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建设项目

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建设项目

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建设项目
网络信息系统

植物学科中心
可行性研究报告
(摘录)

挂靠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004年12月25日
二、学科中心建设目标和预期成果
拟建中的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信息系统植物学科中心包括中科院所
属的植物研究所、华南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等10余个研究所所属
的植物标本馆。这些标本馆是我国植物学界历史最为悠久、馆藏标本数量
最大、研究和管理队伍整体实力最强的植物标本保藏和研究机构,拥有各
类植物标本600多万号,代表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在亚洲乃至
世界占有重要的地位。建成后的网络信息系统将成为我国最大的植物标本
馆网络信息系统,在世界上也是位居前列。
学科中心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将广泛征求各所(园)的意见,发挥各成员
单位的优势,取长补短,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总体原则是使目前
分散在各单位的数据能够通过标准化后整合、共享。至于采取分布式还是
集中式共享方式,将征求大家的意见, 并在达成共识或签定协议的基础上,
由中心及成员单位依照产权法及共享策略对数据进行更新和维护,提供用
户端软件及相应的技术支持。
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制订本学科领域标本信息系统的发展规划
制订我院植物学科领域标本信息系统发展规划是学科中心启动后能否
达到预期建设目标的关键。我们将举行专门会议,组织各成员单位讨论和
制订我院植物标本信息系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中心开展信息系统建
设工作的指南以及上级领导机关决策参考。该项工作将在分析国内外本门
学科发展趋势和总结我院以往信息化建设经验后制定,既要有超前意识,
又不能脱离我院的实际情况;既要有大尺度的发展目标,如制定统一的数
据标准、数据规范和信息共享原则,以及数字化标本馆发展框架等关键性
问题,也要包括标本数字化年度计划等具体目标,如三年内植物标本的录
入计划和任务等。
2)标本信息录入软件的开发
该软件是实现我院标本信息共享的技术保障。在以往课题中我们曾开发
过类似的软件,但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在全院范围内真正统一推广开来。此
次建设我们将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和教训,在尽量继承原有系统的基础
上,广泛征求成员单位的使用意见,编制出科学、实用、统一的软件。并在
下发软件给数据源单位使用过程中注意收集反馈意见,以进一步完善软件
的功能。
3)数据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并建立本学科物种信息数据库
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基本前提,也是本学科中心建
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将根据学科发展,并结合根据原有工作基础认真
组织制订植物学科统一的数据库标准和数据描述(元数据),并在实践中给
予实施和完善。同时,为确保各标本馆标本数据库信息的有效共享,将统一
核定数据库的关键数据项,各数据源点必须至少包括规定的关键数据项,
为构建我院植物标本实物资源共享网络平台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
向本学科各标本馆提供物种信息服务是学科中心的任务之一。我们计
划在充分总结采纳现有的工作基础,并综合新的和多方面的信息,如标准
种名、原始文献、图像和代表性标本等,以构建全面统一的中国植物物种信
息数据库, 也是我院植物标本信息网络的核心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向学
科中心各标本馆提供物种信息服务。
4)网络版标本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在综合信息中心的统一部署和成员单位协助下,研制和开发适用于植
物标本的、基于标本馆内部局域网的网络化标本信息管理系统,以便对该
标本馆信息系统进行即时监控、数据备份、维护和分析等管理活动。中心至
少为各成员单位提供一个管理系统的模式,并通过讨论决定是否在院内采
用统一的标本信息管理系统。
5)制订本学科数据共享机制及策略和实施办法
在中心内执行统一的数据安全分级标准的共享机制是实现标本信息对
外共享,为科学研究及社会查询服务的技术保障。而共享政策的详细说明
及实施是本中心数据管理的关键问题之一。我们将组织成员单位对共享的
条款进行充分讨论,包括信息共享的责任和义务以及保护知识产权的具体
措施。信息中心具体实现级别限制的软件开发工作。
分布式信息共享可能是本学科中心成员单位间信息共享的主要模式。
即以各标本馆信息系统为主要单元,标本数据保存在各自标本馆中,“统一”
由网络上“虚拟”实现。具体共享的数据库字段需与成员单位标本馆协商制
订。
6)技术支持和服务
学科中心在标本录入、系统维护与网站建设等方面对各成员单位提供
技术支持、咨询和服务。同时,中心还配合院生物局对各成员单位标本录入
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验收。
7)学科中心主页建设
计划建立和维护本学科中心对外展示的双语主页,组织各成员单位制
订对外主页的统一要求和规范,并由中心向成员单位提供网络数据库查询
技术支持。
中心网页/网站将主要介绍学科中心的组成、工作目标、已取得的成果
和目前工作动态,包括数据库进展,技术交流甚至研讨活动,还应包括数据
库对外开放情况、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内容。以此作为窗口展示我院植物标
本信息网络建设的成就和对外服务的界面。
8)WebGIS功能与标本资源分布图研制:
通过数据库、WebGIS和网络技术的结合,实现标本信息的地图可视化、
和查询功能是学科中心对外提供高水平信息共享的体现,也就是对现成的
标本信息进行研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对标本资源的地
理分布情况进行直观的描述。
9)数字标本馆的建设
按照院网络信息系统的总体安排,开始构建本学科数字标本馆,以丰
富标本馆信息系统的信息内容,提高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我们计划选择
具有良好工作基础和理论及实践意义较大的类群,如裸子植物、兰科植物
等开展数字标本馆示范工作。除开展针对生物标本特点的三维可视化模型
的建设以外,着重开展围绕植物物种为核心的信息整合工作,尤其注意探
索开发物种及标本信息重组创新价值的途径。例如上述的应用WebGIS技
术描述物种的现实地域分布(实为馆藏标本分布区),并与环境条件和物种
分布生境特性结合来确定物种的潜在分布,从理论上指导下一步的植物调
查研究的方向;对珍稀濒危及保护物种,则结合自然保护区信息,评价该物
种的保护现状,并针对该物种的未来保护区建设作出规划。只有这样才能
真正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植物学家及其其他专业人员的科研活动提供更
多有用的信息服务。
10)网上科普工作
科普工作是植物标本信息网络系统及国家数字标本馆的工作目标之一。
计划以物种及标本为主线索构建植物科普网站,通过大量图片,并搭建三
维视像,提供有关植物科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中科院生物学科研机构的
活动及其对国民经济建设的意义、植物世界趣闻、科学考察等信息,为公众
提供内容科学、形式活泼的植物科学知识。

预期主要成果:
(1(建成功能完整、界面友好、信息量丰富的中科院植物标本网
络信息系统,重点是开发和完善适合与植物标本信息数字化
的“植物信息系统软件”一套。
(2(建成我国植物物种和模式标本库,包括整理录入常见和重要
植物1万个物种(苔藓植物1000种,蕨类植物1000种,种
子植物8000种)数据,包括采用名、异名、分布、原始发表文
献,整理录入模式标本文献5000种。
(3(开发一套基于植物标本的植物科普网络系统,并实现网上查
询。

相关主题