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黄素的提取与检测
一、试验样品
本次实验的原料是茶黄素。茶黄素是存在于红茶中的一种金黄
色色素,是茶叶发酵的产物。在生物化学上,茶黄素是一类多酚羟
基具茶骈酚酮结构的物质。茶黄素占干茶重量的0.5%到2%,取决于
红茶加工的方法。茶黄素在茶汤中鲜亮的颜色和浓烈的口感方面,起
到了一定的作用,是红茶的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茶黄素是第一次从
茶叶中找到具有确切药理作用的化合物。
二、试验目的和意义
茶黄素是红茶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多酚类物质氧化聚合形成的一
类只有苯并卓酚酮结构的植物酚性色素的总称。迄今为止,已从红茶
及多酚类物质氧化聚合物中分离鉴定出25种茶黄素类物质。茶黄素
具有调节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而且无毒副作用。被誉为
茶叶中“软黄金”的茶黄素有降血脂、抗氧化、抗病毒、抗癌的独特
功能,茶黄素不但能与肠道中的胆固醇结合减少食物中胆固醇的吸
收,还能抑制人体自身胆固醇的合成。在食品(着色剂等)、医药和
日用化工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茶叶天
然产物。研究开发茶黄素的提取制备技术意义重大。
三、色素结构特征和性质
茶黄素是以多酚类物质、儿茶素、氨基酸和咖啡碱为主要成分,
还含有氨基酸、维生索C、维生素E、维生素A原、黄酮及黄酮醇等。
其分子结构见下:
茶黄素耐热性,抗氧化性好。有人试验0.2%茶黄色素溶液,置
不同温度的水浴加热30分钟。温度升高85°C,色素溶液的色泽及
吸光度变化不大。高于85~100°C时,才发生变化,色泽变橙黄。用
酸败测定仪(Rancimat)测定其油脂氧化诱导期,来表示色素的抗氧
化性,测定结果表明:茶黄色素对猪油和菜籽色拉油都表现出较强的
抗氧化性。
茶黄色素随溶液的PH值变化,色泽有点变化。试验结果为,加
入1%的茶黄色素,在柠檬酸和42HPONa调PH,在暗处放置一小时,
溶液的色泽从pH=3~9依次为亮黄→橙黄→橙→橙红。说明茶黄色素
适用于偏酸性及中性环境中使用在碱性环境中易发生氧化褐变。
金属离子对茶黄色素也有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Cu使色素液发
蓝;3Fe使溶液发褐;2Sn使溶液色泽变浅;2Mg和3Al对色素没影
响。
四、实验试剂、仪器和其他辅助材料
1.试剂:磷酸二氢钠、乙酸乙酯、三氯甲烷、乙酸一乙酸钠缓冲液、
油酸、无水乙醇、IBMK溶液;
2.仪器:铁架台、铁环、分液漏斗、研钵、蒸发皿、石棉网、酒精
灯(或电热套)、烧杯、剪刀、滤纸、漏斗、布氏漏斗、玻璃棒、1cm
比色皿、Unicam sp 1800型分光光度计;
3.其他辅助材料:氧气
五、试验方法和步骤
1.茶黄素粗提物的制备:
方法一:体外酶促氧化制备法 ——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法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法的工艺流程为:茶鲜叶→破碎→发酵→过
滤→浓缩
称取0.2g茶鲜叶,用剪刀剪碎,在研钵中充分研磨后加入少量
蒸馏水,配成溶液后加两滴乙酸一乙酸钠缓冲液和两滴油酸(氧载体)
构成悬浮发酵体系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采取先高温后逐步降低温
度、降低pH值和早期充分供氧),发酵56min后停止发酵。取出发
酵后的液体于烧杯中,过滤2~3次,收集过滤后滤纸上的物质于蒸
发皿中,用小火蒸到快干时停止,静置,自然晾干;或者用布氏漏斗
抽滤。
方法二:溶剂浸提法(Ullah)
用适量的磷酸二氢钠与乙酸乙酯混合萃取,茶红素能全部被固定
在水相中,而茶黄素被固定在有机相中,红茶用80°C水溶液浸提
5min,过滤,滤液经减压浓缩,再经三氯甲烷萃取,除去咖啡碱等
杂质,然后用磷酸二氢钠和乙酸乙酯混合萃取三次,乙酸乙酯层经减
压浓缩干燥,得茶黄素粗提物。该方法简单,只需一次萃取,但仍然
存在使用有机溶剂较多的问题。
2.茶黄素的精制:乙酸乙酯萃取→回收溶剂→茶黄素
将茶黄素的粗产品溶于蒸馏水中,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乙酸
乙酯,再将茶黄素的水溶液缓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将下层
液体放出到小烧杯中,在分液漏斗中继续加入少量乙酸乙酯,再静置
取下层液体合并萃取液。
六、色素的检测
分光光度法:在一只具塞试管中加入萃取液并加入2倍于萃取液体
积的IBMK,一起剧烈震荡1min,分层后取清夜加到2%茶黄素乙
醇溶液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将绿色茶黄素—茶黄素试剂络合物
放置15min至反应完全。以IBMK—茶黄素试剂—乙醇混合液作空
白参比液用Unicam sp 1800型分光光度计,1cm比色皿及625波
长测定吸光度根据Beer定律方程式计算茶黄素含量:
)1(024.0
375
9
3fnAfnAdmmmolTF•
式中,n表示提取稀释因数,f=47.9,是n=1时的摩尔换算因数。
七、预测结果和分析
在供试的茶鲜叶中,苹云较好,槠叶齐次之,在以苹云冷冻叶为酶
源制取的茶黄素含量达33.737%,制率达42.22%,非冷冻叶的茶黄素
达14.5%,制率为72.22%.双液相试验研究表明,不同的酶源对双液相
体系的试验效果不同,就茶鲜叶而言,采用双液相效果明显比单液相
显著.在双液相系统中,非冷冻叶制取茶黄素其总含量达49.308%,制
率为59.44%.不同缓冲液试验研究表明,在利用茶鲜叶制取茶黄素时,
从茶黄素含量来看,乙酸一乙酸钠缓冲液要比柠檬酸一磷酸氢二钠缓
冲液好些,但从得率来看,前者比后者要低.预计此次试验提取出的茶
黄素含量应为42%~49%,即称量的0.2g茶鲜叶可提取出的茶黄素
为84~98mg,最终只有85%茶黄素与茶黄素试剂生成绿色络合物,
产量只有71.4~83.3mg。
八、参考文献
1.刘仲华,黄建安;茶黄素儿茶素生物制备酶促氧化单液相双液相[学
位论文]—硕士;2004
2. 夏涛,萧伟祥;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工艺学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
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刘晓霞,周国兰,何萍,郑文丽,赵华富;茶叶咖啡碱检测方法-紫外分
光光度法的改进与探讨;茶叶科学技术;2010年02期
4.Michael spiro,William E. Price;茶黄素试剂法测定茶浸提液中茶
黄素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