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

浅谈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

浅谈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1.岭南园林的特点效法于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将精美灵巧和庄重华缛集于一身,园林以山石池塘衬托,更结合南国植物配置,并以自身建筑的简洁、轻盈布置其间,形成岭南庭园的畅朗、玲珑、典雅的独特风格。

岭南园林是集居住、休闲于一体的园林,其特点是:1、多是与住宅结合为一体的宅院形式,规模较小;2、其造园顺应地域与自然环境、园林的的艺术表现,除本身的艺术处理,如叠石、理水、植被、园林小品等要素的运用外,还广泛借助其他艺术门类,如绘画、书法、雕塑等;3、更加讲究点景,借景和意境的升华,园林空间的意境表达往往借助绘画、书法、楹联、匾额、题字等文学艺术手段来实现;4、具有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特色,同时有带有西方文化的影子。

明清以后,随着岭南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造园活动日益兴盛,加之广州是通商口岸,使岭南受西洋文化的影响颇多,使造园理念、园林规划布局、造园形式及表现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正是岭南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使岭南园林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岭南园林的分类2.1 按归属类型分:岭南园林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公共园林、商业园林等。

皇家园林始建于南越帝赵陀,也是岭南园林的起源。

赵陀效仿秦皇宫室园囿,在越都番禺(今广州)大举兴宫筑苑。

皇家园林的代表作有南越王的四台、闽越王的桑溪、南汉的西御苑、闽王的西湖水晶宫等。

南越王朝开辟了岭南园林的历史,把中原文化传播到岭南。

私家园林是属于贵族、富商、地主、士人的园林。

岭南私家园林应始于唐代,盛于明清。

与江南私家园林比,虽然面积小,但建筑、山水、植物却别有地方风韵。

代表作有广东的四大名园、广西的雁园、福建的菽庄花园、台湾的四大名园等。

保存最好的是番禺的余荫山房,建筑上的灰塑门楣、英石堆山、规则池岸、木雕洞罩、廊桥组合都是岭南园林的典范。

公共园林应兴起于唐代,表现为州府的建设行为和平民的游园活动。

代表有广州的兰圃、荔湾湖公园、惠州西湖、桂林七星岩、福建清源山、台湾龙湖岩等。

商业园林的集中地是广州。

广东人将饮食文化、居住文化和园林文化结合在一起,发展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商业园林。

主要表现为酒家茶楼和宾馆厅舍园林等。

代表有广州北园、南园、泮溪、白天鹅宾馆、白云宾馆等。

2.2 按布局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庭院式、自然山水式、综合式等。

庭院式是岭南园林的特色,其小巧堪与日本古典园林相媲美,几乎所有的私宅、酒家、茶楼、宾馆皆建筑庭院园林,如东莞可园、广州白天鹅宾馆、海口华侨宾馆等。

在现代的公园中,岭南园林大部分采用自然式布局,就高凿低,堆山开池。

如福建省的中山公园。

综合式是既有自然之胜,又有人工庭院的形式。

如广州流花湖公园。

2.3 按地域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广东园林、广西园林、福建园林、台湾园林、海南园林等。

广东园林是岭南园林的中心,它以山水的英石堆山和崖潭格局、建筑的缓顶宽檐和碉楼冷巷、装饰的三雕三塑(三雕是砖雕、木雕和石雕,三塑是泥塑、灰塑和陶塑)、色彩的蓝绿黄对比色、桥的廊桥、植物四季繁花为特征。

广西园林以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的积淀为特征,表现于石林、石峰、石崖、石潭、壁刻之中。

海南园林以自然山水中的海景、岛景、礁景、滩景为山水特征,草顶、鱼饰、朴素为建筑特征,椰林、槟榔、三角梅等为植物特征。

各个园林中堆山都用珊瑚石,大东海以它砌坡,海洋公园以它砌门,五公祠以它堆山。

福建园林以礁石、塑鼓石为山水特征,以起翘正脊、海波脊尾为建筑特征,正脊龙雕、鱼草山花和石刻石雕为装饰特征。

台湾园林以灰塑石山、咕咾石山和模仿福建名山为山水特征,以闽南建筑为建筑特征,以平顶拱桥为桥特征,以灰塑或砖雕瓜果器具漏窗为装饰特征。

3.江南园林的特点第一,叠石理水。

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

太湖产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赏玩。

宋徽宗营艮岳,设花石纲专供搬运太湖石峰,散落遗物尚有存者,如上海豫园玉玲珑,杭州植物园绉云峰,苏州瑞云峰。

又发展叠石为山,除太湖石外,并用黄石、宣石等。

第二,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

江南气候土壤适合花木生长。

苏州园林堪称集植物之大成,且多奇花珍木,如拙政园中的山茶和明画家文徵明手植藤。

扬州历来以莳花而闻名。

清初扬州芍药甲天下,新种奇品迭出,号称花瑞。

江南园林得天独厚和园艺匠师精心培育,因此四季有花不断。

江南园林按中国园林的传统,虽以自然为宗,绝非丛莽一片,漫无章法。

其安排原则大体如下:树高大乔木以荫蔽烈日,植古朴或秀丽树形树姿(如虬松,柔柳)以供欣赏,再辅以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如丹桂、红枫、金橘、蜡梅、秋菊等)。

江南多竹,品类亦繁,终年翠绿以为园林衬色,或多植蔓草、藤萝,以增加山林野趣。

也有赏其声音的,如雨中荷叶、芭蕉,枝头鸟啭、蝉鸣等。

第三,建筑风格淡雅、朴素。

江南园林沿文人园轨辙,以淡雅相尚。

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

这种文人园风格,后来为衙署、寺庙、会馆、书院所附庭园,乃至皇家苑囿所取法。

宋徽宗的艮岳、苑囿中建筑皆仿江浙白屋,不施五彩。

清初营建北京的三山五园(见圆明园)和热河的避暑山庄,有意仿效江南园林意境。

如清漪园的谐趣园仿寄畅园,圆明园的四宜书屋仿海宁安澜园;避暑山庄的小金山、烟雨楼都是以江南园林建筑为范本。

这些足以说明以蕴含诗情画意的文人园为特色的江南园林,已成为宋以后中国园林的主流。

北方士大夫营第建园,也往往延请江浙名师为之擘画主持。

4.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不同特征4.1 环境特征比较:融入自然与城市山林岭南地区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地带,东南频海,区内丘陵地多而平地少,期间河流纵横。

加上气候炎热、多雨又多台风,春雨之际湿度很大,有时达到饱和点,这种特殊的自然条件对园林影响很大。

如广州清晖园为适应南方炎热气候,形成了前疏后密、前低后高的独特布局,但疏而不空,密而不塞,建筑造型轻巧灵活,开敞通透。

岭南园林的建筑与当地的气候也紧密结合,注重通风和遮阳,因岭南大部分地区主导风向为东南向的季候风,建筑大多面朝南和东南方向,并在南北立面上开设大窗,东西向则做承重墙不开窗;同时利用小天井解决部分采光和室内的自然通风;岭南庭院建筑喜欢采用外廊,除了建筑美学上的意义外好有遮阳的功效;树木种植较多,林木旺盛,也具有遮阳防晒的功效。

岭南园林的选址尽可能离开闹市,把园林宅邸建在真山真水的大自然环境之中甚至将宅院融入大自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建园者崇尚自然,追求平实,不太重视人工制造的假山流水,也不羡慕江南园林那种咫尺山林的构巧。

江南气候温润,沃野平畴、水量充沛,河湖密布,水道纵横;植物繁茂,花草树木品种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随时都可以得泉引水,随处都可取姿态入画的造园美石,江南物产富饶,且多奇花珍木自古以来一直是“丝绸之府”“文物之邦”、“天下乐土”。

江南园林叠石理水,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

园林选址尤以城镇内的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虽占地不广,然千岩万壑,清流碧潭,皆宛然如画,犹如点点绿洲,故被誉为“城市山林”,使居者“不出城廓,而享山林之美”。

江南园林沿文人园轨辙,以淡雅相尚,布局自由,很少受地形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不惜用人工手法开池浚壑,理石挑山,在极为有限的空间里用象征的方法造成咫尺山林的气氛。

4.2 功用特征比较:物质享乐与文化享乐岭南园林造园秉承务实的理念,追求生活的实在性和注重物质的回报效应。

造园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注重交际性和实用性,即使是宅居园林,也强调其空间的交往环境,而淡化其怡情养性的休闲环境。

园林营构结合物质生产,尽量做到多用途。

清代广州名园海山先馆,不但是园主富商潘仕成用来宴请四方达官贵人(包括外商)进行交际的场所,而且还作为政府部门外交活动的场所。

江南园林特别注重园林的意境和韵味,造园的目的是表现一种寓言情于景的境界。

不只是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的创造,更重要的是注重由景观引发的情思神韵,在园林中,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的形态本身并不是造园的目的,而由它们所传达或引发的情韵和意趣才是最根本的。

江南园林的使用,首先是作为主人家庭即兴消遣、佳节良辰聚玩的地方。

封建士大夫的典型园居方式,除一般的漫步游览外,有所谓读书、作画、弈棋、抚琴、清谈、对酌、啜茗以及静坐参禅、倚卧神游之类。

按园主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癖好,也有听戏、赌博等玩乐方式。

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的诗句,反映了园林主人既要“吃肉”,又要“赏竹”,注重精神文化享乐的心理需求。

4.3 性格特征比较:直观亲近与含蓄秀美岭南园林的性格特点表现为开朗、明快、简捷、直述,表达方式直接明了。

岭南的宅院中,景观景点喜用点题来表达意境,如题名、匾额、对联等。

粤东庭院的景石常在叠石上刻题点景,如潮阳西园中的“蕉榻”点题假山亭旁的叠石形象似芭蕉叶,“谭影”则为微风轻拂引起涟漪绿波的叠石水潭倒影,题意贴切。

但总的来说,岭南造园因受商品意识和商人思想的影响,园林讲究的是实用,园林景观景象的表述也不拐弯抹角,在园林的尺度上是近距离的对话,意在园林的融合性和亲近性。

园林尺度较小,讲究景观与人的近距离对话。

庭院空间小巧玲珑在建筑色彩格调上却绚丽多彩、纤巧繁缛,不像江南园林那样自然素朴。

建筑物的体量不大但装修装饰雕刻精美华丽,红、橙、青、绿各种色彩交错运用,有时觉得装饰已达到堆砌的地步。

江南园林体现的是含蓄收敛的秀美,这种园林的性格与文人士大夫隐逸思想有关。

江南园林的主人大多为名流雅士,擅长舞文弄墨,精通琴棋书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营造好的意境中过着一种清雅的文化生活,可以观花玩水,植树种竹,弹琴吟诗,再通过这样的体验,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

园林的意境往往是含蓄、朦胧的,它所蕴涵的象征意味和深层寓意,常常令游赏者难以准确地领悟、把握,和岭南园林的直接易懂形成鲜明对比。

不过,借助文学语言,例如命名、题咏、对联等,正好将这些精巧的艺术构思和思想意蕴顺利地传达给游赏者,这些手法和岭南园林又互为因借。

4.4艺术特征比较:舒朗华丽与高雅飘逸岭南园林的造园布局平面多呈几何型组合、图案形布置,从而获得空间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建筑的色彩装饰绚丽多姿,纤巧繁缛。

建筑处理连房广夏、通透爽朗,装饰华丽,雅俗共赏,受外来影响较多。

引水入园或掘地为池,面积小而规整以几何平面为主。

观赏路线多为环形,通常以连廊、亭榭、房屋、走道绕庭院山池一圈,流畅舒朗,兼有观赏和交通功能。

观景近观为主,动观为辅。

岭南庭院建筑的绚丽多姿和园林图案形的布局、几何形的水池已成为岭南园林的主要特色。

江南园林的造园平面布局以自由形态为主,以模仿自然形态为主旨,意图达到“虽由人做、宛若天开”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