下述假定前提条件下发挥效用:

1

完全封闭经济或次级封闭经济环境,即在一国经济下,假定不存在外部保险力量

的竞争或外部保险力量薄弱,对内资保险企业的竞争性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2

内部保险市场的不完全性。包括保险市场主体不完全、保险市场客体不完全,尤

其是保险市场结构呈现出强垄断性,即一国国内保险市场结构为完全垄断型或寡

头垄断市场模型,并且保险市场容量很大,保险需求量强大于保险供给量;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