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中的若干关键问题_王秀英

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中的若干关键问题_王秀英

2007年11月第16卷第6期东北亚论坛N ortheast A si a Foru mN ov1,2007V o l116N o16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中的若干关键问题王秀英(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陕西西安710063)[摘要]中日两国并非共大陆架是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应首先明确的问题。

以此为基础,划界应适用并体现公平原则。

/中间线0由日本单方面提出,并非习惯法规则,且不符合东海实际情况,故不应成为划分两国大陆架的界线;钓鱼岛等岛屿面积小、主权存在争议且位于两国中界,依照国际实践,不应具有划界效力。

中日两国邻接东海的海岸线差异显著,因而/比例性0是公平划界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东海大陆架;公平原则;中间线;钓鱼岛;比例性[中图分类号]D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411(2007)06-0078-(06)[收稿日期]2007-07-2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际海洋法在解决中日海洋权益争议中的应用研究0(06XFX017)西北政法大学校级一般项目/从海洋法视角看中日东海海洋权益争议的解决0[作者简介]王秀英(1969-),女,陕西府谷人,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

根据1982年5联合国海洋法公约6的规定,每一沿海国至少可以拥有从测算其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200海里大陆架。

这样,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之间的大陆架最大宽度不足400海里时,在这些国家之间就产生了大陆架划界问题。

中日两国隔东海相望,两国间的大陆架的最大宽度为325海里,最小宽度仅为167海里。

这在客观上导致双方东海大陆架权利要求的重叠。

从海洋法视角澄清划界涉及的若干关键问题,有助于中国进一步认清日本的划界意图,及时地选择应对策略并最终和平解决双方划界争议。

一、中日两国是否共大陆架中日两国在东海是否共大陆架,是双方划界必须首先解决的第一个关键问题。

中方认为,中日在东海被冲绳海槽隔开,不共大陆架。

中国处在冲绳海槽以西、由本国领土自然延伸的东海大陆架上,日本则位于海槽以东的琉球岛架上;日方认为,中日两国共大陆架,东海大陆架止于琉球海沟,冲绳海槽是东海大陆架上的偶然凹陷。

从双方的主张看,中日是否共大陆架,冲绳海槽起决定作用。

因此,只要证明冲绳海槽具有隔断两国间大陆架的作用,就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

首先,冲绳海槽的海洋地质特征表明,它中断了中日两国间领土的自然延伸。

根据我国1977) 1979年的实地调查,冲绳海槽与其两侧大陆架具有迥然不同的地貌和地质特征。

冲绳海槽地貌以构造型为主,沉积堆积为辅,不同于堆积沉积型的平坦陆架,也不同于洋壳型的洋脊海盆。

[1](80)从海槽两侧地质年代看,中国大陆及冲绳海槽以西的大陆架区地质年代比琉球群岛要早。

[2](85)从地质构造的性质看,冲绳海槽西侧是一个稳定的大型沉降盆地,地壳厚度30公里以上,属大陆地壳;其东侧的琉球岛弧地壳运动异常活跃,属海洋地壳。

冲绳海槽底部的地壳厚度为18.5~22公里,[3](182)属大陆地壳向海洋地壳的过渡带。

这些事实都清楚地表明,冲绳海槽是中国所在的东海大陆架和日本所在的硫球岛架的自然分界线。

其次,国际司法及仲裁实践已经证明,冲绳海槽具有划分中日大陆架的作用。

1969年北海大陆架案中,位于挪威南部和西南部海岸边缘的挪威海槽长约430海里,宽度自南向北约30~70海里,水深235~650米。

国际法院在对其进行考察后指出, /被该海槽同挪威海岸隔开的北海大陆架在任何意义上都不能认为是邻接挪威,或是其自然延伸0。

同挪威海槽相比,冲绳海槽更长、更宽、更深,¹而且地质构造同挪威海槽也不尽相同。

挪威海槽及整个北海下面都是大陆地壳,而冲绳海槽两侧分别是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既然挪威海槽在北海大陆架划界中的作用已得到肯定,那么,比挪威海槽特征更显著的冲绳海槽的划界作用显然是不可否认的。

1972年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大陆架划界中的帝汶海槽的情况与冲绳海槽相类似。

位于印度尼西亚附近的帝汶海槽是一个海底低洼地,距离帝汶岛南部约25~50海里,其轴线大致与帝汶岛的南部海岸平行。

海槽长625海里,宽70海里,最大水深2380米。

澳大利亚认为该海槽切断了澳大利亚与帝汶岛之间的大陆架。

而印度尼西亚则认为两国之间共大陆架,帝汶海槽只是这个单一大陆架上偶然出现的海底洼地,因此主张使用中间线划界。

[4](164-166)两国之间经过谈判,分别于1971年、1972年和1973年签订了三个条约,º基本以帝汶海槽为界划定了两国的大陆架。

1989年两国在/帝汶缺口0»设立共同开发区时仍采用帝汶海槽的轴线作为开发区的北部界限。

这表明,帝汶海槽在双方划界及确定共同开发区时发挥了作用。

在地质构造上,冲绳海槽和帝汶海槽都属于大陆地壳向海洋地壳过渡的构造带,海槽两侧的地质构造完全不同。

除此之外,涉及冲绳海槽和蒂汶海槽的中日划界与澳印划界又有许多相似之处。

¼既然帝汶海槽在澳印划界中被赋予划界作用,那么,比帝汶海槽地质地貌特征更为显著的冲绳海槽在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中无疑也应被赋予和蒂汶海槽相同的作用。

综上,不论从海洋地质特征,还是国际司法仲裁实践看,冲绳海槽均具有隔断中日两国间大陆架的作用。

因此,中日并非共大陆架。

二、公平原则是中日大陆架划界的基本原则大陆架划界涉及一个国家的切身利益,因而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之间的大陆架划界问题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自大陆架制度产生以来,已经逐渐形成国际社会公认的大陆架划界的基本原则)))公平原则。

对于公平原则国际法院曾详细阐述为:/-公平.一词是用以表示所得到的结果和得到这种结果而使用的方法。

某一项原则的公平性必须根据其是否有助于达到公平结果来估价,即并不是每项这样的原则本身都是公平的,只有通过解决的公正性才能取得这种性质。

公平原则不能被抽象地解释,它与可能取得公平结果的原则和规则是密切相关的。

可以适用于大陆架划界的原则和规则是那些适合于导致公平结果的原则和规则。

0[1](62)早在大陆架作为法律概念在杜鲁门公告中提出时,美国就宣称/在大陆架延伸到他国海岸或与邻国共处同一大陆架的情况下,边界应由美国与有关国家按照公平原则予以确定。

0此后,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先后与1949年5月28日和1955年6月19日发表类似的声明和法令,前者宣称,/沙特阿拉伯与其海岸相毗连的波斯湾地区的海床和底土的边界,将由该国政府与有关国家缔结协定按公平原则予以确定。

0后者则规定,/关于划定伊朗的大陆架可能引起的争端应按照公平原则加以调解。

0菲律宾1986年3月20日发表的第370号总统令亦明文规定,/在与相邻国家共有大陆架的情况下,疆界将按照法律和公平原则由菲律宾与该国共同确定。

0在国际法上,公平原则作为大陆架划界基本原则的法律地位已为大量的大陆架划界实践所确立。

在1969的北海大陆架案中,国际法院认为,当事国之间按照公平原则,通过谈判达成公平合理的协议是采用任何一种划界方法的一个先决条件。

适用公平原则的方式是应使每一个当事国都尽可能得到/构成其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的大陆架的一切部分而不侵犯另一当事国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0,同时考虑其他具体的地理因素,以达到公平合理的划界¹冲绳海槽长1200公里,宽36~120公里,最深达2700米。

º这三个条约分别是:5澳大利亚政府与印度尼西亚政府确定海床边界的协定6(1971);5澳大利亚与印度尼西亚公约补充1971年5月18日协定确定帝汶海和阿拉弗拉海某些海床边界的协定6(1972);5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公约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某几条边界划分的协议6(1973)。

»由于东帝汶的归属问题,划界在东帝汶海没有进行,因而两国的大陆架界线被分割为两段,中间出现一个未划界的空白/缺口0。

¼这些相似之处是:第一,两者都涉及大陆国(中国和澳大利亚)和岛国(日本和印度尼西亚)。

前者有一个从其海岸延伸下来的大而浅的地质上的陆架,而后者则是在向海的短距离内面对深达2000米以上的海槽。

第二,两者都是海岸相向国家之间的划界,且有关国家都拥有比较平行的海岸地形,大陆面向一系列水缺口打断的岛屿链条。

第三,两种情况中大陆国(中国和澳大利亚)都主张自然延伸,而岛国(日本和印度尼西亚)则坚持中间线。

赵理海.海洋法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86.效果。

1985年,在几内亚)几内亚比绍海上划界案的裁决书中,国际法院法官组成的仲裁庭也同样认为,/在本案中,不论涉及领海划界,还是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划界都应适用公平原则。

01985年国际法院在其对突尼斯)利比亚大陆架案判决的执行部分中重申,/划界是按公平原则来进行,并考虑一切有关情况,其中包括各当事国的陆地边界。

0这些典型案例确立的根据公平原则考虑一切有关情况通过协议解决的划界理念,在以后有关的国际实践中反复得到确认。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签订的20多个国际划界条约或协定¹中绝大部分明确适用公平原则。

同一时期的多个重要的大陆架划界案º也将公平原则作为基本原则加以适用。

1982年5联合国海洋法公约6有关大陆架划界的规定中也将公平作为对当事方划界的要求。

该公约第83条第1款规定,/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大陆架的界限,应在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所指的国际法的基础上以协议划定,以便得到公平解决。

0该条规定虽然并没有指明国家间大陆架划界应适用的具体原则,但却明确指出了海洋划界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是公平解决争议。

综上所述,无论根据有关国家的国内法、声明或公告,还是根据国际判例和海洋法公约,公平原则自始是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大陆架划界的基本原则。

在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上,中国坚持按照公平原则进行划界的主张是坚持国际法原则的具体体现。

而日本擅自以/中间线0作为东海的/既定0边界线强加给中国,显然违背了国际法的公平原则。

三、/中间线0能否作为东海大陆架界线/中间线0作为海岸相向国家间海域划分的界线,最早出现在1958年5大陆架公约6中。

根据该公约的规定,/中间线0是指由若干到海岸相向国家的海岸线距离相等的点所组成的一条线,即海岸中间线。

从表面上看,以这样的一条线划分有关国家间的海域,完全是平均分配,似乎对任何国家都不偏不倚。

但深入分析东海的具体情况及国际海域划界实践后,我们会发现,中间线并不能作为中日东海大陆架的界线。

理由如下:第一,通过分析采用中间线划界的国际司法及仲裁案例,»可以得出,海岸相向国家无论划界主张如何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涉及划界的大陆架在地质结构上是单一构造的同一大陆架。

因此,共大陆架是这些国家使用中间线划界的前提条件。

诚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论述的,东海海底的大陆架被冲绳海槽分割成两个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