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姜天麻鉴别特征及鉴别方法的研究

姜天麻鉴别特征及鉴别方法的研究

姜天麻鉴别特征及鉴别方法的研究 作者:何报作,黄敏,曹颖轩,曾静,韦郃 【摘要】目的寻找鉴别姜天麻的特征及方法。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 典》鉴别通则对模拟制备的姜天麻进行系统实验观察,选出主要鉴别特征及鉴别 方法,据此试行鉴别两批“姜天麻”饮片,验证该特征及鉴别方法的可靠性。结 果性状主要特征为有时具姜样气味;显微主耍特征为多糖类团块、厚壁细胞、 薄壁细胞、草酸钙针晶束及姜的淀粉粒、梯纹导管、纤维、油细胞等;碘试液 反应呈紫棕、红紫色。以之为指标,正确鉴别出两批饮片为掺伪品。结论性状、 显微、理化(碘试液反应)等鉴别法可正确鉴别姜天麻的真伪及掺伪,简便易行。

【关键词】姜制天麻;鉴别 Abstract: Objective To search for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s of identifying the prepared gastrodia (stir-backed with ginger juice). Methods The prepared gastrodia was systeraically made in lab observed according to the methods of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 Then foun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ethods of identifying prepared gastrodia.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s was tested and verified by identifying two batches prepared gastrodia products. Results The main macroscopic characters: It had the scent of ginger sometim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scopic: Lots of polysaccharides, thick-walled cells, thinner-walled cells, raphides and substances from ginger, such as starch grains, scalariform vessels, fibers, oil cells, and so on. Solution of iodine reaction showed purple-brown, reddish violet. Two batches products were accurately identified. Conclusion Macroscopic characters, microscopic characters and the reaction can identify the prepared gastrodia. These methods are simple and convenient.

Key words: prepared Gastrodia; identify 姜天麻为中药天麻的一种炮制品,早在清代《幼幼集成》中就有记载。关于 姜天麻的鉴别方法未见有文献记载,而且经姜汁制后,其性状、显微、理化特征 均发生变化,不宜直接按照天麻的鉴别标准进行鉴别。此外,各地姜天麻的炮制 方法不尽相同[1-6],有些厂家还在炮制过程中擅自更改方法,甚至掺伪增重牟取 暴利,因此亟须对其鉴别特征及方法进行研究。为此,笔者进行了系统的实验观 察,发现一系列鉴别特征及性质;按照这些特征及性质对两批“姜天麻”饮片检 品进行验证性鉴别,在此基础上提出鉴别姜天麻的方法及思路。

1实验材料 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1.的干燥块茎(广西中医学院中药鉴 定教研室标本,经鉴定原植物学名)。部分粉碎60目备用。

1.2生姜 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e.的干燥根莲(栽培于南宁郊区,经 鉴定原植物学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规定制备姜汁[7]或切成厚 约3〜4 mm纵切片备用。

1.3自制姜天麻 取天麻与生姜,参照各种炮制规范及相关规定,在实验室模拟制备姜天麻。 其中一部分粉碎为40、60目备用。S制姜天麻I:参照广西、江西、广东的炮 制规范[1-3],用姜汁拌匀天麻,润透(约18 h)蒸至无白心(1 h),切为薄片,50 V 烘干。20 kg生姜/100 kg天麻。自制姜天麻II:参照云南炮制规范[4],用姜汁 拌匀天麻,润透(约18 h),切为薄片,50 °C烘干。5 kg生姜/100 kg天麻。自制 姜天麻III:操作同“自制姜天麻II”,20 kg生姜/100 kg天麻。自制姜天麻IV: 参照彝族药的炮制要求[5]制备,操作同“自制姜天麻II” ,40 kg生姜/100 kg 天麻。自制姜天麻V:参照福建炮制规范[6]制备,一层姜片一层天麻相间,用棉 线捆扎,使姜片与天麻密接,蒸1 h,取出切成薄片,50 °C烘干。25 kg生姜/100 kg天麻。

1.4姜天麻检品 广西某中药饮片厂出品。经调查发现,系用“姜汁共煮后干燥”的方法生产, 其中掺有淀粉(批号20051228、20060328)。第1个批号的检品中有部分切片具 番薯干气味,为了便于下文叙述,称为“检品I ”,其余均称为“检品II”。检品 I、II均取部分分别粉碎为40、60目备用。

1.5仪器及试剂 生物显微镜(XS-18型,南京江光光学仪器厂),电热鼓风干燥箱(DF205型,北 京西城区医疗器械二厂)。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2.1姜天麻鉴别特征的观察 对各种模拟制备的姜天麻进行系统的实验观察,并与姜汁进行对比,初步确 定姜天麻的性状、显微、理化等主耍鉴别特征,从而提出鉴别姜天麻的设想。实 验观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药材检定通则”、“显微鉴别 法” [7],理化特征(碘试液反应)的实验观察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天麻 项下的鉴别(2)规定,冷浸材料,振摇1 min,静置10 rain,滴加碘试液1〜2滴(亦 可过滤后滴加入滤液),观察浸出液颜色变化。

2. 1. 1性状特征 自制姜天麻I:为薄切片,厚1〜2 mm。表面平坦,类白、黄白色;最外层 切片的外表有浅黄棕色的残留表皮,具纵皱纹,有时可见点状横向排列的横纹(点 状环节);对光透视可见多数纵向线状或短线状的筋脉(维管束)。质硬脆,易碎, 半透明角质状,吸潮后变软。折断面平坦,角质样。气微,味微甜,有时微具姜味。 自制姜天麻II:与“自制姜天麻I”相似。主要区别:质地为半透明或微透明 角质状。微具姜味。自制姜天麻in:与“自制姜天麻I ”相似。主要区别:质 地为半透明或微透明角质状。具姜味。自制姜天麻!v:与“自制姜天麻I”相 似。主要区别:质地为半透明或微透明角质状。味微甜微酸,姜辣味明显。fi制 姜天麻V:与“自制姜天麻I”相似。主耍区别:表面黄白、浅黄色,微具姜味。

经观察比较可知,各种方法制备的姜天麻的性状特征相似,拟可作为鉴别真 伪的特征。其中气味及表面颜色可受炮制方法的影响:当使用的生姜量相同时, 采用“姜汁润透后切片、干燥”的方法制备的姜天麻,其姜味较明显,而采用 “姜汁润透后,蒸至无白心,切片、干燥”的方法制备的姜天麻,其姜味较弱。这 与蒸制的过程中,成分挥发及冷凝的水有洗涤或浸渍作用造成姜汁损失有关;当 炮制方法相同时,使用生姜量与制备的姜天麻的姜味明显程度成正比;不用姜汁, 而用“姜片与天麻相间密接,然后蒸”的制备方法,所制备出的姜天麻的姜味弱, 但表面颜色变黄。 2. 1. 2显微特征 姜汁:为具特异香气、味辛辣的液体,淡黄白色。以淀粉粒为主体,可见螺 纹、梯纹、网纹、环纹导管;少量纤维、油细胞、草酸钙方晶。与文献[8]关于 姜的鉴别特征相同。

自制姜天麻I:白色、类白色粉末,气微、味微甜,有时微具姜味。①大量 糊化的多糖类物质团块,散在或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大小形态不规则,团块状或碎 片状,有时可见由轮廓不明显的长圆形、椭圆形颗粒组成;几无色或淡黄色,半 透明,遇碘试液呈紫棕、棕紫、深棕色,少数呈紫蓝色。与天麻(材料“1.1”)平 行试验比较:经姜制后多糖类团块与碘反应的颜色微趋于蓝色(多糖与淀粉相互 融合造成)。②木化厚壁细胞成片或散在,常破碎,表面观呈多角形、长多角形, 直径75〜188 |J m。壁呈淡黄棕色,厚约3. 5 [1 m,部分壁呈连珠状;纹孔众多、 明显。③薄壁细胞成片或散在,表面观呈多角形、长多角形,直径133〜560 M m, 壁非木化,几乎无色或微黄棕色,厚约3 ^ m,纹孔大且密集。④导管非木化或微 木化,多为螺纹、网纹及环纹导管,直径7〜50 M mo⑤可见草酸钙针晶束,散在 或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长34〜75 Mm。⑥少数糊化的姜汁淀粉粒团块,形状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